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影子银行发展的新思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影子银行发展的新思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近年来,中国影子银行发展相当迅速,满足了人们极大的投融资需求但也带来了摧毁性的风险,给金融市场带来动荡的隐患。在担忧潜在风险的同时我们必须正视它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影子银行的由来、中国影子银行的产生和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中国影子银行的出路和一些有益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中国影子银行;有底线创新;双重结构

一、影子银行的由来

“影子银行”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提出的,他将影子银行定义为“非银行投资渠道、工具和结构性产品杠杆化的组合”。2008年,纽约联储行长提出,在传统银行系统之外有一个非银行运营的融资系统,他称之为“平行银行体系”(parallel banking system)。同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提出了“准银行”(near-bank)的概念,这与影子银行体系、平行银行系统是类似的概念。2010年7月,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发行的《影子银行体系:金融监管的启示》报告认为,影子银行体系是对商业银行体系以外的各种信用中介集合的一种称呼,是指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与传统、正规、接受监管的商业银行系统相对应的金融机构。2011年4月,金融稳定理事会在《影子银行体系:范围问题》的报告中指出,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实体与信用中介活动。[1]笔者认为:影子银行来源于传统银行对利率市场化的渴望,代表了美国的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间的博弈,正面与负面作用兼备,是一个中性的概念。

二、中国影子银行的产生和特点

(一)中国影子银行的定义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与成都分行调查统计处联合课题组(2012)对中国影子银行进行了定义:“从事金融中介活动,具有与传统银行类似的信用、期限或流动性转换功能,但未受巴塞尔3或同等监管程度的实体或准实体”。但是,目前国内外业界和理论界对影子银行的界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标准。本文从融资来源的角度,将中国影子银行分为三类:第一类,银行渠道的理财商品、未贴现银行票据。第二类,非银行渠道的信托、委托贷款、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典当行、担保公司、中小额贷款公司、其他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第三类,民间借贷。[2]

(二)中国影子银行的产生

中国影子银行由来已久,如在早期阶段出现的农村合作基金、租赁公司等,但真正引起人们的关注则是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政府投放了大量的信贷。到了2011年,为了抑制通货膨胀预期,央行开始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金融总量趋紧,融资的需求反而更有上升趋势。一方面,传统银行系统更倾向于将资金贷给大型企业,拥有大量富余资金的大型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他们会积极寻找投资渠道,由此产生了资金的供给;另一方面,为了获得资金,被拒之门外的小型公司和个人就不得不努力寻找银行体系之外的其他渠道,从而产生了资金的需求。这样两者结合,将融资渠道从原先的传统银行大量地转移到民间金融市场,由此催生出了影子银行体系。往更深的层次来看,中国影子银行是在传统银行信贷资源稀缺和利率双轨制背景下连接存贷市场与货币市场的,是对传统银行信贷扩张渠道的补充和替代。

(三)中国影子银行的特点

和美国金融危机中的影子银行相比,中国所谓的“影子银行”不仅监管体系、经济环境、政策背景与之不同,而且尚未出现2007年金融危机时美国影子银行的“高杠杆经营”、“主要以金融衍生品为交易品种”的两项特征。中国影子银行的功能目前主要是在商业银行的融资和股权融资方面,其风险的实质是通道问题。目前,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1)由商业银行主导。银行渠道的理财产品、未贴现票据等占了绝大部分。据统计,从2012年前三季度约3.87万亿的信用增量来看,银行承兑汇票、委托贷款、融资类信托是信用增量的主要增长点,合计增加2.88万亿元。

(2)影子银行产品一般不涉及证券化。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并不成熟,证券化发展停滞不前,中国影子银行更多的是对传统银行融资渠道的补充。我国仅有少数银信合作产品具有证券化特征。

(3)杠杆率较低。相比较美国等发达国家,利率双轨制使得资产和货币的流动性受到阻碍,中国影子银行产品无法达到像成熟市场的产品那样高倍杠杆率的效果。

(4)主要依赖零售渠道融资。影子银行产品购买者以零售客户为主体,满足小型企业与个人的融资需求。另外,同时具备游离于常规监管体系之外、期限转换与流动性转换功能、不享受存款保险公司保护与央行贴现窗口支持的特征。[1]

三、中国影子银行的影响

(一)利

(1)有利于弥补传统渠道无法满足的投融资功能。这正是中国影子银行产生的重要原因,前面已经介绍过了,这里便不再重述。

(2)有利于为利率市场化提供过渡空间。利率市场化是我国乃至全球金融市场所追求的目标,然而我国正处于利率制之下,货币市场与存贷市场严重分割。影子银行体系正是起到了连接货币市场与存贷市场的作用。

(3)对金融监管提出挑战并为之积累经验。对影子银行实行“有底线创新”监管,正是金融监管机构不断改进、完善自身职能的过程。

(二)弊

(1)不受监管。一是影子银行体系因不受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约束,扩张能力不受限制。二是影子银行体系不受资本充足率的限制,业务规模不受自有资金规模的限制。三是影子银行体系不属于非正规金融机构,不享有最后贷款人提供的紧急流动性救助保护。[3]

(2)体系是脆弱的。影子银行体系中的产品是被多次打包和切割的,产品复杂多样,风险不言而喻。

(3)期限错配容易引起资产流动性风险,进而引起区域性甚至系统性风险。

四、中国影子银行的出路

中国影子银行的产生与发展正是我国金融创新与改革的契机,树立“有底线创新”监管思维、监控并抑制区域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是当前的迫切要求。为此,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构建影子银行体系与正规金融体系双重结构。纵观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证券市场体系――严格限入的场内市场与门槛相对较低的场外市场并存,从而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那么中国的金融系统为什么不采取类似的方式来满足市场的需求呢?一方面,继续完善正规金融机构的体制建设,使之逐步成为稳固中国金融体系的中流砥柱;另一方面,也是比较紧急的方面,应尽快着手影子银行体系的金融改革,从而使得包含影子银行在内的社会融资总量和结构处于合理的水平。

(2)强化杠杆率限制。影子银行资本金少,杠杆性十分大,资本充足率低导致违约风险十分大;加之影子银行资金传输链条长,影响的范围广,一旦某一环节出现差错将会产生不可预料的结果。为此,建立覆盖总杠杆率、表内杠杆率和表外杠杆率的上限管理机制,引导其在合理的获利范围内发展就尤为重要。

(3)区别对待国内影子银行,分类管理。1)对于银行渠道的产品,可以利用传统银行体系本身的调控机制来监测、引导其发展,这个方面相对容易实现。2)对于非银行渠道的产品,必须建立、完善实时监测机制,防范隐含风险的发生,具体的产品种类得实行不同的措施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3)规范民间借贷。对于民间借贷应该区别对待、区别管理:一是对合理的、合法的民间借贷予以保护。二是对担保公司等机构的借贷活动,各地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要依法加强监督和引导。三是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非法集资、高利贷、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公安部门及司法部门要严厉打击。[4]

(4)加强信息披露。影子银行存在金融风险的原因之一就是信息不对称。影子银行包含的产品复杂多样,一般的交易者很难获得最新的、最全面的信息,从而很难察觉到那些看似微小却可能形成极大隐患的问题;影子银行中的基础资产不断地被证券化和切割打包,并人为地减少信息披露从而实现产品的交易。此外证券化产品的投资完全依赖与信用评级,从而误导了投资者的非理性追捧,扩大了市场风险。最后影子银行的产品结构设计一般较为复杂,隐含的信用担保链条较长,同时有些金融活动的交易过程相当隐蔽,相关信息无从得知,如民间的地下融资。[5]为此,完善信息披露制度、逐渐将影子银行中合理的、合法的部分纳入信息披露的范围中,切实保障投资者的利益显得十分重要。

(5)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我国的金融体系中货币市场和存贷款市场是两个互相割裂的集合,利率的双轨制和信贷资源的稀缺性必然催生出中国式的影子银行。为此,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从根本上使金融体系更透明化才是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袁齐.中国式影子银行监管的新思维[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3,27(3):23-25.

[2] 赵英伟.我国“影子银行”的信用风险聚集――基于历次金融危机的视角分析[J].财经科学,2013(11).

[3] 陈伟,刘明,林琳.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形成模式与风险探讨[J].现代金融,2012(7).

[4] 何五星.引导中国影子银行发挥“正能量”[J].理论研究, 2013(1).

[5] 范旷.浅析中国式影子银行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中国证券期货,2013(6).

[6] 钟纯.从金融创新角度看中国影子银行监管[J].南方金融, 2013(8).

[7] 谭丹青,周禄宇.对中国式影子银行的一些思考[J].财经视点,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