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ITU-RBT.709建议书诞生始末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ITU-RBT.709建议书诞生始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在对角线长达1m的屏幕上显示出了清晰的电视画面,这一消息不胫而走,70年代末EBU代表团远赴日本NHK研究实验室参观HDTV演示这次演示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在那时,SMPTE成立了一个委员会来研究HDTV及其应用,该委员会的结论是HDTV将在影院中占有一席之地,受其影响,HDTV并未在欧洲的广播行业开花结果。

1981年2月,SMPTE在旧金山召开冬季会议,其间NHK展示了其1125i/30模拟系统。同时EBU技术委员会受邀来到旧金山,参加有关4:2:2格式的讨论,并借机参观了NHK的高清演示。不久,EBUV1/HDTV小组决定成立个专家组来研究HDTV。

1982年6月NHK受邀来到爱尔兰向参加EBU全体会议的人员做了HDTV演示,其间播放了有关自然与体育的画面,以及反映日本文化的纪录片V1/HDTV/小组也目睹了这盛况。

这是HDTV在欧洲的首次亮相演示非常成功。不久V1/HDTV小意识到必须与其他组织达成一个全球一致的HDTV图像格式,由于MHK的HDTV系统是基于1080i/30格式的而欧洲一直使用25Hz系统因此帧频的转换问题阻碍了该系统在欧洲的使用,与此同时美国ATSCT在着手制定地面高清广播标准,由于40Hz图像更容易转换到25Hz或30H因此ATSC建议全球统一使用40Hz帧频(80Hz场频),然而面对40Hz所需的带宽资源与并不突出的效果,SMPTE最终未采纳这提案,在一位BBC工程师的提议下NHk开发了一种转换器可将1125i/30下变换到625i/25格式以便欧洲顺利采纳1125i/30格式。

至此,在HDTV制作格式的问题上,EBU内部产生了分歧。以意大利,瑞士等为代表的一方坚持采纳1125i/30格式,而法德英等国代表则认为应坚持25Hz,而且转换器成本高昂,对图像质量也有影响。

后来,NHK又开发了一种能将1125i/30格式HDTV信号带宽压缩为8~9 MHz,并通过卫星传输的系统,这就是大名鼎鼎的MUSE.MUSE将图像分为4个部分,巧妙地利用隔行扫描原理,对不同部分分别加以不同的时空滤波器。之后,MUSE来到了欧洲RAI在都灵的研究中心对其进行了测试,20世纪80年代日本开始利用MUSE进行高清电视广播。

20世纪80年代初,ITU成立了一个委员会专门研究HDTV并试图达成全球统一标准。由于该小组依赖EBU、SMPTE及其他国家政府的提案,因此该小组的讨论反映了EBU与SMPTE的主张。

在1985至1986年召开的多次ITU会议上美国代表建议ITU将日本开发的30Hz格式采纳为全球标准并认为只要以政府的名义施压,就会迫使欧洲接受该格式。欧洲代表对此嗤之以鼻并坚持拒绝接受该格式。

1986年于南斯拉夫召开的ITU会议上,25Hz与30Hz的支持者僵持不下,讨论遇到了巨大障碍,离开南斯拉夫后一些欧洲政府与企业的代表决心要自行开发HDTV图像格式与广播格式,后来这便成为著名的尤里卡95计划中的HD-MAC项目。5年后,一个集制作与模拟/数字广播为一体的25HzHDTV系统诞生。

1990年,ITU11A工作组重开有关HOTV的会议1080p/50与1080p/60两种逐行扫描系统成为讨论的基础。然而在HDTV是否应包含隔行扫描这一问题上欧洲代表再次遇到了疑惑,按照TU之前的定义HDTV必须提供比SDTV更高的运动效果,而SDTV的场频已经是50Hz与60H7因此采用这种场频的I-DTV不能提供比SDTV更好的质量也就不属于真正的HDTV,不过考虑到隔行系统较为现实ITU会议最终达成了一致即接受∞Hz/60 Hz两种场频和帧频一种图像格式(1920×1080)及种数据率NHK也随着提交了一份ITU-RBT709建议的新草案。2年后,随着24/25 Hz格式的加入,HDTV开始在电影行业崭露头角。

作为一个全球台作项目,709建议书诞生过程是智慧的结晶,也是妥协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