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跨国公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跨国公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世界经济日趋全球化,涌现出了一大批跨国公司。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跨国公司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培育我国跨国公司,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对于我国企业进一步走向世界、做强做大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跨国公司 海外投资 国际竞争力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一些企业就开始把眼光投向海外市场,最初主要以在海外建立销售分公司为主。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我国的跨国公司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但我国跨国公司发展的历史还不长,应该说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企业要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磨砺。

1. 现行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的缺陷及对策

在贯彻实施“走出去”战略中,政府如何做出有效的引导与推动,已经成为影响这项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因素。20世纪90年代末,中央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我国政府主管部门针对境外加工贸易、推动与发展中国家合资合作、森林资源开发等业务先后出台了专项的支持性政策,包括财政支持、放宽外汇管制、增加政策性银行信贷规模等。但是总体来说,我国现行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仍然存在众多缺陷,对外投资管理仍处于不成熟阶段。

1.1现行管理体制缺陷

1.1.1多头审批管理,审批环节复杂

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管理体系中,多头审批管理一直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众多的部门参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管理工作,表面上看各部门各司其职,但实际上职能交叉,管理内容重叠。各部门从各自的管理权限和部门目的出发,制定出各自的管理办法,同时又缺乏一个权威的机构来负责统一协调,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造成混乱,极易产生矛盾。

1.1.2国家对海外企业的监管不力

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中,一直存在国有资产流失、企业非法经营、投资移民、资本外逃等问题。这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管理体系中一直存在的“重审批、轻监管”的现象不无关系。我国对对外投资的监管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或无能为力的状态。

1.1.3严格的外汇管制影响了海外投资企业的国际、国内融资能力。为适应我国境内投资者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的需要,外汇管理局逐步放宽了对境外投资的外汇管理,但总的来说,企业走出去的融资担保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国家对境外投资企业的资金筹措和贷款担保仍限制得过多过死。

1.2解决现行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缺陷的对策

如何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要求,同时也是我国政府打造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课题。

1.2.1构建新型监督管理体系。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前提下,政府部门应减少对企业商务活动的限制和干预,包括跨国经营的投资决策和经营人员的出国外事管制。政府政策的重点不应是审批环节上的管制企业,而应通过产业和地区促进政策引导企业的经营行为。首先,作为国家重大战略的管理者,政府需要把握战略实施的全局,应通过建立完善的统计分析制度,适时进行战略和策略的调整;其次,根据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动态,对于拟投资和已经投资的项目在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经济和技术安全以及是否违反我国以及东道国法律法规方面,进行必要的监管和限制,以便建立风险预测、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

1.2.2强化法律和制度保障,完善海外投资保障体系和保险制度。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快与对外投资相关的法律的制定,为我国跨国公司的境外投资提供法律保障。为鼓励企业“走出去”,我国应通过提供优惠的政策,建立必要的对外投资保障体系和保险制度,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等措施来保护本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对外投资。

1.2.3完善政策促进体系,加大中央财政的支持力度。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政策促进体系,发挥政府作为这项事业宏观发展的推动者和引导者作用。具体促进措施方面主要是,首先,取消受贷企业出具1:1财产抵押或以担保来获取贷款的政策限制。其次是,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政策定位应更加清晰,适度扩大资金规模,扩大保险和担保范围,确定合理的信贷保险费率,满足各种新兴业务的需要。

2. 中国企业跨国投资中自身存在的问题对策

2.1中国企业跨国投资中自身存在的问题

2.1.1对外投资战略不明确。我国很多企业缺乏对外投资的长期发展战略,目的极不明确,一些企业不善于利用国际投资方面的法律、会计、资产评估等相关服务信息,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结果往往造成投资的失败。

2.1.2缺乏适应国际竞争环境的企业内部机制。我国进行跨国经营的企业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集团公司以及国有股占控股地位的股份制企业,加之市场机制还不够成熟,国有企业在管理上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企业缺乏作为独立利益主体自主经营的内在动力机制,对外直接投资决策权还没有落实到位,缺乏海外筹资融资、生产经营、国际市场营销及人事管理等方面的经营自,盈利同自身利益关系不大,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积极性受到了自身的限制。

2.1.3跨国公司经营管理人才缺乏。跨国经营需要技术、管理、法律、财务和营销等方面高素质的人才,尤其对管理者来说有着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既熟悉国际市场环境,通晓国际商业惯例,有良好的外语水平,还要精通涉外企业管理和经营业务,竞争意识强,在国际市场能够开拓进取,左右逢源。目前在我国的诸多海外企业中,仍有一些经营人员的素质同所从事的工作不相适应,甚至有些派出人员不具备起码的国际贸易常识和惯例,不懂经营管理,不懂当地法律,没有财会知识,甚至不会当地语言,这就很难适应大规模跨国经营的需要。特别是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没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就很难实现。

2.2解决对策

2.2.1制定明确的跨国经营发展战略。跨国经营战略应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相协调,把国际化发展与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企业的每项海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必须服从于整体战略。

2.2.2加强对跨国经营人才的培养。企业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跨国公司,要走向国际市场,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是培育跨国经营的重要环节。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一些途径:首先,加强企业内部培训,特别是要掌握当地的语言,熟悉当地文化习惯,有较强的公共关系技能以及强烈的开拓意识和献身精神。其次,在国内发掘和招聘已经具备所需知识、能力的现有人才。同时大胆启用东道国的经营管理人才,实施人才当地化战略,这也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当地化。

2.2.3构建跨国集团,提高国际竞争力。针对我国在对外投资上普遍存在的投资规模偏小,发展后劲不足,抵御风险能力较差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两方面措施:一是以一个实力较强的主体骨干企业为核心,在市场机制力量的作用下,遵循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通过兼并、收购、股权转让等方式联合众多关联企业,组建大型跨国公司,即通过所谓的“强弱联合”,扩大企业规模,培育和增强资本运营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二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实力较强的主体企业为核心层来构建跨国企业集团,即通过“强强联合”组建资金实力雄厚、经营范围广泛、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大型跨国公司。

2.2.4加强自身积累,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知识和技术是企业宝贵的财富,也是一个民族。对于跨国公司来说,技术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法宝。为了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企业必须加大科研和技术改造的投入,每年要有充分的用于技术研发的开发资金,保障企业技术创新。除了公司的自身投入,国家也要保持对科研的高投入。

参考文献:

[1] 张素芳.跨国公司与跨国经营[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2] 陈小强.中国跨国公司经营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 王志乐.走向世界的中国跨国公司[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牛蒙,女,1988年1月生,山西运城人,兰州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国际商务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国际化运营与发展。

(作者单位:兰州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