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清风徐来 13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清风徐来 13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通过对国内各奥体中心的考察学习后,在本地工程中从施工图设计一直到工程建成全程参与,加深了对体育建筑设计的理解并取得有效的实践经验,对于体育场馆的地域性以及从施工开始到建设完成过程中工地现场问题的处理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

关键词:体育建筑 地域性 体育馆

中图分类号:G8文献标识码: A

一、项目概述

2013年盛夏,位于贵州省六盘水钟山区的六盘水体育中心工程竣工。体育中心工程总建筑面积约10万m2,其中体育馆2.1万m2,设座位7000座。作为地方市级体育中心内的核心建筑之一,体育馆的定位采用乙级标准,工程定位为多功能性体育馆,可满足篮球、排球、羽毛球等项目比赛,赛后可兼顾集会、文艺演出、会展等多功能的需求,建成后能承担贵州省最高级别比赛的主会场以及国际国内单项赛事,并将成为六盘水市群众健身中心及文艺表演、商业展览中心。同时利用海拔高程优势,打造“高原训练基地”,为创建“山地型运动城市”提供条件。

二、方案构思

2007年我们开始着手六盘水体育中心的方案设计,在考察国内多个奥体中心项目,参观学习了一些建成的体育建筑实例之后,我们思考如何能够为六盘水这座素有“凉都”美称的城市,塑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呢?经过数轮的探讨与尝试,我们最终选定了以“清风徐来”为构思立意,将“风”的造型和寓意融入整个体育中心创作之中。作为体育中心核心建筑之一的体育馆,将“风”的元素通过圆弧外墙的旋转性以及屋面凹凸的曲线造型体现出来,展示了高大空间体育建筑的流线动态美。

总图布局上,体育馆位于体育场东北部,北面面向城市主干道-钟山大道,其东面与钢城花园建设用地一路相隔,方便独立经营。建设用地较为平坦,在其南面通过改造原有水渠形成水体景观,水景由体育馆西南侧向东北延伸,将体育馆与体育场形成隔水相望的格局。围绕水体布置绿化、室外运动场地及体育中心其他建筑等,使整个体育中心呈现如公园般的环境,为市民提供了一个风景怡人的健身场所。

体育馆作为六盘水体育中心内体育建筑的灵魂之一,在2012年与体育场同时被最先建造实施。两者通过大平台连接为一组整体建筑,通过加入“风”的意向,既表达了体育建筑的动感和韵律,又巧妙的体现了六盘水市避暑之都清风徐来的地域特色,实现了地域文化和建筑特征的有机结合。(见下图)

六盘水体育中心总平面图

六盘水体育中心总体鸟瞰图

三、体育馆设计

体育馆平面为满足赛时及平时所需的功能用房,包括比赛区、观众区、运动员用房、赛时组织用房、场馆运营用房、新闻媒体用房以及贵宾用房。在建筑平面布局上强调与周边道路及建筑的关系,根据使用要求划分功能分区,形成高效率、高利用率的比赛环境。

在平面设计上,为满足体育馆赛时的流线组织,最大限度地避免人车交叉和各种流线的重叠,体育馆周边设置架空疏散平台,采取立体交通组织方式将各种人车流进行分离,保证各种功能流线的通畅和易于到达、避免干扰。主要措施为:观众通过疏散平台进入馆内,其它人车流在疏散平台下,通过相应的出入口进入场馆内。各种专用车辆设有相应的存放区域,建筑物沿周圈设置的环道可确保消防车便捷到达。

体育馆设有两个主要入口。一个是北面面向钟山大道的主入口,一个是东面面向城市干道的次要入口。由这两个主要入口进入体育馆用地后,可经建筑周圈的环道,由各功能入口进入馆内。由于比赛大厅人流较为集中,人流量较大,为使人流疏散快速、便捷,架空的疏散平台四周设有3个方向的疏散出口,分别是主、次要入口处的大踏步及与体育场相连接的大平台,以此使主要人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以疏散。

体育馆平面底层主要为运动员区、赛时组织及管理区、新闻媒体区、贵宾入口区(包括比赛场地及热身场地,检录、运动员休息室、裁判休息室,转播室、赛时办公及会议室,医务、抢救及兴奋剂检查室,新闻厅及记者用房,贵宾入口及接待,无障碍观众出入口,服务用房及卫生间,以及场馆运营所需的设备用房)。同时,底层对外部分设置平时使用的商业用房数间。与体育场连接的大平台层主要为观众区及贵宾休息区:观众入口大厅、观众医疗站、治安管理办公室,贵宾休息区、接见厅、多功能厅及服务用房等。局部三层主要为赛后可利用区:俱乐部(咖啡休息),计时记分、灯光、音响、显示屏控制室,内场广播、评论员室及设备用房等。(见下图)

体育馆底层

比赛场地以手球场外边线地面处为视点,视点升高值0.06m布置座位。固定观众席主要分两层布置(南看台三层),一层为四周环绕布置,南侧为主席台、媒体席及运动员席,其余为普通观众席。二层看台采用南北两面布置形式,并作切角处理,以取得良好的视距和视角,其余为普通观众席。南看台三层,为普通观众看台。无障碍观众座席设于二层北看台。活动看台观众及固定看台观众由比赛厅4个及6.300标高14个共18个疏散口疏散。每个疏散口平均宽约3.33米,可疏散约353人。疏散总宽度60米,大于0.5m /百人宽度的规范要求,达到安全疏散能力。

体育馆平台层

体育馆看台层

体育馆建筑平面内方外圆,采用倒圆台与异型网壳结构屋面结合的空间体形,在舒缓的大平台衬托下拔地而起。圆弧形的建筑轮廓线不仅降低了其高大尺度对城市道路空间的压迫感,同时让东北角城市方向的视线走廊得以延伸至体育场,增加了体育中心的场景纵深感。

体育馆屋面极具动感的凹凸状旋风造型,充分呼应了体育中心的“风之神韵”,表面的金属材质与大面积玻璃幕墙的对比,出了简洁明快的造型特征,在体育中心的建筑群中充分展现了其独特个性。

体育馆鸟瞰图

在体育馆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建筑专业对体育馆内部空间作了大量分析对比,对比赛场地尺度、看台视线控制、看台下空间利用等设计关键内容进行了反复研究,在建筑竖向上将看台下部不规则空间的利用发挥至极,力求营造符合多用途使用的场地空间,为今后体育球类比赛及商业演出活动提供较好的操作平台,实现建筑方案的创意构思。

体育馆透视图

四、 建筑造型

“清风徐来”,吹拂了六盘水市,充分展示了凉都的神韵。

体育馆地处城市道路交叉口处,在前区广场、后区绿化水景的映衬下,似有蛟龙拔腾飞之势,既彰现了建筑大体量的力度和稳健,又昭示着城市未来的上升和发展。体育馆极具动感的流线轮廓充分反应了体育中心设计精神――“风之神韵”,其表面的金属材质和玻璃幕墙肌理突出了简洁、明快的造型特征,在建筑整体现代气息的和谐氛围中强调了个性。

五、施工过程

体育馆工程施工过程中,在工地现场由施工方发现问题到设计现场解决问题,也是体育建筑设计过程中不可小视的部分。通过在工地现场的后期服务,建筑设计人员对于体育场馆的不规划空间,有了更加真切的实地感受。在此过程中我们积累了有效的实践经验,工程设计水平上有了较大的提高。

六、 结语

作为六盘水市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六盘水体育中心工程着力打造六盘水山城的城市形象。体育馆因其极具地域风格的建筑造型,将成为六盘水城市的标志建筑之一。建成后的体育馆,能承办各类比赛及演出活动,丰富了当地群众的休闲文化生活。对于这样一个在贵州省内的高标准建设项目,我们有幸参与工程从方案到施工图的设计工作,对建筑师来说既是挑战,更是荣幸。通过这次设计与实施全过程的参与,我们在业务上对体育建筑设计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对于体育场馆的地域性设计方向,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