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姜晓波 用音符点亮心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姜晓波 用音符点亮心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晓波,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这位国家一级演员的头衔很多,吉林省声乐协会主席、吉林省中山志愿者协会会长、中国教育家学会副会长;荣誉也很多,2013年被评为“民革吉林省十佳民革党员”,2015年被吉林省委宣传部和吉林省文明办评为“吉林省好人标兵”,2016年被中央文明办评为“中国好人”。

从事演唱40余年、从事声乐教学30多年的姜晓波,被誉为“吉林省的金铁霖”。这么多年来,姜晓波积极从事公益活动,多次参与贫困地区救灾捐款,多次为文艺团体和残疾、贫困学生免费授课,先后帮助多名残疾人和600余名贫困学生圆梦,同时关注并帮扶自闭症儿童。走近姜晓波,才发现她的歌声背后还有那么多不一样的人生履历,有着别样的风采。

启蒙于半导体的歌唱家

小时候,姜晓波就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母亲。当时长春的那个家只有10平方米左右,开门就是一铺大炕,连厨房都没有,在旮旯那弄个炉灶,算是能生火做饭了,可谓是四处漏风。“在泥墙上和棚上糊的报纸,由于时间久了,和墙壁之间便产生了脱离有了空隙,一下子变成了耗子的天堂,每天耗子都与我们一家人搭伙过日子,弄得自己当时根本不敢一个人在家。”

即使这样,这个家也因为父亲的存在而倍感温暖,姜晓波的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人。家里即使这样,他也不让孩子被人笑话,不让孩子穿补丁的衣服出门,不想让人知道这是没妈的孩子,也不允许孩子出去说日子苦。在姜晓波的记忆中,那时自己身体不好,长得矮小,再加上挑食,家里每月每人的一斤大米几乎都成了自己的小灶。对于爱唱歌的姜晓波,父亲和哥哥都表示支持。姜晓波说自己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是自己的父亲,当时父亲歌唱得很好,只有5岁的她就跟着学。第二启蒙老师是“红灯牌半导体”,是二哥到白城市下乡时用“工分”的钱换来的,姜晓波就是靠从这台半导体的学唱,开始了自己的歌唱生涯。

听说吉林省艺术学院声乐教授元柏萱老师很知名,为了能接近元柏萱老师,姜晓波便去报元老师所在的吉林艺术学院办的合唱团,在合唱团里她又了解到了元老师的家就在吉林艺术学院后面,姜晓波索性就毛遂自荐直接跑到了元老师的家,元老师怕她是坏孩子不敢让她进家门,“我将自己的家庭情况和元老师说了一通,并说自己很爱唱歌,是好不容易找到了您的,最后元老师和她爱人――著名作曲家尚德义老师很受感动,就让我进屋唱了两句,看水平怎么样。我一唱,元老师就说,你一定学过声乐,我说我正规没学过,是跟半导体学的,元老师觉得我的模仿能力很强,就让我先学几堂课看看,行就收下,结果没几天就收下了我,并且是免费的”。

姜晓波说当时为了考文工团,弥补身高不足的缺陷,不得不自己想个小法子自我“升高”。在那个“破四旧立四新”的年代是没有高跟鞋的,她找到了一双水靴子,因为水靴子有点儿跟,为了保险起见,姜晓波还往靴子里面垫了些毛线团,希望达到更好的增高效果。姜晓波本以为这样就可以成功了,因为她的声乐水平问题不大,可是这次她还是失败了。当时是夏天,又没下雨,女孩子又爱美,哪有穿水靴子来面试的啊?考官发现这个问题后,就让姜晓波脱下靴子,这一下子露馅了,个子太小了,考官认为姜晓波的歌儿就是唱得再好也不适合做演员,因为形象很重要,最后又是没通过。

姜晓波回忆说因为身高的问题没有通过考试的机会还有很多,她从1975年开始考,考了三年,哪儿都不要,连总政文工团、海政文工团都考过,都觉得她唱得好,可就是因为个子小以及政审都过不了关,入团入党也与她没有缘,很多声乐专家都认为她从事这个专业几乎不可能。“当时都有点活够了,觉得我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啊?我有理想和抱负,并付出了很多,可是回报总是那么遥远。”

但生活总是要继续下去。1978年,姜晓波进入长春刺绣厂当了一名刺绣女工。姜晓波的生活是忙碌的,但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并没有冲淡和泯灭她歌唱家的梦想。有一年,她通过朋友去考长影乐团。当时在台下做评委的正是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包桂芳,姜晓波只是考拉小提琴,没考唱歌,台下的评委觉得她琴拉得不够好。后来有人提议说,听说她唱歌唱得好,考考唱歌吧,就让姜晓波唱了几句。“包老师一听,说这个女孩子是个花腔,有潜力。当时我看包桂芳老师犹如神仙一般,特想拜包老师为师,可惜包老师不随便收学生,虽然这次没有成功,但我的歌唱之路就此打开了。”

1978年,吉林省文化厅举办首届独唱赛歌会。姜晓波在吉林省群众艺术馆王英梅老师的推荐下参加了比赛,就是这次赛事转变了姜晓波的一生,实现了她多年的梦想。她被吉林市歌舞团“秦茵声乐教学小组”选中,把她从刺绣厂“挖”了出来,后来由于“秦茵声乐教学小组”解体了,她便进入“包桂芳声乐教学小组”学习,系统地学习花腔女高音歌唱艺术,也因此开始了她吉林省歌舞团的演唱生涯……

声乐教育家的真情世界

在姜晓波的口中,总是提到自己不漂亮和个子矮,可她有一个帅气的好老公。一提到丈夫,她脸上就洋溢出幸福的笑容。姜晓波说:“我的家庭很幸福,因为我和我老公这些年从来没打过仗。在外面,我老公总是说我媳妇如何好,勤俭持家又能干,同事们就笑话他说:哪有总夸自己媳妇的啊?老公说:‘我媳妇就是好,我说的都是实话。’实际我在单位也经常夸我老公,熟悉我们的人都说,你们家真幸福!很多人经常好奇地问:你们怎么能做到不打仗的啊?我的回答是:矛盾不过夜,而且要经常交心,有时我们两口子躺在床上会经常聊到后半夜。”

28岁那年,姜晓波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台钢琴,那是爱人每天吃泡面、吃所泡黄豆发的豆芽省下来的。为了攒钱给心爱的人买钢琴,他骑那台破自行车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小两口儿省吃俭用攒了2400元,买了第一台“星海”牌钢琴……姜晓波每每回想起这件事,都会有说不出的幸福感,自己虽然是生长在单亲家庭,由于身高和家庭出身问题音乐家的梦想实现的是那样艰难,但上天还是公平的,赐予给她一个好丈夫。

姜晓波在谈起自己的儿子国歌的时候,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很对不起我的儿子,我亏欠他很多”。聊到动情处,姜晓波落下了眼泪,她说:“我以我的儿子为荣,我是他的粉丝,他真的很优秀。”

30岁那年,姜晓波才要的孩子,算是大龄产妇。“当时我是吉林省歌舞团的台柱子,离不开,到处演出,怀孕期间硬是挺着大肚子唱了七个月,不管孕期有没有反应,该上台的时候就要顶上去,怕肚子太明显了,就做了个大裙子,后来实在是罩不住了,这才不唱,回家准备生孩子。我的儿子国歌诞生了,有人开玩笑说:你儿子一出生就得会唱《小草》和《十五的月亮》――因为怀孕演出的时候一直在演唱这几首歌。”

姜晓波说,自己参加各种义务演出千余场,没有请过一次假,没耽误过一场演出,生病了就是高烧三十九度多照样上台,而且那个精神劲儿谁也看不出来是病号,下台之后就躺下了。也就是这份对职业的热爱和奉献,让自己的儿子小时候没少受罪,很少有时间和孩子交流,导致孩子甚至有点儿自闭。“在儿子五个月的时候,单位要求我去外地演出。演员的天职就是:救场如救火!丈夫知道我马上要出门,就很急地到劳务市场找来了一个17岁的孩子当保姆。你想想一个17岁的女孩儿,又是从农村来的,怎么能懂得如何带孩子啊? 三个月的演出回来后,只做短暂的休息又得继续外出巡演,一走又是三个月,反反复复的连着走了好几年。当时事业心太强了,家庭和事业相比较工作是放在第一位的,实在没有办法,家庭需要我歌舞团也需要我!可是哪个母亲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啊?我在外地演出,一看到和自己儿子年龄相仿的小孩子总觉得和自己孩子很像,有时候还站在那里哭。”

孩子上幼儿园后,老师跟姜晓波说,你家的孩子不爱说话,有些自闭,姜晓波才关注起孩子,便开始带着孩子去参加各种演出和比赛,目的是为了锻炼孩子的自信和胆量。姜晓波说现在国歌长大了,也有出息了,真的很开心,现在愿意听到的就是“这是国歌的妈妈”。

每到母亲节,姜晓波的手机里都会收到很多学生们的祝福短信,而称呼几乎都是老妈、老娘、妈妈。姜晓波教第一个学生的时候,孩子才七个月,那时她是业余时间教学生,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舞台表演上。姜晓波对自己的教学常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舍”。她常说“舍”时不要想到“得”,她教学生从不求学生回。

姜晓波说,一个老师要有良知,一个人不能忘本。当时很多学生在她那里学习,都是免费和少收学费的,尤其是那些单亲家庭、下岗家庭,以及农村出来的孩子,她几乎不收一分钱,她说自己也是从苦日子过来的,知道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求学之路的艰难。不但这样,很多学生下课后还能经常在姜晓波家吃上可口的饭菜,学生们都说自己是“骗吃骗喝小分队”的一员,还选出了队长。对此,姜晓波笑着说,这不算什么,当年自己在恩师元柏萱和包桂芳老师那里也是“骗吃骗喝”,老师也没收自己一分学费。“对于帮助弱势群体家庭走出的孩子,很多人都会做,我不收学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能让学生称老师一声“老妈”,可不像不收学费那么简单。“我的学生之所以能称我一声老妈,不光是我从费用上照顾他们,而是因为我尊重我的学生,我愿意跟他们交朋友,他们在我这里上课能得到快乐,而且我采用的是鼓励式教学――看到学生的一个闪光点,我就会不停地夸,我从来没说过我的学生 ‘笨’。不但如此,在我这里的学生没有好差贵贱之分,我也不想把我过去的痛留给孩子们。因为在我的成长旅途中我有体会,我深深知道,一个眼神都能让孩子感受到很多内容。我曾经教了一个农村来的孩子,她到城里来学习时,班上的很多学生和个别老师都瞧不起她,因为她的穿着不时髦,因为她土气。她来到了我这里,我对待她总是好于其他城市孩子,让她感觉到老师的温暖。她后来和我说,非常感谢姜老师没有瞧不起她,她喜欢上姜老师的课。”

除了尊重学生和采用鼓励式教学外,姜晓波是出了名的“护犊子”,学生声乐水平提高后,她会推荐他们上歌舞团、考学,学生们的生活困难她也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管,而且最重要的是,给自己的学生一技之长,给孩子们生存的本领。“我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被誉为‘东北小宋祖英’的孙萍,来自于辽宁农村,现为吉林省歌舞团国家二级演员,也是俺‘闺女’,民歌唱的特棒,你们都不会想到,这个孩子15岁之前没走出过大山,没看过电视,她是在外面做了几年服务员才来到我这里……”

“星愿计划”给自闭症儿童一个未来

“星愿计划”是民革吉林省委会、吉林省中山志愿者协会开展的关爱自闭症儿童系列公益活动。在吉林省中山志愿者协会筹备到成立的近两年时间里,作为协会会长的姜晓波带领志愿者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以长春市南关区全安街道长大社区“星愿活动室”为基地,每周末为自闭症儿童开展音乐、美术、手工、书法及烘培等培训活动。从组建国内首家“自闭症家长乐团”开始,到建立吉林省内首家自闭症社区融合场所“长大社区――星愿活动室”,并参与民革吉林省委开展的自闭症专项调研。目前,总计开展200多次公益活动,其中举办大型公益活动9场,参与志愿者近3000人次,帮助长春及外地自闭症300多个家庭。姜晓波还与吉林省康复中心儿童康复部、长春市二道区新智特教学校、蓝精灵特教学校、南关区东风社区、吉顺社区、二道区万通社区、长春市图书馆、长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红旗街万达广场等地紧密联系,帮助那些自闭症儿童和家长,寻求解决办法,化解他们心中的苦痛,送去民革组织的温暖。

每逢星期六上午,当人们经过长春市南关区全安街道长大社区的时候,都会被一阵阵动感十足的鼓声、音乐声所吸引,会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随着声音上楼看个究竟。这里就是民革吉林省委会、吉林省中山志愿者协会打造的心智障碍人士家长活动点。经过一年的音乐基础普及,筹集乐器,招募志愿者,这里的家长乐队已经成为国内第一支孤独症家长乐队。姜晓波经常和志愿者们一起来到长大社区,教家长们乐理,教弹电子琴,打非洲鼓。

在一次活动中,有一位家长带着孩子坐了2个小时的车赶过来,用心良苦地带着孤独症孩子感受音乐学习乐器。姜晓波也为之感动,亲自教孩子唱歌、弹琴。她说,在自闭症领域中,家长也是需要社会关注的重要一环,我们会持续发动社会力量给家长们筹建乐队,寻找活动场地,希望丰富家庭的业余生活,让大龄星宝们在生活中得到学习和锻炼。

姜晓波还经常带领吉林省中山志愿者协会和姜晓波艺术培训中心的员工、志愿者到吉林省孤儿学校演出。“孩子们非常喜欢看我们的演出,那之后我们就决定一定要经常来,为孩子们演出。因为从小自己就是个苦孩子,是身边人们的关爱让自己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自己现在一定要将这份温暖传承、散播出去,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