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作品阅读困境与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作品阅读困境与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整个社会的信息传播在“互联网+”时代呈现出一种碎片化语境。新的媒体技术既给大众阅读带来了很多便利,也让真正有效的阅读行之艰难。大多数受众对于信息缺少深入细致的阅读和分析,走马观花式的阅读成为普遍现象。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建设者和文化知识的传承者,更应该对此持有理性的思辨色彩,在传统阅读和碎片化阅读中找到一个平衡点。阅读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及作用,它既可以帮助人们不断地扩充知识体系,又能提高人们的思维和鉴赏能力。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建设者和文化知识的传承者,更需要通过阅读不断地充实和丰富自己,提升自身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为和谐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一、当前大学生作品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大学生的阅读情况不容乐观,具体来讲,大学生作品阅读过程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快餐式”的浅阅读成为普遍现象

在这个多媒体、新技术盛行的年代,大学生每天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由网络、微信、微博、QQ等媒体催生的海量快餐式、标题式的信息上。他们对很多信息几乎是无所不知,但是却缺少深入细致的阅读和分析,走马观花式的阅读成为普遍现象。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把这群人称为“知道分子”,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应具有独立人格、创造能力,能对事物现象、社会价值以及问题等提出质疑与批判,更应具有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能力。但是碎片化时代人们的思考力和创造力逐渐被文化垃圾所淹没。

(二)专业书籍和学术经典受冷落

现代社会发达的传播条件使大学生的阅读面急遽扩大,但非学术类阅读占的比例升高;相比之下学术类阅读略显单薄,专业期刊与外文文献阅读更是稀少。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一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多式多样的“无聊阅读”上,势必影响到专业课的学习和阅读。二是外在的社会环境,整个社会的阅读风气和学校教学中老师的引导也是影响大学生阅读习惯发生改变的重要成因。

而学生要想真正地学到知识,提升自己,大量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现在很多学生不喜欢阅读学术经典和专业书籍,认为这些书本内容太枯燥乏味,而且理论性较强,也不容易理解。久之,轻松愉悦的浅阅读越来越受青睐,而学术经典和专业书籍则逐渐被边缘化。

(三)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思考能力较差

文字自产生之日起,就散发着无穷的魅力,文字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符号,极大程度地调动着人们丰富的思维和想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进入了读图时代,读图几乎颠覆了传统的文本阅读。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G来自视觉,图片、图像相对于文字具有独特的优势,它能优先唤起人们视觉神经的感知。

相比于抽象的文字表述,图像则表现得更生动、更直观、更形象,更容易被人所接受。而且,现在社会发展的节奏较快,人们的压力相对较大,他们更倾向于看一些轻松、娱乐的电视节目或电影进行自我调节。能够静下心来阅读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成为一种奢侈的事情。长此以往,学生的文字感知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就会变得比较匮乏,对作品文本表现得很默然,不能进行讨论与争鸣,不能形成观点的交锋与碰撞。

二、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有效引导大学生进行阅读

针对以上提出的阅读情况,人们应该持以理性的思辨态度,辩证、客观地看待传统阅读和碎片化阅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尽可能地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为了有效引导大学生阅读,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提高大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评判能力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文中指出:“我们塑造了工具,此后工具又塑造了我们。”新媒体、新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讲,信息多样化、知识多元化的网络为他们深刻理解已有知识、把握前沿动态、及时关注社会生活提供了有利条件。他们可以打破课堂、课时、课本的制约,摆脱老师的教学和思维方式,在生活和学习上显得更为自主化一些。

然而,新的媒体环境也将大学生的阅读带进了另外一种误区,使得原先传统的阅读显得更为随意和轻松。学生不必像过去那样背诵经典作品,也不想去图书馆看书查资料,因为凡事可以找度娘,海量答案信息尽收眼底,这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人们阅读的严谨性和深入性。而且信息的迅速复制与传播,对于一些对自身有用的书本和知识缺少一定的明辨力,盲目的从众化阅读现象,都是影响人们深度阅读的障碍性因素。因此,提高大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评判能力,是大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二)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良好的阅读环境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也是很重要的,学校一定要重视图书馆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建设,优雅、安静、舒适的阅读场所会给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提高读书欲望和阅读效率。高校图书馆的导读工作也要备受重视,目前很多高校导读方式还是比较单一传统的,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探索网络服务新思路,针对大学阅读的盲目性、随意性等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更在于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能。教师要善于引导和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郭沫若曾经说过:“兴趣能使我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使人能够完善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有了d趣,就会去勤学苦练,就会对一个人的成就发生作用。兴趣是可以培养出来的。”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真正落实“全民阅读”活动,教师可组织学生成立阅读推广小组、举办专题读书会、策划文化沙龙、开展读者俱乐部等,让大学生充分参与进去,感受阅读(尤其是传统的书本阅读)的艺术魅力,分享阅读的快乐和收获。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阅读理念,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和乐趣,才会真正地投入到作品的阅读和学习中。

(三)强化阅读过程中“碎片化”信息的重组能力

人们每天可以通过各种媒介和渠道了解到众多支离破碎的信息和事实,长此以往,这种走马观花式的浅阅读就会使人们的思维变得很狭隘,因为这些碎片化信息通常简化了大量推理的过程,只是侧重于一些零散的事实,而非这些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性。所以,“事实”决定了人们认识的广度,而事实之间的“联系”则决定了人们认识的深度。不仅要知其然,了解事物的表象,更要知其所以然,分析事物背后的本质和内在成因。

所以,生活在碎片化时代的人们,更需要具有强大的思考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即便看再多的信息,也只是孤零零的事实和碎片,对知识网络的扩展和延伸没有太大的作用。要想有效整合碎片化信息,首先要有庞大的知识体系,还要找到各知识的连接点,并进行深入的挖掘、分析和思考。这样,人们的学习和阅读才会变得有深度、有意义。

(四)加强媒介素养,做好信息把关

碎片化时代的信息传播模式较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读者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传播者,传者和受者的界限日趋模糊。因此,媒介所传播的信息质量对于人们来说极其重要,而“把关人”又在传播过程中起着决定继续或中止信息传递的作用。如何加强媒介素养,做好信息的把关和筛选,净化信息的传播环境,让受众远离不良的“精神雾霾”,则成为目前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

媒介素养指的是人们在不同处境中存取、理解及编制媒体信息的能力。对于受众来说,加强媒介素养有助于提高其选择信息、辨别信息的能力,以及辨别虚拟环境和现实环境的能力;对于信息的传播者来说,加强媒介素养则主要是提高其利用媒体的能力,以及传播信息的能力。当今大学生的思想活跃,个性意识强烈,对新媒体感知能力也较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媒介素养的加强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规范有着一定的约束和引导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其信息把关能力,增强其对负面信息的免疫力,实现自身与媒介的和谐发展。

总而言之,“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是多方因素造成的,为有效解决此问题,还需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参考文献:

[1]杨东海.读图时代图像阅读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影响及教育对策[J].读与写,2010,(8).

[2]王卫平.师范大学文学课教学的困惑、问题与出路[J].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5).

[3]孙卓廷.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c对策[J].教书育人,2003,(14).

[4]张淑琴.当代大学生阅读情况分析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3,(2).

(田冬锦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 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