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海稣在宣纸上轮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海稣在宣纸上轮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海稣,2013年毕业于美国旧金山美术学院,获学士后学位;2015毕业于美国加州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成都大学特聘副研究员。被英、法、美等国际主流媒体誉为“世界滑轮绘画第一人”。致力于中国水墨绘画世界性语言的探索。

热情,大方,一身连衣裙勾勒出她纤细的身材,她那么的瘦,很难想象画一幅长13米,宽6米的巨型水墨画《血脉山河》所消耗的体力和消磨的耐力,况且她选择用一双轮滑鞋来完成。铺纸、倒墨、她在宣纸上翩翩起舞,好像一个自由的舞者,这段短短4分钟的视频记录了这幅作品长达一年的创作过程。

《血脉山河》是海稣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有评论家说这是把中国绘画传统经验与西方当代艺术观念的完美结合。在她看来,这幅巨作的产生,既有一种偶然性,更有一种必然性。把熟练的滑冰技巧运用到绘画上,这是一种偶然,但将传统艺术与当代观念结合起来则是她多年来苦苦追寻的,这又是必然的。

乡恋

“它代表了我一个时期来的探索与追求,也代表了我目前对中西文化所持的基本立场和态度。”

一直以来,她钟情于花样滑冰运动的灵动与优雅,这与中国传统水墨画笔法的线条感与纵深感有异曲同工之妙。用轮滑进行创作的想法是一个长期的酝酿过程,也是海稣将个人爱好与传统水墨艺术相融汇的过程。大约在2013年前后,她开始尝试用轮滑在扇面上进行创作,滑冰鞋留下粗犷的线条,勾勒出她心中对中国画中山川河谷的苍劲想象。她认为这是很具有观赏性和表现力的一次艺术创造。在对艺术的痴迷中,她开始了艰苦的创作,这是一个让人身心俱疲的过程。除了作品的构思,更重要的是解决一些“工程技术问题”,比如如何保持和控制轮滑鞋出墨,如何线条自然而流畅。经过不断改进,自己研究出的外挂式的墨盒解决了这一难题。随后,每天她要花费几个小时练习轮滑,以更好地控制滑冰鞋与墨水的状态,从工具的改良到技术的控制,她的创作不仅仅是精神上的抽离和表达,也是一次对自身状态的挑战,作品完成后受到英国《每日邮报》、《洛杉矶时报》、法国《综合信息报》等国际主流媒体的深度报道,把中国的水墨带到了美国,这是一件令她最自豪的事情。

2016年1月,海稣在成都大慈寺举办“高山仰止-海稣水墨艺术展”世界巡展成都站,她将西方现代艺术之美与中国传统水墨之魂寄情于家乡的高山大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勇攀高峰,回望来路。这既是艺术创作的回归,也是个人情感的回归。“在海外游学多年,家乡的这片山水一直是我难以磨灭的儿时记忆。无论我多么钟情于西方现代艺术带给我的兴奋与欢愉,但中国传统水墨就如同血脉一样,让我无法割舍,这是一种刻骨铭心的乡恋。”

海稣将自己的作品分为《传统水墨》系列、《水墨情缘》系列、《水墨痕迹》系列、《遇见水墨》系列、《滑轮水墨》系列。海稣的水墨创新并没有重蹈前人和今人的覆辙,而是另辟蹊径,从一个更宽的视野观照水墨,改造水墨。她把这些探索性的水墨统统称之为“海稣水墨”。二十多年的艺术创作轨迹大致呈现出这样一种情形,即从对传统绘画的继承转向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吸收,最后又转向对东西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的整合。现在的研究方向是致力于中国水墨绘画的国际性语言,这将是一个漫长的奋斗过程。

蜕变

“其实,和很多前辈一样,我的艺术创作之路也是痛并快乐着。时常感觉每走一步都感到充满着变数,无法按照原计划实施。都是在痛苦摸索中一步一步艰难推进。思维的盲点让我时常茶饭不思,彻夜难眠。

海稣出生在典型的“慈父严母”的家庭中,小学三年级时画的少儿线描作品便已整理成集。15岁时的水粉作品《故乡》获得美国《世界日报》举办的“维他杯"全美少儿绘画比赛优秀奖。虽然那时的创作天真而懵懂,但却与水墨丹青结下不解之缘。父亲是一个很传统的艺术家,在中国画、书法及艺术理论上都有很深的造诣,“他有着自己的艺术理念,但交给我更多的却是艺术家的德行与智慧,还有对创作的执着。”

14岁去美国曼哈顿读高中,毕业后,原本可以求学于世界知名学府,许多教授都为她写推荐信,但她最终选择回国参加高考,考入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本科绘画专业。放弃令人羡慕的学习环境和深造机会,回流于应试教育,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其实我与家人也因此困扰过,但水墨是东方艺术的瑰宝,要系统地习练中国绘画技法,必然需要从重新回归到传统艺术本源,在母体中汲取滋养,我的家人都理解和认同我的想法,不遗余力的支持和帮助我,这正是我一直选择坚持自我的力量源泉。”后来,在大学四年里获得了许多奖项,包扩国家奖学金、日本三菱奖学金等,被同学称为获奖专业户。

果敢前行

在大学毕业工作了2年之后,她考入旧金山美术学院和加州美术学院继续深造。“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积累,我对于美国文化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我认为美国文化有两个重要特征,即包容性与独创性。”

在美国的那些日子,既有迷惘和徘徊,也有泪水与汗水,更有忍耐与拼搏,事实上她艺术之路的每一步,都不轻松。陌生的环境,忙碌的生活,激烈的竞争,孤独的内心,她感到疲惫和艰辛。“任何时候都不能退缩,并不断告诫自己:逆境中求生是人的本能,而逆境中寻乐才是真正的本事,要像草一样坚强的活着。”

回国后她被成都大学特聘为该校美术影视学院副研究员,担任《中外美术史》授课老师,指导外籍留学生的学习创作和本科毕业生论文写作。工作比较累,但在精神上感到愉悦,“我与学生们亦师亦友,对教学的热爱程度,不亚于艺术创作。相对而言,艺术创作更多追求自我表达,而教学则让我感觉到分享的乐趣与艺术传播的使命和责任。”

意外收获

在采访间隙,她拿出了一张碟来播放,这是她人生经历中耕于笔墨之外的另一份收获,曾经去酒吧驻唱,被唱片公司选上,先后发行过三张音乐专辑,音乐也是她成长路上的一束亮光。

“绘画似乎是我存在的本体,是我理解世界表达思想的方法,也是一种分享,而音乐则是我人生中一本具有情感色彩的日记,它带给我的不仅是心情的愉悦,更是一段段生命的记录。我的喜悦与悲伤,勇敢与厢澹坚持与孤独,都在这一段段表达中,其实艺术上的许多灵感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音乐,而音乐又让我对绘画的理解更加真实。”

这次的第三张音乐专辑取名为《海风稣怀》,除了演唱外,她还担任了监制、策划、设计,内容被翻译成中英法三文。“这是一张唱出自己情怀的专辑,每一首歌配一幅绘画作品,试图寻求音乐与绘画的融合,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统一起来,给人一种别样的艺术享受,算是一种跨界的艺术实践。”

无论是绘画还是音乐,艺术的本质都是相通的。天性、灵性、悟性、感性,创作与演绎的过程是本真的释放。或许是无心插柳,她却始终怀揣最初的梦想勇往前行。

“有很多人说我们在一个风起了猪都会飞的时代,我不认同,我不是猪,风停了就会掉下来,我只希望能静静的去感受世界上美好的事,之后慢慢分享给大家。”

追寻的意义

她喜欢电影《阿甘正传》里电影主人公表现出的那种对于生活的纯粹和执着,那种大智若愚背后的坚韧和忘我,“我觉得人生就是一场长跑,路漫漫其修远兮,有风景,有同伴,更要有目标。只有坚持到最后才能取得胜利,但相对胜利而言更美好的是对心境的铸炼,也许就是为此,我才能捕获艺术的灵感,并从中获得创作的力量。”

“我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一个人的独立意识和独立精神非常重要。没有这种独立,我们就只能循规蹈矩,跟在别人后面盲目地遵从与机械地模仿。我认为艺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直觉与灵感,但思维的火花转瞬即逝,如果没有深入的思考,就无法形成成熟的创作思路和好的作品。”她的言语中带着一种诚恳的幸福感,坚定不慌张,一步一脚印走来,每一段经历都显得必不可少,未来的方向要靠自己去寻找。很快,由她撰写的《中外美术史纲要》图书将正式出版发行。下一步,要写一部反映中国水墨绘画发展历程的作品。“中国水墨作为一种东方艺术形式,浸透着中国传统艺术的血脉,表现出来的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人生智慧和精神理念。今天的年轻人,特别是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年轻人,不一定能真正理解,因此需要我们以一种更具表现力,更加大众化的方式重新诠释中国水墨。这是一个当代艺术家的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