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朱新华:“种”出亿万财富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朱新华:“种”出亿万财富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粒种子也许微不足道,一株树苗也许并不起眼,然而只要你愿意,它们就能以巨大的力量破“土”而出,茁壮成长。朱新华将这粒种子,这株树苗,发展成近亿元的大产业,在改变他个人命运的同时,也在改变着几亿农民的命运,保障着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

创业:历经挫折痴心不改

1993年6月10日早上11点,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西厅,一场别开生面的新闻会正在这里举行。

朱新华坐在主席台上,西装革履,精神十足,面对首都的各大媒体,兴奋而激动,却一点都不紧张。从农村走出来,平生第一次坐在人民大会堂的他放开了话匣子,侃侃而谈:“我出生于一个贫困山区的贫困家庭里,如果不是党和国家的扶持以及众多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不可能取得今天的这点成绩。我今天来到雄伟、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举办新闻会不是来显摆的,而是来谢恩的,是来求进取的,来致富思源的。”见过无数“大场面”的首都媒体记者们第一次出席由一个青年农民唱主角的新闻会,情绪高涨,一个个抢着提问。在第二天的报道中,记者们不约而同地写下了这样一句:朱新华是人民大会堂建成以来第一位在人民大会堂开新闻会的农民。

1993年下半年,可称得上是“朱新华年”,那半年,有关他的新闻成了全国各地新闻媒体的“头条”,向他“取经”的信“足足装了11麻袋”。而那年,他这位毛头小伙已经在市场上摸爬滚打了十多年。

出生于浙江省淳安县的朱新华从小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爷爷奶奶在“”中受迫害,小学才读到三年级,朱新华就被迫辍学了,十几岁的年龄,就去参加集体劳动,和成年人一样烧草木灰、砍柴、挑着180斤重的玉米走几十公里的山路,挣工分来养活他和爷爷奶奶。虽然每天劳动后很累,从小就喜欢看连环画的朱新华仍坚持读书,买不起,就给别人借,不认识的字,就借别人的字典来查。少时的贫寒家境,是朱新华日后创业的原始驱动力。

15岁那年,朱新华和爷爷奶奶被父亲接到了江西宜黄县,和父亲一起做油漆工,挣来的钱除了用来订《中国青年》、《专业户》、《农村百事通》、《农村新技术》等报刊外,他还报读了中国农民致富函授大学。积攒下一笔钱后,朱新华第一次有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他买来16头猪喂养,想发展养殖业,没想到猪却全部病死了,不得已,他只好又去当油漆工。

一天,朱新华看报时发现一则新闻,说江苏盐城建湖县冈东镇一家工厂出售生产铁钉的机器,有许多人采购去生产铁钉,半年时间就成了万元户。朱新华把自己平时和父亲一起做油漆工积攒下的3000元钱悉数取出,还说服了信用社主任借给他5000元钱,一个人跑到江苏把机器运了回来。然而,正当他准备带着大家大展拳脚时,却又从报上得知,那个报道是假新闻,那套机器生产出来的钉子不能用,有很多人上当受骗。朱新华跑到江苏找厂家索赔时,人家早已人去楼空,他一下子从全乡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厂长”变成了全乡有史以来第一个欠债最多的人。

失败的朱新华将自己封闭在家里练书法,“卧薪尝胆”四个字他足足练了20多天,悟出了自己失败的原因。“这件事让我意识到,一定要做自己熟悉的行业,我是农民,天天和土地打交道,也许在农业上能找到一条出路。”那时,适逢我国蔬菜种子的生产、经营逐步放开,蔬菜种子行业方兴未艾,全面进入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运作。朱新华四处筹措到资金后,买来了一种能长出100斤重的南瓜的南瓜种子和能长到20斤重的萝卜的萝卜种子,种了10多亩。为了弄清楚南瓜是如何一晚长五、六斤的,他整夜打着手电筒守在南瓜旁观测、记录数据,总结经验。在精心呵护下,当年的南瓜和萝卜获得了大丰收。然而,“丰收”却再一次将朱新华推向绝境:100斤重的南瓜和20斤重的萝卜一个也卖不出去,人们都嫌这些南瓜和萝卜的“块头”太大了,买回家无论是切、炒都很费事,天气又热,吃不完就会变质,浪费了。结果,那年,朱新华10多亩的南瓜和萝卜一个也没有卖出去,最后只得全部送给当地的老百姓喂猪,朱新华再次背上了一大笔债。不过,这次惨败也给朱新华带来了一个意外的收获,那就是,《江西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他种出100斤重的南瓜的新闻,全省都知道了江西出了一个“南瓜大王”,朱新华成了引人瞩目的新闻人物,当时的团省委书记陈为民还为此特别给予了朱新华很多帮助,后来他办米加工厂亏损100多万时,省老建办还给了他大力支持,借了他50多万东山再起。之后,朱新华相继种过千粒稻、玫瑰茄,在不断的失败中总结经验,从德日二号KW33油菜中选育出的“新丰粗荚油菜”帮他打了一场翻身仗,创下了亩产400多斤的纪录,产量比普通油菜高出了三倍,他也因此而获得了江西省“油菜大王”的称号。接下来,朱新华发现水稻变异株,选育出了常规稻“兴华一号”,产量比当地的杂交稻要多30%。种子助朱新华从此走上了创业和财富的辉煌之路。

“新丰粗荚油菜”和“兴华一号”的成功,使朱新华认识到,优良的种子是提高粮食产量的基础,是发展农业的关键,农民种地最怕的就是买到假种子。那时,国家刚开始大面积推广良种,种子市场的潜力巨大,朱新华果断调整事业的发展方向,决定从事良种繁育推广。1987年,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在老区宜黄县新丰乡,“兴华良种场”的招牌在人们的议论声中挂了起来。朱新华高薪聘来著名专家、教授担任技术顾问,并不断引进从实验室培养出来的最新、优、特品种,形成科研、生产、开发一体化,使产品在全国保持领先优势,他不顾别人的嘲笑与不屑,全身心投入到以水稻为主的良种事业中去,天天蹲在田边观察、记录、总结,第一年就试种成功了水稻、瓜、果、蔬菜等21种农作物品种。

历经挫折后,朱新华的事业开始蒸蒸日上。回顾昨天,他提练出了自己创业的成功秘笈,那就是:要做自己熟悉的行业;要学会发现行业“空白点”;决定了的事不要轻易改变;不要急功近利;不要随遇而安;要像海龟,爬行虽慢,但每一步都留下了踏实的脚印。

崛起:“种子大王”是这样炼成的

“1993年,是我育种生涯的转折点。”朱新华说。这个转折,最早始于1992年。

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巴西政府将500克巴西陆稻作为礼物送给了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总理回国后,将种子转赠给中国农科院,嘱托农科院要精心组织力量进行试种。朱新华获悉这一消息后,马上赶到杭州拜访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汤圣祥,向他请缨承担这个项目,汤圣祥没有答应他,因为当时规定这个项目必须由国家级的部门来担纲,不能给私人。朱新华绝不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接连跑了五次杭州,汤圣祥拗不过他的软磨硬泡,就私下抓了一把给他,叮嘱他低调试种,不可对外宣扬。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兴华良种场”成了全国惟一一家获得巴西陆稻试种繁育的民营种子企业。

捧着共362粒比金子还珍贵的巴西陆稻原种,朱新华很欣喜:“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能够承担事关国计民生的科研项目,这比给我多少钱都要有意义!”回忆起十多年前接过362粒种子时的那一幕,朱新华至今仍心潮澎湃。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冲昏头脑,他很清楚,数量不多的362粒种子粒粒都价值连城,一粒都损失不起,他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跟随他多年已经成了半个“专家”的妻子提醒他:巴西陆稻作为外来物种,别说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光是巴西与中国在气候、水质、土壤、生物链等地理环境方面存在的差异,均有可能让“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故事”在巴西陆稻上重演,失败的几率远远高于成功的几率。然而胆色过人的朱新华豪气干云:“什么是企业家?企业家就是敢于承担起风险和责任,并开创和领导一项事业的人!我这么多年所做的事,哪一件不是充满破产风险的?风险越大,价值自然也越大,我就喜欢这样的挑战!”朱新华的话充满了霸气。

除了霸气,朱新华的心中还有一种使命感。“粮食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战略性资源,种子是粮食安全的关键,种业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产业。可以说,谁控制了一个国家的种子,谁就控制了这个国家的土地和粮食供给系统,扼住这个国家的咽喉。中国开放种业市场后,跨国种业巨头大量涌入,在严重挤压国内种子企业生存空间的同时,还不断加紧在我国进行研局,对我国的种子资源和种子产业安全构成了威胁。我希望把兴华种业做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子企业,和中国所有的种子企业一起为保持中国对种业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保障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尽些自己力所能及的责任。”

基于此,朱新华给予了362粒巴西陆稻原种异乎寻常的珍爱。362粒种子粒粒堪比黄金,要确保试种成功,就不能浪费任何一粒种子,这就必须进行催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而常用的暖气或火炉催芽由于温度变化剧烈,常常导致高温烫种或低温不生芽现象,极易造成损失。怎么办?朱新华冥思苦想多日还是找不到万无一失的办法。一天,朱新华洗澡时忘了开冷水,被热水烫得跳了起来,这一烫却烫出了灵感:人的体温不是恒定在37摄氏度吗,传导到种子上的温度也就是30摄氏度左右,这正是最适宜的催芽温度呀!茅塞顿开的朱新华顾不上洗澡,马上将362粒种子泡好后,用湿布包好,外部用塑料膜包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无论白天黑夜均不离不弃,5天后362粒种子成功出芽,又好又壮。朱新华把这些宝贝一粒一粒点播在花池内,再移栽到地里……经过精心护理,巴西陆稻原种试种成功,当年收获了3000多克,朱新华成为当年所有试种巴西陆稻原种的人中唯一成功的一个。

首种成功使朱新华很振奋,已经有3000多克的“雄厚”家底后,他的胆子更“壮”了,大胆在各种土质里试种,在两年的时间里将巴西陆稻放到旱地、缺水田、山地、库区、果园等缺水土地中进行试种,获得了全面成功。1996年,江西省把巴西陆稻试种示范列入全省“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在全省10个县(市)布点示范,由兴华公司承担技术指导工作。1997年7月,经江西省科委组织有关专家现场测产和验产,在贫瘠的新垦坡地上栽种的巴西陆稻最高亩产达到444.3公斤。

巴西陆稻成功后,各种荣誉纷至沓来: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标兵、全国十大扶贫状元……1998年,同志亲切接见朱新华,高度评价他在稻子良种上取得的成就。

十年磨一剑,看上去毫不起眼的小种子,被朱新华发展成了一个大产业。那时,朱新华一天最多能收到2万多元购种款,他的种子供不应求,制种基地不断扩大,财富源源不断地涌向他。一粒种子在改变朱新华个人命运的同时,也在改变着数亿中国人的命运。迄今为止,朱新华已先后繁育推广优良品种近300个,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种王”。

转型:从“种子大王”

到“苗木大王”

严寒隆冬,万物凋敝,位于宜黄县的兴华生态科技园里却生机勃勃: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里,来自世界各地的奇珍树木葱茏喷绿,傲雪的梅花暗香浮动,修长的竹柳风姿绰约,抗寒的紫薇俏绽笑靥,曲折蜿蜒的小径花草相间,清香阵阵……这片绿色天地,是朱新华从“种子大王”向“苗木大王”华丽转身结下的硕果。

进入新世纪,朱新华的种子事业蒸蒸日上,形成了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建立了规范有序的产、供、销一体化格局,良种辐射到除台港澳之外的全国所有地区,朱新华也从曾经连小学都读不起的穷孩子蜕变成坐拥几千万资产的农民企业家,种子给他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巨大财富。然而朱新华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要进行多元化发展,进一步将事业做大做强,实现企业业务新的转型与拓展。

经过反复思索和考察,朱新华将目光投向了方兴未艾的彩色苗木产业,他当时的眼光今天看来可谓高瞻远瞩:“新世纪,花卉苗木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们的收入将不断提高、素质将不断提升,环境保护意识将不断深化,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从‘绿起来’过渡到‘美起来’,城市绿化和家庭绿化将突飞猛进,对彩色苗木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房地产业的兴旺则将成为苗木产业快速发展的加速器,再加上市场更大的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苗木产业的市场前景可以说是‘钱’途无量。”基于这一判断,2001年,朱新华决定:在继续发展兴华种业的同时,向花卉苗木领域进军!

为了打有把握的仗,朱新华购买了大量有关花卉苗木养殖、苗圃学等方面的图书资料,边学习,边试种,还经常向专家教授请教,很快就掌握了花卉苗木的生长习性、科学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半年后,作好充分准备的朱新华投入巨资,建立了面积达300多亩的“兴华生态农业科技园”,用来研发彩色苗木和进行名特优果树新品种苗木繁殖推广。

投资花卉苗木,品种选择是关键,品种选择得好不好,是事关投资成败的一件大事,作为这一行业的新手,朱新华非常慎重。为从世界8500多种乔灌中筛选出纯正、适合本地自然环境的品种,他以品种新、符合园林用苗的市场发展需求、适应性广、栽培技术容易为标准,反复对比分析地理适应性、市场开发空间,并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大、北京林大、南京林大、华中农大的教授反复交流,聆听意见,最终精选出了42个地理适应性强、市场潜力大的彩叶树种。彩叶树种以其独特的表现,成为朱新华绿化苗木中异军突起的亮点,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这42种彩叶树后来给朱新华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接着,朱新华又投入巨额资金,从国内外引进30余个香草品种和种苗,聘请了科研院校的专家作技术顾问,成功地开发了数十个国内领先的新优特品种。

在开发产品的同时,朱新华还不断寻找渠道为他的“新宠”进入市场铺路。

2002年,上海一家台资企业在兴华园林参观时隐约流露出想买一批花卉美化办公环境的意思,朱新华捕捉到这一“不确定”信息后,马上展开公关,不厌其烦地反复奔波了六趟,这家台企终于被打动,向朱新华购买了1.5万株碗莲苗,但必须全程免费提供技术服务。能打开大上海的市场,这笔买卖就算倒贴也划算啊!精明的朱新华满口答应,价格随他定,苗木随他挑,不仅安排人员专程送苗到上海,还多次应客户的要求派人前往进行技术指导,使得这笔营业额仅仅2万元的业务不仅没赚,反而亏损近万元。在兴华公司的细心培育下,这家台企的碗莲出落得娇小玲珑,风姿绰约,极富雅趣,令观赏者赞不绝口。第二年,这家台企不仅主动找上门来购买了几万株碗莲苗,还引荐了好几个企业从兴华园林购走了数十万株苗木,小亏损换回了大生意。而介休市著名女企业家张美琴从朱新华那里引进美国红枫、日本红楼、苏格兰金陵树等名贵花草年后,朱新华更是毫无保留地将“秘方”和盘托出,丝毫没有“同行是冤家”的狭隘。

经过两年狂风吹,暴雨淋,太阳晒,蚊虫咬的艰苦奋斗,到2003年,朱新华的苗木产业已初具规模,他投资566万元成立了江西兴华园林花卉工程有限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学技术为突破点、以策略上的重点发展为手段,凭着诚实不欺的商业道德、良好的信誉、优良的服务、过硬的质量,走出了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创新之路,收到了很好的效益。如今,“兴华园林”已铸就雄厚的竞争资质:有世界珍稀观赏苗木花卉近20个系列近千个品种;园圃立苗市值逾3000万元,销售额以年增500万元的速度递进;观赏苗木花卉品种之多之新在国内首屈一指;投入的广告宣传费用排全国苗木花卉营销企业第二;获得了中国林木种子进出口公司等四家种子机构的南方总权,着美、法、英等数国40多个彩叶树种的国内开发营销;种植了石油的替代品――航天草、氨基酸青籽能源树……

新的财富之门,再次向朱新华轰然洞开。

感恩:从“一花独放”到

“春色满园”

2011年1月1日清晨7点30分,到科技园里巡视了一圈的朱新华回到办公室还来不及脱下被寒露浸透的衣服,欢快的手机铃声响了起来:“您好朱总,我是贵州的老徐呀,新年到了,我们全家祝您身体健康,事业常青!”老徐叫徐冬贵,贵州省紫云县农民,每年的元旦春节,他都会通过电话给朱新华送上自己的祝福。

徐冬贵一家6口人,3个小孩读书,生活非常拮据,气候异常的年份甚至连温饱问题也解决不了,1998年,从报纸上得知朱新华的事迹后,他给朱新华写了一封信,把家中的情况和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朱新华。没想到,徐科贵很快就收到了朱新华的回信,并得到了免费寄来的5千克巴西陆稻种子和“试种特征特点”、“栽培技术要点”、“试种观察记载表”等有关资料。在朱新华的远程“遥控”指导下,经过两年的试种后,徐冬贵掌握了巴西陆稻栽种技术,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每年还有充足的余粮卖,一举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一家人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还将3个孩子都培养上了高校。徐冬贵逢人就说,我家靠了朱新华才有今天,朱新华的种子真是个“幸福的种子”。如今,在西部地区,像徐冬贵这样的人家数不胜数,每当年关,摆脱贫困的农民兄弟们纷纷打电话和发短信给朱新华拜年,当地人则每家每户轮番请他吃“杀猪饭”,以各种纯朴的方式表达他们对他的谢意。

进入兴华科技大厦,最先撞入人们眼帘的,是“科技兴农,振兴中华”这八个大字,朱新华将这八个字立为自己修身创业的根本准则。谈及自己今天所取得的成绩,朱新华很是感慨:“我能从一位连小学都没读过几天的农村娃成长为企业家,一路上的艰难困苦,千言万语说不尽,除了自己的努力外,还与党和政府以及众多善良的人民群众的帮助密不可分,可以说,没有他们,就不会有我的今天,就不会有兴华公司的今天。因此,我一直怀着感恩的心来为社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不少人称朱新华为“儒商”,不只是由于其外表有大学教授的儒雅,有着高级农艺师、田野上的院士等荣誉称号,更重要的是他具有“造福社会”的现代“儒商精神”。

创业致富后,朱新华没有忘记父老乡亲,从田埂上走出来的他,心中时刻装着与曾经的他一样在贫穷中苦苦挣扎的农民兄弟。1997年巴西陆稻试种成功后,朱新华首先想到的,是中国西部那片常年缺水的广袤土地:巴西陆稻不正是西部地区脱贫致富的希望所在吗?想到就做,朱新华立刻与这些地区的农业部门联系,在四川、云南、贵州、陕西、宁夏、甘肃、广西等西部省、自治区进行试种。制订规划、技术培训、巡回讲课、现场咨询……从1997年到1999年,近三年多的时间,朱新华将全副身心都投入到在西部地区推广巴西陆稻的工作中,投入费用数十万元,公司的工作也受到严重影响,损失了数十万元。在推广红米水稻时,由于农户没按规范培育造成减产,他二话不说,自己掏出50多万元赔偿农户。朱新华的付出,换回的是曾经因常年缺水而赤地千里的广袤土地喜看稻菽千重浪的丰收景象。

为了让西部干旱地区的农民尽快掌握巴西陆稻的栽培技术,朱新华总结整理了数千个实验数据和试种报告,三易其稿,与有关专家合作,编著出版了《巴西陆稻高产栽培技术》一书,并无偿寄赠给西部地区巴西陆稻两万多试种示范户。仅编印邮寄资料一项,朱新华就花掉了20多万元。他还每年拿出2万元,在西部省份的试种户中开展“兴华杯”巴西陆稻示范推广大奖赛,以此调动引种农户依靠科技发展陆稻生产的积极性。而朱新华与中国农村杂志社共同开展的“全国陆(旱)稻扶贫工程”通过无偿提供种源、技术咨询,已使不少巴西陆稻栽种户走上了富裕之路。巴西陆稻的成功,为中国近4亿亩的旱地开发探索出了一条新路,为推动我国节水农业的发展,解决贫困干旱地区缺粮问题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途径,对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粮食增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今,朱新华已积累下近亿元的个人财产,获得的荣誉更是琳琅满目:“中国种王”、“苗木大王”、“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全国青年星火带头标兵”、劳动模范、高级农艺师、省政协委员、“田野上的院士”……许多记者在采访朱新华时,都提出过一个相同的问题:“你如今富了,每年收入几十万上百万轻而易举,而你还这样为了种子劳碌奔波,图什么呢?”

“商道即人道,一个具有现代意识、有良知的企业家,要义利兼顾,在个人致富的同时还应该带动更多的人致富,帮助更多的人走出贫穷的困境。假如商人迷失于钱眼,只知过奢华的生活而不知身上的社会责任,就是创富再多,也必将为人所不齿。”朱新华说。“更何况,就算你有万丈高楼,也只能夜眠一张床;就算你有万顷良田,也只能日食三餐饭,财富源于社会,也应回馈社会,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才能春满园。我富了之后,帮助农民致富是我毕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