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生都在选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生都在选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在对经济学有兴趣的人越来越多了,我就是其中一个。找了一堆标题带有“经济”这个主题词的书来看,至今也不知道自己水平如何,直到看到《弗里德曼的生活经济学》。我发现作者和自己一样,也是人生中途开始喜欢经济学的。戴维・弗里德曼本来是学物理的,还读到了博士学位,最后被经济学所吸引。现在他在美国多家大学讲授经济学课程。其代表作《价格理论》被认为是这一领域的入门读物。

为什么订婚要送戒指,但最近又不流行了?为什么各自吹嘘自己出售最低价商品的商店都没有说谎?《弗里德曼的生活经济学》不是一本巨著,也许百年后就湮没无闻了,那时的学生肯定还在啃着保罗・萨缪尔森经典的《经济学》第88版。不过本书正如作者的“半路出家”,在已经有了基本的生活观念之后,再研究经济理论别有一番滋味。作者希望简化经济学,希望每个人能够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包括青菜涨价、新的所得税政策、汇率的变化。洞察这一切,不管是身边事,还是远得似乎跟自己没任何关系的事情,也许对增加收入没什么帮助,也不是为了参政,但“那是一种乐趣”。

还有关键的一点:我们一生都在选择!本书建立了一种恰当的价值观,明鉴价值的本质,这会帮助我们进行理性的选择。这已经不仅仅是经济学的范畴了,更像哲学,本书的价值在于启发我们对人生进行更深刻的思考。

选择的共同标尺

我们总是要在很多不同类型的商品、机会、或者经历中进行选择,怎么比较呢?是否应该放弃吃桔子而为车子多加一升汽油?还是为赚加班费而放弃一次旅行?所有的东西有没有一个共同的标尺?还有,显然第十个桔子和第一个桔子没有什么不同,可是我们购买时心理感受不一样。我们只愿意付一半的钱买第十个桔子,因为已经不想再吃了,所以同样的桔子价值却不一样。心理感受也能用这个标尺衡量吗?作者从有趣的例子引出这个话题,这是本书的基石,作者第一章就让读者建立起这么一个概念。

作者指出利益最大化是选择的唯一标尺,市场经济就是不要限制人们的逐利行为。利益的衡量尺度是待选择物品的价格,供应和需求决定了商品的价格,也就是所有的供应方和所有的需求方通过竞价达到一个均衡点。竞价中双方都是自愿的,只要自己肯接受对方的出价,就不能责怪对方“暴利”。作者还提到既然学校愿意支付演讲薪资,他即使准备免费也要收取报酬,这不是道德问题。决定价格的方式类似于股票交易所的竞价交易,只不过它是在一个更广泛的市场。但是经济的层面是广泛的,影响价格的维度极多,要计算出一个真实社会的价格体系是不可能做到的,何况还有最不确定的人的因素在里面。

书的后面作者一一解释了很多实例中的奥妙,涉及公司制度、税收、时间成本、法律和犯罪、婚姻等各个方面。个人、企业、国家如何进行选择,依据是什么,背后有哪些隐情。读者可以津津有味地阅读,甚至运用作者的方法解释新的例子。

投机者的功劳

书中提到了货币的起源,因为物物交换不稳定并且存储运输成本高,使得很多交换不可能,于是有投机的人就充当中间商,用信用担保发行货币,从而赚取降低下来的交易成本。这以后才有国家发行货币。

很多行为都是个人率先发起,这些人往往被称为投机者。投机者为人不齿,他们打破常规,扰乱秩序,使平静的生活泛起涟漪。但恰恰是投机者成为了社会的动力,就像黑客推动了计算机安全技术发展一样。投机者们的逐利行为往往针对生活中被人忽视的机会而来,投机是经济的动力,正如懒惰是发明的动力一样。“这个社会本来没有游戏规则,不安分的人多了,自然有了规矩。”对利益的追求是投机者的本能,投机者打破了行业的限制,他们通过自己的创造降低了社会的成本,提高了社会运作的效率,在期货市场甚至可以说,没有投机就没有交易,普通人看到的是现成的利益,投机者寻找的是潜在的利益,从追逐利益来说,二者是相同的。

大家责难投机者的理由是:认为投机者过分追求个人利益,公众利益在猝不及防之下被损害了。

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

弗里德曼的观点是鼓励人人都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最近大家讨论美国公司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价值观是否正确,《价值评估》一书的结论是美国公司最终具有最大的综合价值,员工、客户、管理层的利益同时达到了最大。

弗里德曼对“利他行为”也感到迷惑不解。如父母对儿女的爱,作者难以用经济学的理论解释清楚。不过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有一个更激进的观点,他认为人人都有阴阳两面,冠冕堂皇的言辞往往是自私的借口。忠臣冒死上书给万历皇帝,黄仁宇对此却有点不屑,认为他无非用生命换取万世英名。对这个人而言,英名比生命重要,因而这也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无非这个人的标尺和别人的有点不同。幸运的是他得到快乐的同时也让公众快乐了,但比那些在自己家愉快地欣赏收藏的人就要高尚一些吗?同样,无私照顾自己子女的父母也是自私,试想他对别人的子女也会这么尽心吗?照顾子女过程中父母并不是一无所获,无非这种收获不是货币层面的。按弗里德曼的思想延展开去,这种收获同样可以用供应需求曲线来解释,任何东西都可以作价。

对生物来说,两个基本特征就是新陈代谢和繁衍,翻译成通俗的话就是个人生存和种族延续,对应于个人利益和公众利益。传统观念认为,整体不等于个体之和,所以整体的利益必然和某些个体的利益相背。那么最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是否会损害公众利益?如果这样,以此为公理建立的经济学大厦岂不是要崩塌?

现实情况是大部分人并不特别关心环保问题,也帮不上非洲的灾民什么忙。我们只是自己生活着,做着自己的事情。其实这就是多样性的体现,多样性是种族延续的重要保证,可以保证种族进化,适应自然,确保种族不会因为一种灾难或疾病全军覆没。探索新鲜事物、发展个体特异性是人的本能,即使少数个体有违于整体利益,但那是人类多样性发展中失败的努力之一而已。种族延续决定了遗传会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因而大部分个体的行为和公众利益是一致的。马斯洛的七层需求理论中上面几层就延伸到了公众利益。人们可以奇妙地从“利他行为”中得到愉快。人们可以忘记公众利益,但结果公众利益仍得到了照顾。这是老天的安排吧,其实就是物种进化、适应自然的结果。

另一个论据就是个体把个人世界扩大了。就像球迷,在中国北京人为国安队叫好,贬低申花;但出了国门,球迷立即为申花叫好,而贬低韩国釜山队。其根本就是某支球队被当作自己的了,因而狭义的利他其实是广义的自私。我们社会的精英就是以国家为己任的。

另外从生物角度来说,人的利己损公行为,必然在一段时间后,损害到自己。因而人会约束自己,从而追求一段时间内的利益最大化。读者可以自己举出很多这样的例子。这算是对作者的利益最大化原则补充了时间这个维度。

人类自认是不灭的,已经脱离了整个自然系统的生态环境,不能当成大自然的一环。也就是说人类总有一个信条:不能因为服从自然的整体利益而放弃人类。所以人类必须自我调节,要清醒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都可以解释了

本书作者费劲儿地用经济眼光解释人性,但是少走了一步,因而作者准备继续研究。

上面说过,人性的弱点也是社会推动力之一。自私是个体生存的手段,人性的优点呢,其实就是种族延续的动力,二者缺一不可。只有正视人性的弱点,才能理解公众利益,漠视个体利益的公众利益是不能成立的。飞机上的安全宣讲中明确指出,遇到灾难时,自己先带好氧气罩,再帮助他人。这样的观念统一了个体和公众,最近学校不鼓励小学生见义勇为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总结一下:利益最大化是经济学的根本,这也是符合人性的,而且并没有忽视公众利益。没有公司利益,个人收入也不能提高;没有国家利益,个人安全也没有保障;没有年轻时对福利的贡献就不会有安稳的晚年,这些对个人来说都是不言而喻的。到现在,我们可以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了。

两个弗里德曼

戴维・弗里德曼,也就是小弗里德曼写了这本《弗里德曼的生活经济学》。

而他的父亲,米尔顿・弗里德曼最近也出版了一本中文版新书《两个幸运的人――弗里德曼回忆录》。

197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米尔顿・弗里德曼是“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的一代宗师,他由于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提出永久性收入假说而获奖,他与凯恩斯并驾齐驱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

同为经济学家的弗里德曼夫妇(米尔顿・弗里德曼和罗斯・弗里德曼)出生于20世纪初,二人合写过专著《自由选择》。他们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从经济大萧条到柏林墙的倒塌。这本有700多页的厚重的回忆录已经超越了单纯的个人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