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中国画材料色彩语言的精神表现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中国画材料色彩语言的精神表现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中国画材料色彩语言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通常受创作者的主观感情、学养等因素影响,我们所使用的颜色和材料以及所要表述的情感力争达到形式和内容的高度统一。当下的中国画的创作,可以从中得到启示,把色彩的形式创新和精神体验结合起来,并广泛运用不同的材料,这样的中国画创作才能推陈出新,找到新的色彩表现形式。

关键词:中国画 材料色彩 精神表现

材料色彩,不同于通常应用的色彩准则――条件色,为色彩应用中转换材料语言空间、重组语言秩序所创造的条件,在创造性地应用各种色彩系统,大胆协调材料色彩的同时,关注色彩品质的对比,在遵循色彩应用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色彩表达。

传统中国画注重笔墨、讲求意境,受老庄、禅宗思想的影响,讲究“不似之似”的空灵意味,中国画在对笔墨的运用上达到炉火纯青的绝妙境界。那没有颜色的简约形象几乎成了某种文化精神的符号,与大千世界以及人们对此的心灵感应无法契合,于是人们在分析中国画现状的同时也在寻求中国画材料与色彩的变革。

中国画所提出的书画同源,说明中国画和书法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也会影响中国画色彩语言的表现。绘画是情感、体验的重要载体,画家所处的不同的时代背景、情感经历,使中国画色彩表现出不同的面貌,体现着思想、文化的进程,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同时也凝结着画家对生活的体验和情感表现。如唐朝初期达到鼎盛的青绿山水,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氛围、画家对社会及人生的体验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文化氛围中的审美趋于富丽华贵,也是他们个人经历及情感的体现,表现了唐朝的盛世局面,金碧辉煌的色彩样式是这一时期表现社会繁盛的一面镜子,以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为代表,青绿山水十分盛行。我们从李思训、李昭道等对青绿山水画有突出贡献的画家的生活经历和社会背景上就能清楚地看到,色彩形式后面所蕴涵的是他们对生活的独特体悟和当时的盛世局面。

中国画发展到元代已达到了一个高峰,这段时期的文人画家大多崇尚清新、淡雅,无论山水、人物还是花鸟,以寄兴托志的写意画为旨,重气韵、轻格律,注重主观抒情的风气,反映出画家在失意的境遇之中过着苟且偷安、寄人篱下的生活。中国文人历来自命清高,常常用作画来宣泄心中的逸气,用淡彩和水墨表达他们的心境。其中以黄公望为代表,他的画善用赭石、墨青、墨绿来渲染画面,画面中山峰层峦叠嶂,巨石堆垒,远山或隐或现,苍率潇洒,境界高旷,整幅作品充斥着苍凉之气,其实正是他当时心境的写照。

近现代中国画的画坛中,尤其是“85美术思潮”,很多崇尚古老东方哲学的艺术家不愿放弃与祖先文化上的种种联系,在材料和技法上寻求可能的出路。这一时期的中国画材料语言可以说是丰富的,这些艺术家把一切可以用上的材料基本都用在了绘画创作中,如水粉、水彩、丙烯、石墨、油画色等材料。为了创新,有些画家在把传统绘画材料和新型化学材料相结合时,把不相关的材料勉强放在一起,造成画面粗糙而黯淡,并且不易保存。但也有一部分画家在这一时期创造出中国画的新面貌,其中以林风眠为代表,林风眠在作品中大胆探索运用丙烯、水粉等多层覆盖的技法,显示出西方色彩和东方笔墨的完美结合,唤起了色彩在宣纸上早已淡去的表现力,画面和谐而美丽、绚丽而宁静,遵循不改变优雅画面效果的同时形成了新的风格。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国画实验水墨的兴起,延续了“85美术思潮”对水墨的反思,实验水墨主张用变换图式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中国文化精神的解读。这些艺术家勇于创新,不停地执意于探索前人从未涉及的地方,不需受制于任何既存的规范,引用综合材料及综合技术的水墨表现,以平面的架上表现方式为主,而平面的架上创作在视觉上也有两个特征――图式和痕迹图像。其代表艺术家有刘子健、张羽等。这批艺术家画作的特点是作品尺寸大、画面的效果强烈,其代表人物是刘子建,他常强调“东方精神”与“在传统文化中找到新的生长点”,将“传统文化做现代转换”。他把拓印等技法用在了绘画创作上,大面积地运用充满视觉肌理的黑色墨块穿插于画面中,对东方哲学做出当代性的诠释。

无论在哪段历史时期,画家们都不会放弃将身边常见的材料运用到绘画创作中,如表现主义代表人物马蒂斯,强调单纯色彩的视觉力度,发现很多色彩的手工纸以及印刷品在色彩上十分强烈,这是颜料色彩无法替代的,无论是哪一画种,都可以借鉴前人在材料使用上的成功经验运用到绘画创作中,中国画也如此,应在材料上做出大胆尝试,运用中国画独有的宣纸魅力,寻求材料语言上的创新之路。除此之外,具有时代感与文化性的材料也将逐渐被应用到中国画的创作中,如新型高科技材料和数字化产品,这种新材料不只是主题观念和创作方法的改变,更是审美标准的改变,得到一种与传统绘画色彩完全不同的审美价值体系。

综上所述,中国画的色彩无论是重彩还是淡彩,都是画家表现各自不同的情感体验、社会背景的选择,体现着他们独特而又丰富的精神内涵。当下的中国画创作,可以从中得到启示,把色彩的形式创新和精神体验结合起来,并广泛运用不同的材料,这样的中国画创作才能推陈出新,寻找新的色彩表现形式。在强烈的主体情感表达下,寻找最能充分表现主体精神体验的形式,让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相统一,情感与体验完全表达,开拓中国画的新局面。在色彩观念、色彩语言和工具材料上已经具备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可能,一旦材料色彩作为中国画画面语言的表现主体,一种新的美将脱颖而出,重构中国画材料色彩语言体系的辉煌也必将实现。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由材料介入当代中国画色彩表现研究》,项目编号:11C046;佳木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当代中国画中的材料色彩语言的发展研究》,项目编号:WZ2011-007)

参考文献:

[1]张国龙.当代・艺术・材料・空间[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6.

[2]薛永年,邵彦.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