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议积累 11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议积累 11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又一次把“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列入小学语文教学目的,还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过去,一提起记忆,人们往往会与死记硬背等同起来。在知识不断更新,计算机贮存检索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为什么还要如此强调积累呢?

一、积累的意义

荀子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传统语文教学向来强调“厚积而薄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后才能著万言文。著名小学作文教学专家贾志敏老师说过:“阅读是作文的基础,写作文要多积累优美语言。”武侠小说家金庸也曾说过:“积累不是表面的用处,我们自然而然会得到熏陶,性格就美丽了,做人的乐趣也来了。”可见,积累的意义之深远。

二、积累的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不同学段的阅读积累提出了如下要求:“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还特别指出“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只要掌握足够的言语范型,只要具有敏锐的语感,语言的内化就能胜利地实现,语文能力就能逐步形成。所以,我们要强调学生记诵优秀诗文,包括课文中那些名家名篇、名段、名言;记诵诗文中那些有血有肉、有丰富内涵的语言材料之外的知识结论,或从语文材料中演绎引申抽象概括出来的词语解释、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之类关于语言的东西。《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并提供了具体篇目及内容,为我们指明了今后阅读积累的大方向。

三、积累的方法

积累的目的不同:有时为了获取经历感受,有时为了积攒通用语汇,有时却要从中学习表达的方法技能。因此,积累的内容和采用的方法也必然会有所不同。短期突击,死记硬背,那只是为了一时应试的需要。从促进人的终身发展,提高人的整体素质,适应时代需要的高度来看,这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怎么做才更好呢?

首先,可以采用“多重记忆”,立体地积累语言。在教学中,可以进行听读欣赏。当学生充分感悟、理解课文后,组织学生聆听完整课文的录音配乐朗诵。结合看图、录像或多媒体课件,一面静听默察,一面展开想象,也可小声跟读,细细咀嚼品位。教学《赵州桥》这课时,在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之后,我演示了多媒体课件。那是有关课文的朗读图文资料,在制作时又配上了有古典韵味的古筝曲。在优美的乐曲声和真实的意境的带动下,学生情不自禁地小声跟读起来。可想而知,后面的背诵积累活动进行的多么顺利。这种看、听、想、品一体的听读欣赏活动,是对课文语言材料从形式到内容进行的多层面、立体的审美体验,效果自然不错。也可以对课文进行演读背诵,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对课文进行表演性的诵读。可以是有感情有动作的单独朗诵,也可以分角色演诵,还可以改编成课本剧来表演。在教学《西门豹》这课时,初读课文后,学生对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这部分表现出极大兴趣。我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然后自编自演课本剧。这节课在学生对西门豹佩服不已和对巫婆、官绅痛恨不已的声音中结束,下课时,已有很多学生能把这一精彩部分背下来了。这无疑是学生获得重要经历感受的体现。这是对课文投射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切身感受之后的一种创造性的“超原型”阅读。学生要运用自己的语言技巧,辅之以表情、动作,创造性地重现课文的形式美、音韵美、形象美和意韵美。这样,课文的“符号语言 ”才会成为学生“感于内而发于外”的现实言语;课文所表现的人、事、物、景,才会由于学生赋予了情感与生命而得以复活;课文中隐含的思想、观念,才会因为与学生的经历接通而产生巨大的说服力和震撼力……在这样充分演读的基础上达到“熟读成诵”,自然就会收到“多重记忆”、“立体积累”的效果。因为在记诵过程中,语音、图像、情景、事件、关系等都一起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和心智,所以进入学生记忆仓库的决不会仅是空壳语言,而是“词、物、情”结合、“义、像、意”一体的综合性语言材料和多层面的语感经验。

其次,可以进行整理和构建,形成有系统的积累。有人说:“智慧是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只有系统化的知识才能够形成能力。学生语言能力形成得怎样,既取决于他对外部语言材料及其所涵的信息整理吸收的质量,同时也取决于学生自己头脑中已有相关信息组块的储量及其概括程度。因此,在教学中,要重在整理构建,逐步形成知识系统。在进行《赵州桥》的教学时,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些中国现代桥梁的图文资料,在让学生大量了解我国桥梁知识的同时,对比古今桥梁的不同,深刻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在课后,我又布置了一系列和桥有关的“自助餐”作业,如:画一座你喜欢的桥,出一份以桥为专题的手抄报,写一篇以“未来的桥”为题的小文章,等等。这样,学生对于桥的知识体系就构建起来了,对于桥的知识的积累就形成了系统。这样的积累,才能够真正地形成语文能力。

总之,过去在我们看来似乎等同于死记硬背的积累,在大力倡导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也推陈出新,被注入新鲜的血液。我们应该经常总结自己在语文教育中的成败得失,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步伐,争取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光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