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与高耀洁同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与高耀洁同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沈一亭:《与高耀洁同行》是在2005年5月开始拍的,最终制作完成是在2006年3月,其中两次我和我的合作者到了河南,在高老师家里分别待了15天和10天左右。后期制作用了4个月左右的时间。在拍摄过程中,除了高老师家里面一个主要的拍摄场景以外,画面中很多镜头都是在他们家拍的,光线不是太好。还有一个场景,就是去了登封,那里当时还不是特别醒目的一个艾滋病村。后来还去了南开大学,因为要拍摄高老师的演讲。

当时我们拍了大概30多个小时,当中几经删改,最后剪出来将近30分钟。后期的设备都是学院提供的,周小芸(我的合作者)到高老师家去的次数很多,她可以把一些历史的资料提供给我,使影片的内容更为丰富。

王军:你和周小芸的合作是如何开始的?或者怎么想到这个选题?

沈一亭:因为当时高老师正好在天津有一个活动,她的新书出版。所以需要有一位专门人员记录她的行程和演讲,目的非常单纯,就是记录这场活动。因为我本身就是学这个专业的,所以我可能会看到一些细节的东西,我就萌发了做一个纪录片的念头。因第一次去时,所有的素材收集、经验还不是很老道,漏掉了某部分非常关键性的细节。第二次去的时候,补拍了比较多的生活细节。这部纪录片是一个很偶然的诞生。

戴锦华:纪录片中间有一些黑幕,后面有你的声音来叙述。你是怎么考虑的? 在影像文化中,我们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突然有一个声音出现,让人有一种怀疑感,会想,怎么会有一个声音?而且你中间出现这种声音就造成一种结构的东西。

沈一亭:当时在天津时,你可以听到有一个背景的呼吸声,窗帘拉着,我们的机器在开着,没有办法录画面。但是说话的是天津电视台的编导,他在2004年和高老师去过河南以及山东,在山东的时候,是这位编导的声音,他讲他在艾滋病村的经历,还有他对高老师的评论。这个声音不是我的。这可能是做片子不太老道的地方。

陈汉元:《与高耀洁同行》这部片子里有一些声音不是你的声音。但是我们评委看了之后,没有人提出异议说这可能是另外一个人的声音,都认为是作者的声音。这好像构不成一个案子,但它是一个问题。

杜庆春:你刚才说,黑场的部分是编导的声音,他讲述和高耀洁出去的反映。这个编导的反映其实是同行的反映。这个片子如果能把“同行”的感觉做得更透彻,可能提供出来的力量或者角度会更吸引人。因为高老师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她的事迹肯定很多人都知道。你们对她的跟拍时间只有25天,再长也不超过30天。

我觉得这个片子没有做透。你的解释当然是可以的,因为当时现场技术的状况和录制环境造成不得以。其实如果主动寻求一个人的心理各种变化过程,再对应高耀洁的生活,我觉得这个片子会有更大的价值。

沈一亭:当时我把这个片子给我们系主任看的时候,他也给我提出这个问题。他说这个人物出现的太突然了,因为他也是来了之后,看了一下高老师就走的类型,所以缺少这部分的影像。因为我以前看过一个片子叫《盛夏的果实》,是上海电视台的女记者做的,影像为她和一个女孩子聊天的时候,在黑暗的房间里面,把她的声音录下来,在片中穿插放,在本片作为一个辅线,作为一个元素放在里面,我觉得这段话特别好,我想把它放进去,最后就想到这样一种不是很完善的方法,可能给观众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不理解,所以我觉得在这方面可能做得不是很好。

陈汉元:这个纪录片一方面是运气不错,另一方面说明你们的选材能力还是很强的。纪录片好看不好看挺要紧,因为不好看就没人看,故事片也一样,但纪录片尤其是这样。你的片子选择了高老师,我说运气好。因为你碰上了的这个人挺能讲,讲得很有味道,她的表情也和她的年龄不吻合,挺可爱的,使你这个片子就占了“便宜”。我的意思是说,给其他搞纪录片的人带来一些借鉴。

尹鸿:《与高耀洁同行》这个作品,我估计评委给了很高评价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确实是你们采访到一个非常好的人物,而且呈现出你们的责任心,你们对这个社会的关注,其中也有几段非常好的,就是他们去村里找到了这家艾滋病人,确实是非常精彩的一段。可惜,你的同行中“行”的概念不够。就是空间进去的难度和过程都没有,更像是一个采访的堆积,你把你的过程丢掉了,包括这个老人家的家庭环境、家庭人物关系,虽然都有,但是你的画框都框在人里面。你做得很到位。但是你把过程都丢掉了。你缺乏组织的形式。如果有了这些,就会更完整。

戴锦华:刚才大家说“同行”(《与高耀洁同行》)的问题,我觉得名字可能会有一点误导,但是我看这个名字,没有更多的去想,因为我觉得这个名字有呼吁的性质,我是这么理解的。我觉得这里面的问题是在于,你把它作为纪录片的形式还是不作为纪录片的形式都必须处理,就是你和被拍摄者是什么关系,这是故事片不一定要做处理,但是一个纪录片的导演开始拍之前,必须要处理的关键。你在哪?因为你不能够假装摄影不存在,故事片可以假装。

杜庆春:既然进入了她的家庭,她的家庭内部存在的某些裂缝也可以做一些挖掘。它可能能够传递出另外一种东西。如果你把那些地方记录下来,这样更能反映出一个编导、一个观察者,在面对这个人的时候,通过哪些角度来发现这个人,她心理上有什么变化。

沈一亭:谢谢杜老师,您说的是结构性应更加严谨。我可以在以后的片子当中继续学习。

作品类型:纪录片

作品时长:32分钟

创作时间:2005年5月―2006年4月

作品简介:

以高耀洁教授为中心人物,展现这位老人十年如一日地对中国内地艾滋病防治事业所做出的贡献。

第一作者简历:

第一作者:沈一亭

合作者:周筱

沈一亭,女,23岁。同济大学广播电视编导02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