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安全,必然焦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安全,必然焦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纵使石油价格天天创出新高,也无法阻挡汽车时代的到来。不过很显然,中心城市里愈显饱和的人车流量将可能导致越来越频繁的安全事故,所以,汽车安全这个我们曾经忽略的问题再次被推上焦点。事实上,完整的汽车安全体系并不是简单的NCAP(碰撞测试)指标或星级评定即可一概而论,在路况和环境越来越复杂的今天,汽车安全有必要细化为可行性更高、让驾驶者操作难度更小的形态存在。

轮胎安全系统

在广州白云机场主跑道上,一辆小轿车飞驰其上,忽然单边前后轮同时爆胎,但车辆并没有如同其他同类事故般失控、跑偏甚至侧翻,而是稳稳地停了下来,只有车后被爆破轮胎碾压出的痕迹能证实刚刚确实发生了严重的爆胎事故。

这不是科幻片中的场景,也不是拍电影或反恐演习,而是汽车生产商针对汽车轮胎系统的一次常规测试。事实上,与轮胎有关的交通事故例子实在数不胜数,其中75%的轮胎故障是由轮胎压力不足或渗漏造成。所以,在车水马龙的城市主干道或外环高速等路段,当车速达到一定数值,轮胎压力陡增时,发生爆胎事故可能性同样极大。

于是,如何规避爆胎风险,成为了国际上各主流汽车制造商的科研方向,而汽车轮胎气压报警技术TPMS(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也就是这一科研项目下的最新成果。TPMS被称为继ABS、安全气囊之后的第三大汽车安全系统。它采用无线电传输频率,将轮胎内的传感器信号传送至汽车中控仪表接收器上,可以自动检测温度及胎压,实时发出警告声,提醒驾驶者采取措施,预防爆胎的发生。细化开来,它的主要功能包括实时监测功能、高压/低压报警功能、快速/慢速漏气报警功能、高温报警功能、轮胎简单定位功能、一键通功能以及超低能耗功能。此外,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改变了汽车安全中被动防御的概念――从汽车安全角度来讲,目前大家熟知的防撞保险杠、安全气囊、ABS防抱死制动系统等都属于被动类安全产品,即发生事故后尽量解决问题。而TPMS则属于一种主动安全产品,即通过实时的主动监控,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除了在设计理念上的更新,更重要的是TPMs所采用的“自动自发”的工作模式能够让驾驶者心理更为平静,驾驶时具有主观可判断性。目前欧美国家及日本已经将TPMS作为强制性标准推出,美国甚至规定2007年9月后所有在美国上市的汽车都要装备TPMS产品,这无疑肯定了TPMS技术的成功。

从市场层面来看,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多种车用TPMS胎压传感器解决方案,其中又以飞思卡尔和英飞凌的解决方案更为成熟有效。通常来说,TPMS技术的产品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Wheel-Speed Based TPMS(WSB TPMS,间接式TPMS),它是通过汽车ABS系统的轮速传感器比较轮胎之间的转速差别达到监视胎压的目的,该类型系统的主要缺点是无法对两个以上轮胎同时缺气的状况和时速超过100公里的情况进行判断。而另一种称之为Pressure-Sensor Based TPMS(PSB TPMS,直接式TPMS),它利用安装在每个轮胎里的压力传感器来直接测量轮胎的气压,功能独立性更强,从实际应用效果来说也相对精确,所以它在欧美等国家的应用也相对更为普遍。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TPMS在国内的使用率却远没有想象中乐观。由于国内在TPMS上更多采用观望态度,所以TPMS让许多车主感到陌生。举个例子,本来新车是TPMS推出的最好时机,但由于国内汽车产品版本过多,而且厂商鉴于市场原因,重点推荐的着重于性价比的“拳头”产品中往往并没有设计TPMS功能,即使在可选配置中,大多数厂商也没有将TPMS有意识地作为卖点包装和推出,所以TPMS的概念对于广大消费者仍然一头雾水,这极大限制了TPMS在国内的发展。

而在没有配备TPMS的现有车辆中,二次加装TPMS成为了几乎惟一的选择。虽然从技术原理上说TPMS的安装并不复杂,但是一来这一整套系统价格高达几千元一套,二来轮胎维护与保养通常具有一系列规范,大多数不熟悉轮胎知识的车主只能选择通过专业4S店或维修中心完成,这样算下来自然价格不菲,也让众多国内消费者不由得仔细掂量。

行车状态监测系统

“黑匣子”在飞机上的应用是一个伟大的技术成功,而如何将它移植到汽车中,让它完整、准确地记录汽车行驶状态下的有关情况,并为可能的事故提供足够的回放依据,也逐渐成为汽车安全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结合汽车的特点,汽车中的“黑匣子”被定义为一种涉及汽车行车状态的实时监测系统,其中包括行车数据采集器以记录实时车速、加速度、偏转角度、行车距离、滑行拖带距离等数据,以及行车数据记录器以记录车辆行驶总里程、存储路径功能等等。

说到这里,我们隐约发现了一个问题――似乎它与目前的GPS设备功能有所交叉。事实上的确如此,“黑匣子”具备了GPS中的部分功能,其中包括记录任意时刻行驶的位置、经纬度等等。不过,由于功能侧重点上的不同,所以它的优势主要在于行车实时状态上的数据监控要比GPS更加细致和精确,并且具有一定的统计分析功能。

从目前汽车“黑匣子”的应用方向来看,其主要市场还是集中运营的客(货)汽车上,例如出租车、长途运输车辆等等,便于运营公司的统一协调和管理。在欧盟国家和美国,汽车“黑匣子”已经使用得非常频繁,欧共体更是早在1990年就通过了在汽车上安装“黑匣子”的立法。在家用汽车的应用上,由于它的控制功能过于强大,还极少有私家车愿意安装这种设备。此外,因为对交通事故的分析结果可能对自己带来双方面的影响,所以也有人担心自己的驾车习惯被掌握后会影响保险公司的定保。所以,目前“黑匣子”在私家车上的应用主要功能以防盗为主,应用领域还不够宽。

预碰撞系统

对碰撞的研究永远是汽车安全中的热点话题,这从大家对NCAP的追捧中可见一斑。虽然目前对碰撞的保护和研究已经步入成熟期,但是预碰撞系统的出现还是让许多驾驶者为之一振。

所谓预碰撞系统,顾名思义就是预测可能发生的碰撞并且提前启动各种安全系统,降低碰撞可能造成的损伤。当然,将它分解下来,这 技术也不如想象中神秘――其实它也就是一个毫米波雷达与几个传感器的组合,当相关传感器或雷达探测到潜在的碰撞危险,会首先向车内驾驶员发出警告,如警告无效则在0.6秒前启动自动刹车系统,并且根据驾驶员的刹车力量增加辅助油压以充分降低车速,避免碰撞。同时,预碰撞安全系统也会在车内为被动防护提供支持,如关闭车窗、调整座椅角度或安全带松紧程度以减轻碰撞强度和让安全气囊发挥更大作用等。此外, 预碰撞系统的设计还考虑了车外的碰撞对象。例如如果是与行人相撞,预碰撞安全系统也可通过一系列措施尽量保护被撞对象的安全,如系统会打开与行人受撞击面相对的外部安全气囊(如保险杠、风挡玻璃等处),尽量减少对其头、胸、腰等脆弱和致命部位的撞击力。

在目前市场上,配置预碰撞系统的产品主要表现在中高档汽车上,例如丰田的几款高端汽车就已经完全装载了该系统,不过,由于路况的复杂性与碰撞情况发生的多变性,所以预碰撞系统仍然有极大的提高和发展空间。

驾驶员警示系统

许多调查机构和专业人士在分析交通事故后,发现很大一部分事故并非汽车机械故障所造成,而是由于驾驶者本身的种种失误,例如没有看清前方道路标识或没有看汽车的安全性显示等等,所以,对于汽车操控者的行为规范就显得非常必要,也就是说,只有合理规范驾驶者本身的操控,才能有效控制“主动事故”的发生,这也是驾驶员警示系统的由来。

驾驶员警示系统很容易理解,它不断监测车辆的行驶过程,并且判断车辆是处于有效控制状态还是处于失控状态。从技术上看,驾驶员警示系统通常由一个摄像头、若干传感器和一个控制单元组成。摄像头装在风挡和车内后视镜之间,不断测量汽车与车道标志之间的距离,而传感器记录汽车的运动,控制单元则储存该信息并计算是否有失去对汽车控制的危险。如果该系统发现驾驶者因为过度疲劳或其他原因分散精力时,即通过汽车控制台前的声音信号向司机发出警示。

这听上去似乎有些神奇,一套系统如何发现驾驶者是否疲惫?它的数据分析误报率有多大?这些都是驾驶者关心的问题。无可否认,在复杂行驶条件下,系统对驾驶数据的统计分析中的确有可能出现问题,从而引起一定程度的误报,但是随着数据采样精确率的提高,以及系统对驾驶者常规错误数据的判断能力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准确率将会稳步提高。这一观点也在市场产品方面得到了反映――目前大多数汽车厂商已经明确表示了对这套“人性化”系统的强烈兴趣,其中沃尔沃汽车公司更是已经推出了自有的“驾驶员警示系统”来协助驾驶员提高行车安全。这充分说明,汽车厂商对于驾驶员警示系统的研发已经进入实质性很强的探索阶段。

结语:除了以上介绍的几大常见安全系统外,车道偏离警示系统、增强型制动辅助系统在目前汽车安全技术中的应用也较为成熟,不过由于成本、设计难度及市场接受程度等原因,现阶段在国内,大家还只能在北京或上海车展中的精品展示车中看到它们的踪迹。这其实也是国内汽车产品面临的一个很无奈的问题,当安全已经成为国内消费者焦点所在时,或许我们需要的,是从上到下对于汽车安全技术和产品的一系列梳理,让它们真正在国内规范化并逐渐普及,避免安全事故毫无顾忌的高频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