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血液透析中内瘘穿刺处渗血的护理干预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血液透析中内瘘穿刺处渗血的护理干预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减少血液丢失及感染暴露机会,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透析质量。方法 采用扣眼法钝针穿刺、早期干预性无菌棉球覆盖针眼、抗凝剂使用个体化等护理干预措施,穿刺处渗血状况明显改善。结果 穿刺处渗血率从10.45%下降至2.7%。结论 及时护理干预可减少血液透析中渗血的发生,特别是早期干预性无菌棉球覆盖针眼和扣眼法钝针穿刺技术,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内瘘穿刺处渗血;护理干预体会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赖以生存的主要替代治疗手段之一,而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有效的永久性也管通路,仍然被95%的血液透析患者视为自己的“生命线”[1]。尿毒症患者每周平均做2~3次血液透析,长期穿剌内瘘,给穿刺成功带来了一定的干扰因素,当血液外渗时,不仅影响血液透析的效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还会缩短内瘘的使用寿命,甚至危及生命。如果渗血未被及时发现或处理不当,可造成局部组织肿胀坏死等。

为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血液透析过程中穿刺处渗血是透析治疗常见的护理问题之一,常规解决办法为局部清洁、消毒和无菌棉球加压固定。效果不佳者,则采用针梗带线止血或重新穿刺,增加患者的痛苦及感染暴露的机会,不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8日~8月5日在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确诊为终末期肾脏病,以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接受血透治疗的患者。

1.2方法 采用自制表格问卷试调查和查视透析记录单相结合的方法,统计2014年5月8日~5月15日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透析例次和发生渗血例次,得出原始渗血发生率;同法选择2014年7月28日~8月5日护理干预后渗血发生百分比。

1.2.2护理干预

1.2.2.1采用扣眼法钝针穿刺技术 由专人按照同样的进针点、进针角度、进针深度,反复穿刺6~8次建立皮下隧道。每次透析时按无菌原则先剔痂暴露针眼即扣眼,再将g针捻入血管内。

1.2.2.2早期干预性无菌棉球覆盖针眼 穿刺完毕立即以无菌棉球覆盖针眼并胶布固定。

1.2.2.3抗凝剂使用个体化化 根据患者体质、出凝血时间、血常规、生化指标由医生初定肝素剂量,护理人员则将治疗中出血渗血情况及下机后滤器凝血和穿刺处止血情况及时汇报给医生,动态调整抗凝剂类型和剂量,必要时在线APTT 调整。

1.2.2.4加强内瘘维护和透析治疗中护理配合的知识宣教。

2 结果

本次统计中,透析治疗中渗血发生率由10.45%下降至2.7%,再渗血情况明显好转。对患者来说减轻了他们的恐惧和紧张的心理,同时减轻了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和思想负担,提高了血液透析的有效性;对医护人员来说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增加了自信,为国家节约了医疗器械的费用,见表1。

3 讨论

3.1透析过程中内瘘穿刺处渗血常常为患者自身血管条件不佳、护士穿刺技能影响、过度抗凝和患者护理配合意识不强等综合因素导致的结果。调查中发现糖尿病肾病与治疗中过度运动患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透析患者,提醒我们对此类人群要多加关注、多加宣教和指导。

3.2常规内瘘穿刺皮下隧道短、有时为垂直进入,皮下组织对血管产生的被动压力很小,如果血管弹性差,血管壁对针梗的弹性包裹能力下降,在全身抗凝的情况下,血液就很容易沿针梗边缘的裂隙中溢出导致渗血,尤其是定点穿刺者更为突出,因此改良穿刺方法、加大皮下组织对血管产生的被动压力将会减少渗血的可能。

3.3血透治疗中抗凝不足会影响治疗质量和导致血液丢失,但过度抗凝也会带来渗血、治疗结束时穿刺点止血困难和治疗后体内自发性出血等危害和危险,因此加强与患者和医生的沟通、及时调整抗凝方法和剂量非常重要。

4体会

4.1改良穿刺方法,提高穿刺技术是减少透析中穿刺处渗血的有效措施之一。扣眼法钝针穿刺利用g针的结构特点,其椭圆形的针尖不具有切割锋面,因而在进针过程中不会割伤隧道,可防止穿刺点渗血,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1]。g针穿刺的皮下隧道长,血管壁的针尖入口常常承受皮下组织的被动压力,可有效的提高血管壁对针头的包裹、闭合针头边缘的缝隙,减少出血的可能。

4.2 提前干预性无菌棉球覆盖针眼的使用也是减少渗血的有效方法 它调动了机体的正常凝血机制,使血液在渗出时即立刻发生凝固。无菌棉球为异物,与创面接触时,可激活因子XII及血小板,调动机体内源性凝血途径,使局部快速形成血小板止血栓[2],从而有效地封堵了针梗边缘的血管及皮肤裂隙,达到了局部止血和避免渗血的目的,值得推广使用。

4.3加强与医生的沟通,及时调整抗凝方法和抗凝剂量是减少渗血发生的关键。患者的病情及各项生化指标是动态变化的,抗凝剂在体内的失活时间也各有差异,加之因病情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透析次数等,存在体内肝素尚未完全失活,又有新的肝素追加至体内,且常常超过机体对肝素的代谢能力,使患者在未穿刺前体内已经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素化,因此要加强与患者、医生的沟通,及时掌握相关信息,配合医生相关检查,将抗凝剂的使用维护在合理的范围内。

4.4要强化健康宣教,不断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 内瘘维护知识、治疗中的护理配合、正确认识干体重、合理饮食等宣教工作要循环进行,尤其对老年、有脑血管并发症及性情粗放的患者,要强化知晓率,并及时采集相关信息,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减少渗血发生的机会,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文娟,应迎娟,吴春燕,等.g针在血液透析内瘘穿刺技术中的应用[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0,5:369-369.

[2]朱大年,吴博威,樊小力,等.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