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求真求异求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求真求异求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小学美术教学并不是让学生留下不朽的艺术精品,而要他们学会使用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敢于探索,敢于创新,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基础教育的任务是给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基础,这种基础不但是指各类知识的传输,而且包括基本能力的培养。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正是由单纯幼稚走向成熟,是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而在课堂中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创新教学是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美术 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1(b)-0000-00

爱因斯坦曾讲过:“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概括世界一切,推动社会进步。”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新意识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1 从形象思维入手进行创新教学

美术教学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活动。形象思维作为一种完整的认知过程,体现着感性和理性的统一。它需要经过“感性形象认识理性形象认识实践感性形象认识”的过程,并不断进行由低级思维活动向高级思维活动的发展。在教学中我经常使用以下几种方法:

1.1情境激发式教学

情境激发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以富有感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我在上一年级上册《我的太阳》一课时,首先给学生讲述《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让学生来到有“十个太阳”的远古时代,尔后又用各种声调来模仿十兄弟的对话,体现他们的不同个性,接着又让学生来分角色表演这段故事,使整堂课充满欢声笑语,热烈的情绪使他们形成了创作不同形式太阳的内驱力,使得大家的作品百花齐放、童趣盎然。

1.2直观探索式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实物、图像或模型等直观、形象化的教学手段,这就是直观探索式教学。好奇、好动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借助实物、图片、模型、标本、课件等教学媒体,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摸一摸、折一折等,使他们在动手操作中获得新知识。

1.3联想与想象式教学

联想是从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活动,它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创造力。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似联想、对比联想或连锁联想。教师在想象画教学中,先讲出其中一部分情节,然后由学生去推理其他情节,这就是连锁联想。联想能推进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创新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人的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和创造力的基础,人一旦失去了想象力,则创造力就会枯竭。小学生年龄小,正是增进想象力的大好时光。教师在教学中,只要适时抓住主要内容,让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可使其创造力变成一汪活泉,涌之不息。

2用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1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新教材中的课程设置有很多活动,这些课可以让学生离开固定的桌椅,来到活动场地尽情游戏,使儿童的天性与创造力得到极大的发挥。在《泡泡乐》一课中,我先让学生玩吹泡泡的游戏,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发现奥秘,随后又设疑,让学生用容器把美丽的泡泡留住(装起来),结果自然是无法留住,于是展开了留住泡泡的讨论。学生说:“用照相机照下来”、“用摄象机摄下来”、“用嘴不停地吹”、“用笔画”、“用彩纸剪”、“用彩色塑料片拼画”、“用针绣出来”、“用盖子印画”……通过讨论,让学生用不同方式来进行泡泡的表现,使作品丰富、多样,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极大的发挥。

2.2有意识的思维训练,激活学生的潜能

创造性思维往往是从自疑自问和想象开始的。在教学实践中除了在本学科内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创新培养,还应在新课程允许的弹性空间中有目的、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思维训练》课,拓宽学生视野,将学生的创造潜能挖掘出来。在一堂有关科技发明的思维训练中:教师手拿黑板擦,让同学们“吹毛求疵”,对黑板擦“挑刺(找缺点)”。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议论纷纷,给黑板擦挑出了许多条刺:不耐用啦、铁皮盖容易变形啦、擦黑板时灰尘太大污染空气啦、造型不美啦……如果每个问题都能用一种方法解决就能产生许多项发明。尔后,我让学生将自己的设计用笔画出来,并亲手制作,就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作品。

3师生的心理融合有助于进行创新教学

3.1转换角色,与学生进行沟通

就一般观念而言,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是崇高而有距离的,是令人生畏的。因此,在教学中,学生也自然成为背动接受知识的对象。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沟通,以朋友或共同的学习参与人的身份进行教学,使学生消除心理隔阂,在平等、互助、宽松的氛围里,让创造之苗得以生根、发芽。

3.2帮助学生克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带来的障碍

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的两大心理因素――感觉、记忆、想象等方面;非智力因素包括注意、情感、情绪与意志,这些因素构成了学习活动的动力系统,对学习活动起着维持、调节、控制和强化的过程。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为创新教学铺平道路。

4营造良好创新教学的社会环境

4.1创新教学需要有良好的教育评价标准来扶植

创新教学必然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创新”与“课本知识”哪个才能衡量学生学习的成败,就眼前而言,能牢固掌握课本知识、绘画技巧较高的学生必然会比有创意、但技巧还不理想的学生更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诸如一些美术竞赛亦是如此,这无意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障碍,因此,有了良好的创新教学氛围,还必须有与之相吻合的评价体系相配合,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使学生健康、个性化的发展。

4.2创新教学需要有社区与家庭的配合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教学创新,不仅仅是单边活动,它应和社区、家庭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互相促进。社区、家庭对教学创新、实践能力的个别培养提供了充足的时间、空间、及物质基础,而创新教学又会给社会、家庭的进步带来原动力。

5 结语

因此,我们应呼吁所有的人都来关心孩子的成长,使教育逐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新型机制,让我们的民族变得更强大,前景更美好。让我们用慧眼去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和谐发展,为培养新世纪的创新型人才尽自己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钱贵晴,刘文利.《创新教育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1.

[2] 齐健.《活动建构创新教育的教学革新》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7,1.

[3] 李雄杰.《创新教育探索》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