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煤化工CO2的捕集和储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煤化工CO2的捕集和储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主要就在煤化工项目开工高峰期,如何做好煤化工项目co2的捕集和储存进行探讨。

【关键词】煤化工;CO2储存;节能减排;合成气净化;经济合理;技术先进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呈现出加速增长的趋势。巨大的能源消耗一方面对我国资源供应提出很大挑战,另外一方面也对我国乃至全球的气候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我国在满足能源需求的同时,减少CO2气体排放的任务还很重。基于我国缺油少气的能源储存现状,我国的能源结构中以煤炭为主的格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面对我国严峻的温室气体减排形势,在煤化工的发展中,CO2捕集和储存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从煤炭和石油的元素组成来看,煤的氢/碳原子比在0.2-1.0之间,而石油的氢/碳原子比达1.6~2.0,以煤替代石油生产传统的石油化工产品的过程一般都伴随着氢/碳原子比的调整。从而排放大量的CO2。

1 对煤直接液化、间接液化、煤制烯烃等新型煤化工技术过程中的CO2排放问题进行分析

1.1 煤直接液化过程中的CO2排放

直接液化是把固体状态的煤在高压和一定温度下直接与氢气反应,使煤炭直接转化成液体油品的工艺技术。从反应过程来看,反应系统中的氧主要来自煤中氧,反应环境氢气纯度较高(氢气纯度>80%),反应后氧主要以水中氧的形式排出体系,CO2产率较低。据估计,煤炭直接液化项目的CO2排放量,每吨液化粗油约为2.1t(此数据不包括燃料排放部分)。

1.2 煤间接液化过程中的CO2排放

煤间接液化工艺主要由三大步骤组成:第一是煤的气化;第二是合成;第三是精炼煤间接液化过程中的CO2主要来自气化和合成两步。在煤的气化过程中,需要加入氧气和水蒸气作为气化剂,因此存在以下的CO2生成反应:

C+O2= CO2

CO+H2O= CO2+H2

在合成步骤中,CO2是主要副产物之一,主要来自:

水煤气变换反应 CO+H2O=CO2+H2

采用铁基催化剂的F-T合成反应:

2CO+H2=―CH2―+CO2

甲烷化反应 2CO+2H2=CH4+CO2

歧化反应 2CO=C+CO2

煤间接液化过程生产每吨液化产品的CO2排放量约为3.3t(此数据不包括燃料排放部分)。

1.3 煤制烯烃过程中的CO2排放

煤制烯烃过程包括煤气化、合成气净化、甲醇合成及甲醇制烯烃四项核心技术。煤制烯烃过程中的CO2主要来自煤气化过程,煤气化过程CO2的产生与前述间接液化类似,煤在氧气和水蒸气存在的条件下,发生以下的CO2生成反应:

C+O2=CO2

CO+H2O=CO2+H2

另外,甲醇合成过程要求原料气中的H2和CO的摩尔比接近2:1,而煤气化过程获得的气体中H2/CO摩尔比小于2,需要将一部分CO通过水煤气变换反应生成H2和CO2以满足甲醇合成的要求,这样又会有部分CO2生成。除少量的CO2(占原料气体总量的3%左右)参与甲醇合成反应外,大部分CO2在合成气净化过程中被脱除而进行排放。煤制烯烃过程的CO2排放量按每吨中间产品甲醇计:约2t,按每吨最终产品烯烃计算:约6t(此数据不包括燃料排放部分)。

2 CO2减排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关于CO2减排研究主要分两个方面:

(1)提高石化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能源的不必要消耗,在节能的同时,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即节能减排。

(2)将主要CO2排放源排放出的CO2收集起来,暂时埋存到地下,以降低空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该技术被称为二氧化碳捕集及埋存技术,简称CCS (carboncapture and storage)。近几年,该技术逐渐成为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研究的热点。世界各国纷纷启动二氧化碳捕集及埋存项目。许多研究机构致力于在二氧化碳捕集环节的优化,为降低捕集的成本,关于二氧化碳埋存技术安全性的研究,尚处于模拟计算阶段。煤化工行业CO2减排对策:CO2转化固化、CO2工业循环利用和CO2埋存等。目前采用地下埋存的方法是目前减少CO2排放的唯一有效途径,根据我国煤化工行业分布特点,CO2埋存技术在煤化工行业应用的存在着区位优势。CO2埋存技术在中国应用前景比较开阔, CO2强化煤层气开采技术的开发更具意义。

捕集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强化采油或强化开采煤层气,获得可观的能源回报。目前我国正处于煤化工高速发展和CO2排放压力巨大的时期,如何在保证煤化工良好快速发展的同时,尽量减少CO2的排放,尽量减少CO2捕集储存技术应用的成本,值得大家继续深入研究讨论。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统计局.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260-276.

[2]中国能源“吃不饱”2020 年能源消耗直“追”美国[OL].

[3]王辅臣,代正华,于广锁,等.焦炉气非催化部分氧化与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工艺比较[J].煤化工,2006,34(2).

[4]林泉.发展煤化工所面临的CO2 排放问题及其对策.

[5]冯孝庭.煤基能源化工技术与减排二氧化碳[A].

[6]顾钢.让蔬菜吃掉工业排放的CO2[J].中华建设,2006(7):54.

[8]李小春,刘延锋,白冰,等.中国深部咸水含水层CO2储存优先区域选择[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3):963-968.

[9]《中国油气田开发若干问题的回顾与思考》编写组.中国油气田开发的若干问题与思考[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28-30.

[10]刘延锋,李小春,方志明,等.中国天然气田CO2储存容量初步评估[J].岩土力学,2006(12):2277-2281.

[11]刘延锋,李小春,白冰.中国CO2煤层储存容量初步评价[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8):2947-2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