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的庞大需求为何转化不成议价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的庞大需求为何转化不成议价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6年上半年,常州口岸共计进口铁矿石26批,不合格铁矿石高达22批,不合格率达到78.6%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各国对全球矿产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中国而言,是被动地充当一个全球资源的需求者,还是在其中主动出击,体现出一些自身的战略考虑?

国内矿产资源的支撑能力有限

近年来,虽然国内的矿产资源开发形势看好,但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样存在可持续的问题。从资源禀赋、利用效率等因素来看,国内的情况并不太乐观。

据中国矿业联合会会长、原地矿部部长朱训透露,目前中国矿产资源勘查呈萎缩之势,矿业企业又存在很多突出困难,从而造成中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日益扩大。朱训表示,中国45种主要矿产探明储量能满足2010年前需要的仅有一半,能满足2020年前需要的仅有6种。一些重要的矿产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在不断提高。

以铜矿资源为例,中国铜矿储量与国外可比部分,不超过1800万吨,居世界第七位。当前铜矿石主要产自江西、云南、山西、安徽、湖北五省,占全国产量的84.8%。虽然在相当长时期内,铜工业被列为国内优先发展的产业,但受到铜资源的制约,国内铜矿山发展相当缓慢,到2004年末,形成矿山产铜能力仅60万吨。

国内探明铜矿储量有限,废杂铜积蓄量也不多,铜原料严重短缺,精铜产量远不能满足需求,被迫大量进口铜精矿、废杂铜及各种铜产品。近年来,由于我国铜消费量急剧增加,国内资源保证程度不断下降,已引起各方面的关注。

再来看铁矿石。中国近年钢铁生产能力大幅增加,加大了对铁矿石的需求。但是,中国同样存在着铁矿石资源不足、品位低的情况。

考虑到中国矿产资源的禀赋和开采现状,可以认为,光靠国内的资源生产,根本无法支撑国内对有关矿产资源的需求,在一些重要矿产资源上,必须依赖国际市场。

可能引发的产业安全问题

中国对矿产资源的庞大需求如果不能自给,可能将带来一定程度的问题。

首先是资源自给率低,对国际矿产品依赖度增大。中国地质科学院2003年曾发表报告指出,除了煤之外,中国所有矿产资源都十分紧张。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需要进口5亿吨原油和1000亿立方米天然气,分别占中国消费量的70%和50%。今后20年,中国将短缺30亿吨铁、5亿到6亿吨铜和1亿吨铝。中国也可能短缺目前还在出口的其他矿物,例如钨和锌。

其次,资源成本受全球市场的波动影响变大。以铁矿石涨价为例,2005年度铁矿石价格上涨71.5%,导致中国铁矿石采购成本平均上升约150元/吨,吨钢成本上升240元左右。2005年,铁矿石进口涨价给我国钢铁企业增加成本负担达到400亿元左右。虽然2005年全年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高达768.65亿元,全行业实现利润突破1000亿元,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钢材通过涨价向下游转移,最终由中国消费者埋单。

而且,由于饥不择食,还导致了进口铁矿石的质量明显下降。去年以来,从国外进口的铁矿石不是品位低就是水分和杂质含量高,质量问题日益突出。2006年上半年,常州口岸共计进口铁矿石26批,不合格铁矿石高达22批,不合格率达到78.6%。因而,钢铁企业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

再者,中国制造的成本也可能变相提高,这会削弱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中国承接大量的制造业,这是国际产业分工下的一个必然趋势,它也将中国导入了一个“轨道”――中国必须承受大量的资源成本、能耗成本、环境成本,才能参与全球化分工。如果资源成本上升,这将会极大地伤害中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此外,由于中国对国际矿产品市场的依赖度大,需求量大,而国内资源的替代性又不强时,往往缺乏在国际市场议价格的能力。这就形成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我们提供了需求,却远离游戏规则,不能把庞大的需求转化成议价能力。

面向未来的矿产资源战略

缺矿就去找矿,这是全球化之下应对资源缺乏的积极思路。近几年,我国已有一些有实力的大型国有企业到境外投资开发资源、合作办矿和签订长期贸易合同等,取得了较稳定的长期原料供应渠道。

目前,中国铝业正在推进的几个重点矿产资源开发项目都属此类;中国五矿集团、国家开发银行和智利国家铜业公司也已达成联合开发智利铜资源项目的协议;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在赞比亚已建成投产谦比希铜矿和蒙古敖包锌矿,中冶集团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合资开发红土型氧化镍矿等,都是海外投资的例子。

同样,一些矿产资源及制成品,往往可以通过期货工具来保值。国际上大的矿业公司一般都通过期货工具来锁定风险,甚至获得投资收益。国内在控制风险的同时,应该逐步向有条件的企业放开参与期货交易的权力。目前国内有少数大国企集团能做这种交易。

加大国内勘探,做好资源储备,也是一个较好的战略措施。这主要是着眼于未来的资源储备。国内过去资源勘探是软肋,现在随着探矿权改革的推进,以及国家财力的增强,国内应该加强矿产资源勘探工作,并且欢迎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一些已勘探的资源,可以根据国际矿产市场情况,决定是进行开采,还是留做资源储备。

最好,国家还应该鼓励高耗能企业的对外转移。这是在中国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对吸收大量国外制造业转移的一种修正,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的一部分。中国应该有意识地把一部分高耗能、原材料消费大的产业转移出去。

总之,国家有关政策部门应该加强对矿产资源领域的关注,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战略性的安排,避免我们在矿产资源领域中陷入被动。

(作者系安邦集团研究总部高级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