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肝脏MRI与增强CT在113例肝癌患者诊断准确率方面的对比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肝脏MRI与增强CT在113例肝癌患者诊断准确率方面的对比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探讨肝脏mri与肝脏增强ct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13例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MRI检查,均经手术或经皮穿刺活检病理确诊,观察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MRI肝癌诊断率显著高于CT增强扫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增强CT; MRI; 肝癌; 准确率

中图分类号 R735.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2-0053-03

doi:10.14033/ki.cfmr.2016.22.027

原发性肝癌是发病率仅次于胃癌、肺癌的第三大恶性肿瘤,死亡率较高,尤其是晚期肝癌患者死亡率达70%以上。因此及早诊断并治疗,对提高疾病预后尤为重要[1-2]。临床目前常用的检查方法有CT、MRI。现笔者对这两种检查方式在肝癌诊断上的价值进行探讨,现作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13例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CT、MRI检查,均经手术或经皮穿刺活检病理确诊。入选的患者中,女48例,男65例,患者年龄32~75岁,平均(52.3±4.5)岁,病程15 d~14个月,平均(6.8±2.1)个月,肿瘤位置:右边半肝72例,左边半肝25例,左右半肝16例。根据肿瘤类型可分为:小肝癌型(病灶直径≤3 cm)62例,结节型(3 cm5 cm)15例。患者表现为消瘦、乏力纳差、肝区疼痛、不明原因地热、上腹饱胀等非特异性症状。

1.2 方法

采用GE公司32排螺旋CT进行扫描,扫描参数:120 kV,300 mA,层厚5 mm,行平扫及增强扫描,扫描前口服2%泛影葡胺300~500 ml,选用非离子型造影剂作为增强扫描造影剂,用高压注射器以2.5~3.5 ml/s速度注射,分别于25 s、60 s、180 s,即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进行增强扫描。MRI检查:采用双梯度超导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美国GE公司生产),层距2.0 mm,视野40 cm×30 cm,检查时由膈顶至右肾下极,先行DW1序列及T1WI、T2WI等平扫,然后行动态增强扫描。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本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影像学表现

在CT增强扫描中,89例患者检查显示病灶密度显著高于周围正常组织,至门脉期及延迟期分别为等密度及低密度。MRI动态扫描中,105例患者病灶显示为富血供肿瘤,动脉期明显强化,明显强于周围肝组织信号,门脉期病灶呈等信号,延长期表现为低或略低信号。

2.2 不同检查方式诊断情况比较

经手术或经皮穿刺检查确诊:小肝癌型62例,结节型36例,块状型15例。CT增强扫描中诊断出阳性患者89例,MRI检查诊断出阳性患者105例,MRI诊断率显著高于CT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肝癌类型,一般由丙肝、乙肝以及肝硬化等造成,预后较差。经数据统计发现,一般病灶

MRI扫描技术对软组织有较高分辨力,能够多方位成像,且对人体无放射线损伤,其特有的多参数成像能提供更多不同组织间的信号差异,使肝脏内部成分及局灶性病变表现出特征性信号,相比于CT扫描检出率更高[9]。肿瘤内伴出血或脂肪变时T1表现为高信号;转移性肝癌病灶周边水肿带在T2上显示出亮环征表现,液化坏死区在T2上呈高信号;肝血管瘤内则典型表现为T1低信号和T2高信号。本研究MRI中T1WI出现低或略低信号,T2WI出现略高信号,是典型的肝癌标志。本研究结果中,MRI肝癌诊断率显著高于CT增强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