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人民币升值与中国贸易竞争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人民币升值与中国贸易竞争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以2005年汇改至今人民币爬行式升值为背景,研究点是2005年以来的人民币持续升值是否掣肘中国贸易竞争力,是否出现一般理论所预期的贸易效应。首先从相对价格水平、规模大小两方面探究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贸易竞争力的作用方向,特别是对出口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其次计算TC指数,用TC指数来代表量化的贸易竞争力,得到随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下跌TC指数形成偏离零轴的趋势,佐证人民币升值削弱了国际竞争力的结论。本文最后结合微观经济主体(国内生产者和国外消费者)的行为过程,尝试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贸易结构竞争力的影响,短期看人民币升值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国际竞争力,但是长期来看,升值可促进中国出口贸易的良性、稳定发展。

关键词:汇改 人民币升值 出口贸易 贸易结构 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中国自2005年以来实行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形成了与持续稳定上升的美元相对应的人民币爬行式升值,迄今为止升幅已经大约累计达到了18%①,并且人民币的升值是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

从传统国际收支理论来看,人民币升值确实对我国外贸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并且产生了“奖入限出”效果,伴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将外币作为计价方式的出口品,其相对价格水平也同样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同时逐渐削弱了其原有的价格竞争力,导致出口量呈现下滑趋势,最终实现抑制出口的目的;反过来,将人民币作为计价方式的进口品,其相对价格水而呈现出下降趋势,使得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不断攀升,进而实现刺激进口的目的。

本文关注2005年以来的人民币持续升值是否掣肘中国贸易竞争力特别是出口贸易竞争力,是否出现一般理论所预期的贸易效应。

一、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贸易价格及规模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首先测定出口贸易竞争力的一个方法是衡量产品的贸易量和市场份额,人民币升值使得以外币计价的出口产品出口量下降,经常项目顺差减少状况。在资本金融项目,FDI顺差即外商直接投资被看做是决定资本金融项目顺差额最为关键的因素。FDI的实现过程是生产经营能力的跨境转移,制造业是我国利用FDI的“主要阵地”,通常情况下,由进口生产经营设备等投入品实现实际投资额。由此可见,FDI顺差与经常项目顺差处于一种同步状态,也就是说,目前我国的双顺差可以等同于货物贸易顺差[1]。因此,FDI的净流入想要减少货物贸易净顺差,必须通过增加货物进口的方式。

但并不能简单地将贸易顺差等同于贸易利益,即使现阶段绝大多数中国出口的产品类型为劳动密集型,但是在产业链当中中国仍然只是制造环节而非营销环节。在这种情况下,测量出口贸易竞争力时可以将其转化成产品的价格竞争能力,这主要是由于这一指标能够明显展示出在同类产品当中两国存在的价格差异。

在国际上,人们常常使用贸易优势指数即TC指数用于考察各类商品贸易的国际竞争力[2],作为一种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它可以考察特定时间、特定保护程度下的竞争力或比较优势。所谓的TC指数其实指的就是在一国中,在进出口贸易总额当中,某一产业或商品进出口贸易差额所占比重计算公式为TCj=(Xj-Mj)/(Xj+Mj),若TCj0,则表明该国为产品净出口国,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而TCj与1越接近则越表明其具有强大的竞争力。若指数趋近于0时,则表明该种商品基本保持在国际水平上,竞争优势与几乎等同于国际平均水平。

以服务贸易为例,我国在该方面的总体优势竞争力指数基本维持在-0.03 ~ -0.19之间(如图1),往年各年度TC指数均为负值。在选取样本期间内,随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下跌,TC指数总体偏离零轴,人民币升值显然进一步削弱了服务业国际竞争力。

假设在短时间内,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很难获得成功,经济发展模式仍然使用传统模式即“两头在外”加工贸易模式,同时避免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的干扰,需要立足于现有贸易条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其出口成本维持在富于竞争性的水平上。因此需要有效控制其投入成本,而人民币升值无疑为成本的控制增加了难度。

二、人民币升值影响中国贸易结构竞争力的微观分析

对于贸易国际竞争力而言,其影响因素较多,也较为复杂,不仅涉及中观和宏观因素,最重要是关联到微观因素的影响。从微观层面来说,企业是对外贸易的主体,直接面临成本上升、优惠消减、海外保护主义的压力,出口贸易竞争潜力的发挥,最终落在企业的竞争力上。

通过诸如广交会的一些反响情况,可以看出在过去几年中,中国企业开始逐渐能够适应汇率波动,即使出现了微小的汇率波动也不会影响经营者对市场策略进行调整[4]。在中国制造业当中人们普遍认为,人民币的轻微汇率波动属于正常现象,不一定要将这种变动视为一种可能削弱出口竞争力的情形[3]。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调整止步于心态的调整,对于产业或行业等级的提高没有起到特别明显的作用,中国企业仍然普遍缺乏的战略眼光。

作为对外贸易的另一主体,对人民币币值的涨幅,国外消费者及商家未必可以完全消化,在理性市场上他们选择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在不同时间范围内,汇率变动会对一国出口贸易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从短期角度来看,主要通过提升出口商品价格竞争能力完成汇率变动,从长期角度来看,贸易效果则体现在以潜在比较优势的显化基础上。如果不能防范出口产品的替代,其他制造业大国随时都可能填补中国留下的空白。

投资方面,从现实的角度看,FDI 推动型模式成为我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力提升的主导模式,不过外资流入不稳定,外商直接投资不合理,主要集中在传统的部门。即使近年加工贸易的产品结构已从早期的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升级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我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方式仍是加工组装,出口的扩大需要依赖进口零件和大型生产设备,其质量和附加值都还缺乏优势。

三、结论

从2005年实行汇率改革以来,在对外贸易的实际发展当中,我国对外贸易趋势呈现为出口增速减慢、进口增速加快。结合J曲线效应(Wilson,2001),即存在货币合同效应或进出口需求弹性不足够大的情况下,汇率传导存在滞后性,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之后,贸易收支才会逐渐恶化。汇率升值并没有完全发挥出其对我国外贸应有的影响作用,这与理论研究得出的结论保持一致。

考虑到Marshall-Lerner条件在中国成立与否,有文献重新对ML条件进行了检验[2],运用不完全替代模型下协整向量自回归分析法,以1994-2003年为时间段,实证检验了人民币对世界主要货币的加权实际汇率与我国进出口之间的关系。事实证明,我国进出口明显会受到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影响,也就是说ML条件成立;J曲线效应确实存在。因此得到结论:短期人民币相当幅度的升值会减弱中国出口的竞争力,减少经常项目顺差状况。

至于这种削弱是否是恶性的,从长期角度,可以促进企业改变加工贸易方式,从投资驱动向效益驱动转变,降低附加值产品的比重,加大研发力度,推出价格敏感性低的产品等等,可视作对贸易结构的良性调整。

参考文献:

[1] 袁佳,魏磊.后危机时代中国经常项目变动趋势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4(8).

[2] 卢向前,戴国强.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5(5).

[3] 黄先海.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测度与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9(5).

[4] 沈国兵.美中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汇率关系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