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制造”谁来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制造”谁来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3年的毕业季对我来说是喜忧参半。”王可欣,某技校负责招生与就业的老师,她高兴的是,本校培养的学生供不应求,担忧的是招生日益艰难,“读技校的孩子越来越少了。”她说。

其实,王可欣的感受并非个例。数据显示:北京在2009年时,全市中专、职高、技校、五年制高职共计划录取28378人,而到了2011年,全市中专、职高、技校、五年制高职只录取到17797人。2012年时,该市高考录取率已经突破80%,本科录取率达到54%,全年减少中专、职高、技校共7所,而普通高中数量却持续增加,既然读大学的几率大大增加,本地生源自然不愿上技校。据统计,2000年时,北京市有141所技校,大浪淘沙下,目前仅剩20所。

“我记得,同志在视察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时指出,技能型人才在推进自主创新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因为生源不足而苦恼的王可欣不禁发出感叹,“没有了职教生,‘中国制造谁来造呢?”

招生就业的冰火两重天

王可欣所在的学校位于河北保定,因生源减少,该校数控车床专业仅招到3名学生。在数控车床的实践操作车间,几台机器静静地陈列着,从规模上仍可看出这个专业曾经的红火。王可欣介绍说,在2005年以前,学校的数控车床专业每年累计能招到150多个学生,2009年后就明显生源不足了。她的语气有些无奈,“再招不到学生,我们只能合并到其他学校了。”

生源荒也在其他职业学校蔓延。“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以前每年能招到200多名学生,今年能招到一半就不错。”北京外事学校招办一位负责人说。

2008年8月举行的北京奥运会,来自北京外事学校的152名学生成为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学生们出色的礼仪服务被各方赞誉为“奥运礼仪之花”。毕业时,这些“奥运礼仪之花”提前被各大酒店、公司“抢”空。然而,2010年,北京外事学校已将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6个班缩减至现在的3个班,烹饪专业的班级总数虽然没有减少,每班30人的编制也已缩减到20人,学生少了近三分之一。

在福建,即使是全省技校最高学府福建技师学院,也同样面临如此困境。校长戴三法坦言,近年来,尽管校方使尽浑身解数,每年招生规模也只能勉强维持在千人左右。“企业上门求我们,我们上门求学生,每年一到招生季,心里就没底。”他感叹道。

由于招生艰难,不少技校甚至只能关门。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底,福建拥有技工学校94所,在校全日制学生达9万多人。到2012年底,技工院校降至69所,在校全日制学生降至7万人。其中,去年全省技校招生规模还不到3万人。

但另一方面,目前,我国技工的供需缺口在2200万人~3300万人之间,并且有86.8%的普工为小学及以下教育水平,许多企业开出高薪也难觅技工。

安徽某知名家电品牌人力资源部主管介绍,该企业仅合肥本部的一线工人就占总人数的80%左右,企业每年都要想办法招这类人才。

“这类人才本来就不好找,而且目前中专、技校每年输送的人才反而在减少,根本满足不了企业需求。”该主管说。某品牌车企人力负责人也表示,占了其总人数60%的技术工人,目前存在巨大缺口,整个行业都在挖人。为此,他们的办法是企业自己创办了一所职业学院,专门对口输送一线技术人才。

观念造就“生源荒”

“2008年入学2100人,2009年入学2058人,2010年入学2000人。现在技工学校竞争很激烈,我们也面临很大挑战。”洛阳高级技工学校校长张长松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在农村的初、高中毕业生不愿将来到工厂做工人。”他分析,如果学生及学生家长“不能当工人”的观念得不到转变,企业的用工需求将越来越难得到满足,职教生也将会更抢手。

一家技校的负责人称,现在很多家长认为子女只有上大学才能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还有不少家长和学生认为,上技校低人一等或是能力差。初中毕业生总数连年减少,普高入学比例逐年提高,高校连年扩招不论这两年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有多高,家长们似乎更愿意孩子将来走上大学之路。“假如说中职学校毕业后,都能直接上北大、清华,肯定不会存在招生难的问题。”该负责人认为,这归根结底还是个思想观念的问题,对于家长来说,不管毕业后就业状况如何,让孩子先读大学拿个学历才是正道。

在王可欣看来,技工院校招生难与高招接连降低分数线不无关系。“200分就可上大学,给技校招生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不少中等职业学校不得不搞更高学历层次的教育,最终导致培养技术工人的技校越来越少。”她强调,外部生存条件恶化亦增加招生的压力,“目前,光我们保定大大小小从事培训的公办、民办技校多达上百所。”王可欣说。

在高考录取率增加这一背景下,技校在发达省市出现当地生源枯竭在所难免。北京商贸学校校长张香永认为,现在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理论上,中职培养中等技能人才,高等职业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但是在现实中,技能培养同质化大量存在,甚至高职培养出来的学生技能没有中职高。其原因主要是现在过分地强调职业教育的层次,忽视其“类型”本质,同时缺乏整体上的探索。他建议,探索职教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性,进行中高职一体化设计。

“现在的中职、高职毕业生不能考公务员、不能考研、不能提职称,就这三条就足以让家长不选择职业教育。”王可欣略带抱怨地表示,“劳动光荣、工人伟大”的口号已经不再那么响亮,技术工人应有的待遇和地位还得不到足够的尊重和保障。她说,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技术工人的工资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比公务员的工资高,社会地位也不低,他们活得很自在,而我们的技术工人,干的活儿苦、脏、累,大多数企业给的工资还不高,一些能挣到5000元到1万元的工人毕竟还是少数。此外,企业也缺乏相应的评价体系,晋升、评聘还是“唯文凭是用”,而非“唯才是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看不到上技校的“前景”。

户籍门槛有待破除

难道说真的没人愿意读技校吗?其实不然。根据武汉大学在大学所在地的一份调查显示,当地的农民工子女在初中毕业后,选择“上技校”和“职高”的比例高达七成。

近年来,教育部强调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扩大面向农村的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倡导城市与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面向返乡农民工、进城农民工等城乡劳动者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农村生源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享受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

据有关部门测算,北京市每年需要外来农民工93万人,其中接受过培训的不到4万人。北京商贸学校2009年探索为社会服务,和全市47家家政公司合作,全年免费培训了2400名家政服务员,还管吃管住,管接管送,这些家政服务员绝大多数来自农村。

不过,对于外来务工青年来说,入读公办技校,需要参加当地的中考并达到学校的录取标准,但他们往往因户籍壁垒和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能否顺利参加中考尚且是一个未知数,何谈入读技校呢?而报考技校后牵扯到的户口迁徙、毕业分配和升学等问题,在现行技校招生和学生管理机制下如何逐步破解依旧是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