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生自尊相关研究概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生自尊相关研究概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自尊是心理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而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对自尊各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通过对以往研究的概括整理,以大学生为主体,对主观幸福感、学习倦怠、心理韧性、成就动机、应对方式、拖延行为以及自尊教育进行阐述,最后对大学生自尊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大学生;自尊;相关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4?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001-02

自尊是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课题。国内外对自尊的研究不胜枚举。自尊对个体心理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是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大学生自尊的相关研究为主线,运用理论分析的方式对近年的研究进行总结概括。

一、自尊的概述

1.自尊的定义。对自尊的定义有很多种,不同的词典、不同的人对自尊有着不同的定义。本文摘取如下几种定义:《牛津心理学词典》将自尊解释为个人对自己的态度或对自己的观点或评价,可能是积极的、中性的或消极的。心理学家Rogers认为自尊是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差异。我国学者林崇德认为,自尊是自我意识中具有评价意义的成分,是与自尊需要相联系的、对自我的态度检验,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综上所述,自尊涉及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和评价。

2.自尊的结构。国内外对自尊的结构有着多种见解。本文摘取部分理论如下:美国心理学家James认为,自尊取决于个体在实现自己设定的目标的过程中所体会到的成功或失败的感受,自尊就是个体的成就感,并且提出了公式自尊=成就感(成功/抱负水平)。Pope和McHale在James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自尊是由知觉得自我和理想自我两个维度构成的。1995年Greenwald等提出了内隐自尊的概念。自尊又被分为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国内对自尊结构的研究也很多。魏运华认为儿童的自尊结构由外表、体育运动、能力、成就感、纪律、功德与助人六个因素组成。黄希庭等人的研究认为自尊包括总体自尊、一般自尊和特殊自尊。

总而言之,近年来对自尊结构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自尊的分类也越来越多。对内隐自尊的研究成为焦点,而对具体自尊和自尊稳定性等研究也成为了研究热点。

二、大学生自尊的现状

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总体比较高,但仍旧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陈学洪等人的调查研究中指出,大学生在整体自尊和自尊两个维度存在年级和性别上的差异,大二学生比大一和大三学生高,男生高于女生;在自我能力感维度,大一和大三男生自我能力感高于女生,大二女生高于男生。在张艳青的调查研究中,对1800名大学生的自尊调查显示,医学类学生在家庭自尊方面得分最高,工科类学生在身体自尊方面得分最高,农科类学生在社会自尊方面得分最高;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人际自尊和身体自尊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利他自尊显著高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成绩较好的大学生自尊大于成绩较差的大学生;与父母共同生活的大学生自尊水平显著高于单亲家庭的大学生;所学专业为自己理想专业的大学生自尊水平高于那些不是自己理想专业的大学生。

三、大学生自尊的相关研究

1.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SWB)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许多研究发现,自尊对于主观幸福感体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魏俊彪等运用《自尊量表(SES)》和《国际大学调查(ICS)》问卷对河南师范大学294名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的正相关,和消极情感呈显著的负相关,且主观幸福感中的具体满意度、消极情感以及人口统计学变量中是否班干部三个变量,可联合解释自尊的22.6%。在内隐自尊方面的研究也显示出,内隐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高相关。徐维东等对88名被试进行外显自尊、内隐自尊和SWB测试调查测试,其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外显自尊个体中,内隐自尊越高,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在低外显自尊的个体中,内隐自尊没有影响。该结论与沈杰运用《国际大学调查》问卷和内隐联想测验对87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测试的结果类似,其研究指出内隐自尊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因此,自尊对主观幸福感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2.自尊与学习倦怠。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感到厌倦、疲倦、沮丧和挫折,从而产生一系列逃避学习的行为。段陆生等在研究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与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306个在校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表明,学习倦怠与自尊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即自尊低的人更容易发生学习倦怠的情况,且学习倦怠的成就感低和情绪低落维度能够显著预测大学生的自尊,这表明自尊水平高的人,积极评价更多,能够更好地克服和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在学习中能体验到更多的成就感,个体出现学习倦怠的可能性相对较低。在内隐自尊的研究中发现,学习倦怠对内隐自尊有很好的预测作用。时金献等对20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发现:学习倦怠程度越高者,内隐自尊也越高。即学习中很难体验到成就感的学生,其内隐自尊越高,这一点和外显自尊刚好相反。学习倦怠对内隐自尊、外显自尊的预测作用都比较显著,这个结果的发现证实了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是两个独立的结构,也表明了学习倦怠对自尊的预测作用。

3.自尊与心理韧性。心理韧性是指面对丧失、困难或者逆境时的有效应对和适应。而自尊对心理韧性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周海明等调查了316名大学生,探讨自尊和人际信任对心理韧性的影响机制发现,自尊与心理韧性之间的相关显著。自尊和人际信任是提高大学生心理韧性的重要因素。人际信任在自尊与心理韧性之间起调节作用。由此可以发现自尊与心理韧性关系密切,注重对自尊的培养有利于心理韧性的提高。

4.自尊与成就动机。由于成就动机的概念较多,本文采用阿特金森(1964)的概念,当人用较高的社会标准评价自己行为的成效时,表现的就是成就动机,它包括追求成功与回避失败两个部分。陈劲等在430名大学生进行的自尊与成就动机的调查结果中发现,大学生自尊对其成就动机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大学生成就动机与自尊存在显著正相关,即自我价值感越强,自我价值体验越深刻的大学生,其成就动机越高。高自尊的大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显著高于低自尊大学生,而避免失败的动机显著低于低自尊大学生。因此,对于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可以注重对学生自尊的培养。

5自尊与应对方式。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在面对挫折或压力时采用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即人们针对内外环境要求及其有关的情绪困扰而采用的方法、手段或策略。熊承清等运用包含九个维度的刘凤娥(2002)编制的大学生应对方式问卷以及Rosenberg自尊量表对27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高自尊组更倾向于应用积极应对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低自尊组更倾向于采用压抑、逃避和退缩的消极应对方式。在邱达明和刘伯兴的研究中发现了类似的结论。因此,自尊水平的高低对应对方式的采取有着很大的影响。

6.自尊与拖延行为。拖延行为是指个体在面临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时,不能立刻、持久地投入,而是从事与之无关的活动,即使这样会带来糟糕的结果,但仍自愿延迟预定计划的一种行为现象。在梁彦红等的研究中得出:大学生自尊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大学生拖延行为的重要因素。低自尊的人更容易拖延。低自尊的学生因为对于任务的完成缺乏自信,因此运用拖延的方式来为自己的失败寻找理由,从而保护自己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包翠秋的研究结论与其类似,证明拖延行为对自尊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因此,注重对自尊的培养与提升有助于减少拖延行为。

7.自尊与教育。根据自尊的相关研究的概述得出,自尊是预测主观幸福感、学习倦怠、成就动机、拖延行为等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应重视对自尊的教育。在崔艾举的论文中指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注重对学生的自尊观念的教育:①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②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激励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③教育学生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在卢俊松的论文中指出,大学生处在自尊的敏感期,应该更加小心呵护大学生的自尊,并且教导他们正确地对待自己的自尊心,把握好自尊的方向,学会尊重他人。自尊的重要性决定了对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素质方面的提升到大学生自尊的教育程度都应该给予重视。

四、大学生自尊研究的展望

对于自尊的研究越来越多,无论是对自尊特点的研究,还是与自尊相关因素的研究,大多为理论研究,应注重对自尊的应用性研究,真正让纸上的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帮助大学生自身自尊的提升、素质的提高,为大学生做出实质性的贡献,使得研究有使用价值。至于理论研究可关注跨文化方面的研究,对比研究等也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