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强度择伐林对米槠林物种多样性影响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强度择伐林对米槠林物种多样性影响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通过设置临时标准地对天然米槠林强度择伐后20多年生米槠林群落进行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然米槠林科属种数较强度择伐林为多;它们的共有科、共有属和共有种较多,分别为34个科、45个属、77个种;强度择伐林乔木层层次分化不太明显,仅一层,该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接近于天然林第三亚层,其他层次物种多样性指数天然林都高于强度择伐林。

关键词:米槠天然林;强度择伐林;物种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S7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2016303

1引言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我国南方各林区常采用强度择伐方式进行森林采伐,即择伐其中粗大树木。这种经营方式,对森林生态环境和林地持续的影响研究资料较少。

为此,试图通过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塔前乡石城村80年代初天然米槠林强度择伐迹地上开展研究,本项研究对于恢复中亚热带地带性植被,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平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调查区概况

调查区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塔前镇石城村(东经118°02′,北纬26°36′),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延平区雨量丰富,全年多年年均降水量在1000.5~2093.9 mm,年均气温19.3℃,年均相对湿度78%,样地前身系以米槠为主的天然米槠林,平均海拔高450 m左右,坡度25~35°,坡向南,母岩为花岗岩,土壤为厚度大约1m。

该群落20世纪80年代初以“拔大毛”形式择伐,同时选择一片地形位置相似未经干扰天然米槠林作对照。

2.2研究方法

强度择伐米槠林迹地中连续设立3个20 m×20 m标准地,计1200 m2,每个标准地内划分16个5 m×5 m小样方,共48个。调查小样方内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的种类、个体数、直径和高度,以小样方为统计单位,分别计算种的多度、频度、优势度、重要值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等,本文对该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

3结果与分析

3.1米槠天然林和强度择伐林种类组成

根据统计(表1)天然林45科75属108种,强度择伐林40科62属99种,三大类群中,蕨类植物天然林(5科5属5种)少于强度择伐林(6科7属7种);裸子植物天然林仅1科1属1种,为松科Pinaceae松属Pinus马尾松P.masoniana,而择伐林1科1属1种,为杉科Taxodiaceae杉属Cunninghamia杉木C.lanceolata;被子植物天然林(39科69属102种)多于人工林(33科54属91种),其中天然林双子植物为34科61属89种,而强度择伐林双子植物为29科49属82种,天然林单子植物为5科8属13种、而强度择伐林双子植物为4科5属9种(表1)。

3.2科、属、种比较分析

天然林和强度择伐林共有的科34个,仅限于天然林的科11个,仅限强度择伐林

的科6个;天然林和强度择伐林共有的属45个,仅限于天然林的属23个,仅限强度择伐林的属10个;天然林和强度择伐林共有的种77个,仅限于天然林的种33个,仅限强度择伐林的种10个,天然林超过6种以上的科6个,占该群落总科数的13.3%,3~5种的科8个,占该群落总科数17.7%,1~2种的科31个,占群落科数69%;而强度择伐林超过6种以上的科4个,占群落总科数10%,3~5种的科8个,占群落总科数20%,1~2种的科28个,占该群落总科数70%。

这说明天然林和强度择伐林共有科属种较多(表2),各科含种数目的比例基本相等。

3.3物种多样性比较

(1)乔木层物种多样性从表3可看出,米槠天然林乔木层第一亚层至第三亚层物种多样性指数(Dsh)呈梯度增高,分别为1.28、1.39、3.68;从均匀度(Jsh)上看,从第一亚层至第三亚层亦呈增加趋势,分别为0.52、0.73、0.78;而生态优势度(C)正与物种多样性指数(Dsh)和均匀度(Jsh)相反,从第一亚层至第三亚层呈递减趋势,分别为0.49、0.45、0.22。

这反映出乔木第一亚层优势种明显,而第三亚层物种多样性高。另从标准地调查资料可以看到,天然林乔木第三亚层枯立木最多,表明这一层不但物种多样性高,各个体间对资源的竞争也最为激烈。而强度择伐林乔木于天然林第三亚层,分别为0.78、0.83、0.28。

(2)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Dsh)、均匀度(Jsh)、生态优势度(C)米槠天然林灌木层,虽然种类和个体多于强度择伐林,但二者多样性指数基本相等(表3),天然林分别为4.46、0.84、0.05,强度择伐林分e为4.51、0.76、0.06。

(3)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Dsh)、均匀度(Jsh)、生态优势度(C) 米槠天然林草本层种类和个体少于强度择伐林,而多样性指数天然林高于强度择伐林(表2),天然林分别为3.71、0.86、0.04,强度择伐林分别为2.21、0.65、0.04。

(4)层间物种多样性指数(Dsh)、均匀度(Jsh)、生态优势度(C)层间植物种类和个体数二者近相等,而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天然林高于强度择伐林(表3),天然林分别为4.36、0.69、0.09,强度择伐林分别为2.77、0.56、0.23。表3中:

Dsh=∑Pilog2Pi;

Jsh=logN-1/N∑nilogni/logN-1/N[α(S-β)logα+β(α+1)log(α+1)];

C=∑Mi(Mi-1)/[M(M-1)]。

式中N为所有种的个体总数、Pi为第i种个体总数中出现的概率、Ni为第i个种的个体数、S为总种树、α=(N-β)/S、β为N被S整除后的余数,M为取样中所有植物的重要值总数、Mi为S个种中i种的重要值百分率。

4结语

通过设置临时标准地对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塔前乡石城村天然米槠林强度择伐后20多年生米槠群落进行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结果表明:米槠天然林乔木层第一亚层至第三亚层物种多样性指数(Dsh)和均匀度(Jsh)呈现梯度增高,而生态优势度(C)正与此相反呈递减趋势。

天然米槠林科属种数较强度择伐林为多;它们的共有科、共有属和共有种较多,分e为34个科、45个属和77个种;强度择伐林乔木层层次分化不太明显,仅一层,该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接近于天然林第三亚层,其它层次物种多样性指数天然林都高于强度择伐林。

通过以上分析,从中说明强度择伐属于中等干扰。

参考文献:

[1]

张光富,郭传友. 恢复生态学研究历史[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3)4:395~398.

[2]陈利顶,傅伯杰.干扰的类型、特征及其生态学意义[J].生态学报,2000(4):.

[3]章家恩,徐琪. 恢复生态学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探讨[J]. 应用生态学报, 1999,10 (1):109~113.

[4]宋永昌,张绅,王献溥,等.浙江泰顺县乌岩岭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分析[J].植物生态学和地植物学丛刊,1982,6(1):14~35.

[5]余作岳、彭少麟主编.热带亚热带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生态学研究[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35.

[6]任海,彭少麟. 恢复生态学导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4~35.

[7]彭少麟. 恢复生态学与植被重建[J]. 生态科学, 1996,15(2):30-31.

[8]马克平.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度方法.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原理与方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41~165.

[9]徐化成.景观生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72~75.

[10]焦居仁. 生态修复的要点与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 2003(2).

[11]王刚,赵松岭,张鹏云,等. 关于生态位定义的探讨及生态位重叠计测公式改进的研究[J].生态学报,1984(2).

[12]包维楷,刘照光,刘庆. 生态恢复重建研究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1(1).

[13]章家恩,徐琪. 恢复生态学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探讨[J].应用生态学报, 1999(1).

[14]赵晓英,孙成权. 恢复生态学及其发展[J]. 地球科学进展, 1998(5).

[15]陈灵芝,陈伟烈,中国退化生态系统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