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前创新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实践及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条件。不断创新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努力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质量,是广大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和重大责任。结合近几年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就进一步创新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作以下探讨。
一、关于理念与思路
理念就是灵魂,就是旗帜。学生教育管理的理念问题,实际上就是我们根据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确定什么样的思路和目标去开展工作的问题。以人为本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必须坚持和落实的最根本的理念,是我们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根据不断发展的学生教育管理的新实践、新形势,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以人为本和实现以人为本,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现实问题。我国高校大张旗鼓地提出和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始于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是对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教育思想、管理模式的巨大改变和挑战。近年来,广大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对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与实践,是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领域的理论阐释、理论创新与具体实践。“三个一切”理念的确立,首先解决了谁是高校教育教学与教育管理的主体的问题,明确了高校教育与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为学生服务,一切教育工作都要围绕学生这个中心进行运作的问题。从实践来看,尽管进程不同、力度不同、效果也不尽一样,但以学生为主体航标成为广大高职院校的行动自觉,从教育到管理,从制度设计到具体操作,学生的教育关系主体地位得到了广泛的落实和推进。
实践在发展,教育教学与管理改革不断推进,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学生与家长要求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的愿望也越来越迫切。在这样的形势下,努力创新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的质量和效果尤为重要。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牢牢把握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理念的本质。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理念的本质,就是把学生置于教育管理的中心位置,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保护学生、关心学生、激励学生、教育学生,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以实现和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立足于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新实践、新形势和新要求,进一步落实以人为本理念,要把工作目标和重点推进到实施人性化管理、个性化教育和全面素质的培养上。人性化管理,就是要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全面服务,全面关心和关爱学生;就是在制定政策、做各项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和需求,使管理工作进一步增强人文意识,更加体现人文关怀;人性化管理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导向,它的实质和核心更直接的体现在每个问题、每项工作具体细节处理上。
个性化教育,就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其本质是在明确责任的前提下,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他们有主见、有韧性、有活力。个性化教育就是充分考虑和考察学生的个体兴趣与爱好、特长与专长、方向与志向,因材施教,引导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全面素质培养,就是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既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更要锻造其思想品质,培养道德能力;既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因素,同时要关注学生思想、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非智力因素,发展智商,提升情商;既教育学生学会学习,更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全面素质培养,归根结底就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所规定的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高素质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要求。因此,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实施人性化管理、个性化教育、全面素质培养为导向和重点,以思想引领、行为管理、素质提升为主线,努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高素质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关于体制与机制
建立什么样的体制,运行什么样的机制,直接关系到学生教育管理的质量和效果。目前,院系两级教育管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采取的体制。这种体制,是高职院校协调处理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与保证教育管理质量的矛盾的结果,是一种现实选择,也是必然趋势。从实践来看,院系两级教育管理体制改变了过去学生教育管理由学校统包统揽但又鞭长莫及的局面,系一级教育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和发挥,教育管理的针对性、有效性增强,促进了院系两级教育管理力量的有机配合和综合协调,促进和保证了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覆盖,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益和质量得到提高。好的体制需要好的机制去运行和维护。从院系两级教育管理的实践来看,要进一步激发教育管理的活力、提高教育管理的质量和效益,关键在于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从潍坊职业学院运行实践来看,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管理重心“上大下小”的管理局面没有根本改变,院级管理统得过多、管理权限下放不够;二是学院与系之间、系与系之间互动不够,缺乏活力。为此,管理中心要进一步下移,学院主要管宏观、管方向、管指导、管协调、管全院性教育管理活动的计划制定和组织协调,系一级要充分发挥能动性,从制定计划、分解目标到具体实施,从加强领导到管理队伍建设,从思想教育到行为管理,从日常管理到综合考核,都要负起全面的责任。要建立“三维”互动机制,即学院与系之间的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系与系之间的互通信息、协同共进。建立互动机制是激发教育管理活力、提高教育管理复合性效益的关键。学院领导、学生教育管理职能部门要主动深入各系和学生工作一线了解和掌握工作实际情况,便于从全局上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发现问题、掌控动态,各系要积极通过各种方式向学院汇报沟通工作进程、工作经验、工作动向和存在问题,积极推荐各种先进典型,以优化学院内部教育管理环境,获得更多支持帮助。系与系之间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经常开展跨系联谊活动,增进了解,增进友谊,共同营造团结、向上、奋进的学生教育管理氛围。
三、关于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学生教育管理队伍是不断提高学生教育管理质量的前提和保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特点,新形势下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学生干部队伍和校外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要随着实践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不断推进、不断创新。
(一)辅导员(班主任)队伍,要重新定位,着力提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
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是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教育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辅导员(班主任)的职责是什么,怎么定位?很多人说不清楚,或者不全面、不准确。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非常重要。定位准确,是不断推进和提高辅导员(班主任)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前提条件。在潍坊职业学院有一大批在辅导员(班主任)岗位上工作多年的教师,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为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的楷模和品牌,在学生和众多的校友中享有很高的评价。总结他们的规律,辅导员(班主任)的定位是师、是友、是标。一批好教师就会造就一所好学校,一个好辅导员(班主任)就会影响一批学生的未来。辅导员(班主任)人人要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和航标。作为老师,辅导员(班主任)要把加强学习作为第一要务。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是一门重要的学问,需要学好多门艰深的课程;辅导员(班主任)更是大学生在校期间“任课”时间最长、担任“课程”最多的老师。作为一名辅导员(班主任),要坚持向同行学特别是向老教师学,也要向学生学。要学习各种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更要学习先进实用的工作方法。成为学生的益友,是一种工作方法,更应成为辅导员(班主任)的一种人生追求。要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把辅导员(班主任)工作视为实现人生价值的事业。要深入学生,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能够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要和学生交心,换位思考,心灵相通,息息相关。要扶持帮助学生,积极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作为学生的航标,要为学生的人生导航,要帮助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辅导员(班主任)自己要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者、实践者,要成为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的先行者、倡导者,要成为积极进取、敢于超越、具有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示范者。总之,辅导员(班主任)要坚持用自己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真诚的友谊去教育、引导、鼓舞、鞭策、感化学生,与学生同呼吸、与学生同成长、与学生同进步。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班主任(辅导员)的根本任务。新形势下,辅导员(班主任)要着力提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首先要提高对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大多数辅导员(班主任)存在着重管理、轻教育的问题,这固然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工作的重点有关,但关键还是没有充分认识到教育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教育和管理紧密相连、密不可分,教育中有管理,管理中寓于教育。但二者又各有侧重,教育工作侧重解决思想问题,着重治本,管理工作侧重解决行为问题,着重治标。作为大学生,重在思想引领,重在价值导向,重在政治把关。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视为心灵工程、导航工程。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主要体现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上。其次,要创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坚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只有身临其境、置身其中,才能了解情况、把握动向、紧扣脉搏。只有深入学生,才能感知他们的真情实感、所思所想。这既是一种工作方法,又是一种工作作风,更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因此,辅导员(班主任)要自觉坚持进课堂、进食堂、进公寓,察微入细,融入其中,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学生干部队伍,要强化模范带头意识,着力提高服务管理能力
学生干部是一类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来自于学生、服务于学生,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实践者和组织者,是联系学校和学生的桥梁纽带。一个好的班集体,必定有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为支撑和保证。新形势下,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是:首先,要进一步强化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意识,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要倡导学生干部争做“五个模范”:思想政治的模范、学习实践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自我管理的模范、以校为家的模范。根据《潍坊职业学院学生干部管理条例》规定,凡是在思想、学习、纪律、服务等方面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不能担任学生干部,目的就是要促使学生干部不断加强修养、加强学习、加强自我管理,学生干部就要在各方面领先于一般同学,就要有更严格的要求和更高的目标。必须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树立和形成这样的风气,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和自我约束作用。其次,要把提升服务管理能力作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学生干部是为学生服务的,管理也是服务。潍坊职业学院从今年开始实行学生干部年度述职评议和考核制度,目的就是建立激励竞争机制,努力提高学生干部的服务管理能力。根据规定,学生干部要对一年来的思想、学习、自律、服务、管理等各方面认真总结,找出不足,制定改进措施,面向同学、老师述职,接受评议,评议结果要进入学生学籍档案。在学院学生会干部述职大会上,全体学生会干部分别进行了述职,参加述职大会的院系领导、辅导员老师和学生代表被述职同学的认真态度所感动,也为学生干部一年来所开展的工作、取得的成绩而感到欣慰,更为他们敢于查找不足、勇于自我批评而高兴。建立述职评议和考核制度,是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新措施、新尝试,按照这种指导思想和办法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受益、学生受益、学生干部受益。
(三)校外实训指导教师,增强育人意识,提高教育管理能力
近年来,根据国家关于高等职业院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实习实训不少于半年的规定,大多数学生毕业前在企业等用人单位实习实训半年乃至一年的时间,特别是推行“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最后一年时间要在企业等用人单位度过。由实训性质所决定以及学生数量多、实训点不集中等现实原因,学校不可能安排数量足够的专门教师在实训单位长期驻点,只能采取巡视办法检查指导学生的学习实训和纪律情况。由此,学生在校外实训期间的教育管理工作如何开展坚持,由谁负起主要责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效果。从实践探索来看,这项任务应该落到企业实训指导教师的肩上。从工学结合、校企联合的角度出发,学生在企业实训期间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企业员工;同样,企业为学生实训安排的指导教师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企业员工,也应是学校的“编外教师”。企业实训指导教师要增强育人意识,既要传授生产技能,还要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培养,既要考核生产技术指标,也要加强纪律管理,要以“教师”的身份和角色去教育管理学生。当然,校外实训指导教师育人功能的发挥和角色的到位,还有赖于科学的校企联合育人机制的建立。
四、关于载体建设
加强教育载体建设,搭建教育舞台和阵地,是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实现学生教育管理目标任务的重要保证。根据新的教育形势和教育任务,要努力拓展和积极创新各类教育载体,推进和提高各类教育载体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整体效能。
(一)充分发挥课堂载体的主阵地作用
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大舞台,不管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必将长久的成为高职院校教书育人的主渠道、主阵地。新形势下要求广大教师要转变教育思维,以新的视角开展课堂教学,特别是专业课教师要转变过去存在的重教书、轻育人的做法,每一位教师都要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者”。具体要求就是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不仅管学习,还要管思想、管纪律、管文明素质的养成,在传承技术、知识的同时要教学生做人的道理,启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浇树浇根,教人教心,让每一堂课都要使学生的心智得到滋润,思想得到升华。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以精益求精的精神设计好和上好每一堂课,充分挖掘课程教材的思想教育元素,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在教书育人中的主阵地作用。
(二)充分发挥活动载体的舞台作用
积极开展各类活动,既为学生展现形象、拓展素质提供舞台,也是凝聚学生、教育学生、管理学生的有效措施和重要途径。因此,要引导好、开展好各类政治、学术、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使之充分发挥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要大力开展各类活动,分类管理,重点指导。有的活动要重点开展且长年不断线,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联系社会、服务社会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报效祖国、孝敬父母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等,以文化科技为主题的科技文化艺术活动,等等。要突出活动的主题。活动的主题体现了活动的要旨,好的活动主题是保证活动质量的重要因素。潍坊职业学院第四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确定的主题是“崇尚科技、弘扬文化、文明塑身、共创和谐”,成为统领和指导全院50余项各类科技文化艺术活动的旗帜,它向学生传送的是以科技、文化、文明、和谐为中心的时代音符,对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价值取向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要转变组织开展活动的观念,创新组织开展活动的方法,要把突出效果作为组织开展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要精心设计活动的每个环节,要积极发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实实在在的教育。
(三)充分发挥社团载体的平台作用
学生社团是在学校指导下由学生按个人兴趣、爱好自愿参加的群众性组织。学生社团为学生发展兴趣、联结友谊、拓展素质搭建了平台。加入社团组织是大学生活的一个宝贵经历,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加入到社团中去。2007年潍坊职业学院建有学生社团36个,入团学生近4000人,占到在校生总数的三分之一。从社团类型来看,既有理论、科技类社团,也有公益、服务性社团,更多的则是文学、艺术、体育类社团。这些社团,在学校指导下都发挥了很好的平台作用,每年一度的社团文化艺术节既展示了学生社团的发展成果,又促进了社团组织的健康发展。根据高职院校及其社团组织的特点,下一步学生社团建设要加强重点引导,在尊重学生兴趣、爱好的前提下,特别要指导建好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学习和技术技能创新两类社团,这两类社团在高职院校社团建设中相对薄弱,但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这两类社团意义更大、作用更重要。
(四)充分发挥媒介载体的引导作用
媒介载体对学生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有人认为学校的媒介阵地“很小”,因而工作上有思想。事实恰恰相反,学生最关注、最关心的往往是自己学校的舆论和宣传。因此,学校一定要办好自己的校报、学报、校园网以及各类简报、宣传栏等传播媒体,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牢牢占领自己的阵地。特别要加强校园网的建设、监督和管理,不仅要“修好路”、“造好车”,更重要的是要“供好货”,要用充足的信息丰富校园网络,更要用质量高、导向准的信息主导和引领校园网络。
(五)充分发挥环境载体的陶冶作用
环境育人,环境化人,环境陶冶人。良好的人文环境、优美的自然环境是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和完善学生人格的重要载体。校园环境是最大的教育磁场,蕴含着丰富深厚的教育元素。新形势下更要从育人的高度提高对校园环境建设的认识,把发挥和完善育人功能作为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标准。无论是物质层面的校容校貌、建筑风格、纪念性标志,还是非物质层面的人际关系、学风、教风、校风、行风和党风,都要充分挖掘其教育内涵,赋予其教育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育人、化人、陶冶人的作用。
(六)充分发挥校友资源的激励作用
校友资源是一所学校最宝贵的社会资源和人文资源,每所学校都有一大批在各行各业大显身手、建功立业、为社会做出贡献、为母校赢得荣誉的卓越校友。校友对母校学生的教育、激励、榜样、示范作用是其它载体不可代替的。利用校友资源对在校生开展教育活动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年六月,潍坊职业学院邀请了六名校友回校做以成长成才为主题的报告,这六名校友毕业时间最长的是五年,最短的仅有一年,然而他们却取得了非凡的业绩:有的经过艰苦打拼连续晋级成为国外一家知名公司的地区,有的创办了多家连锁公司成为自主创业的实业家,有的勤奋学习考上了国内一所知名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有的凭借扎实的实践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被当地一个实力雄厚的园林工程监理公司聘为业务副总。这六名校友用他们的亲身经历谈了对学习、对实践、对人生、对创业以及对回报母校、感谢师恩的思考和认识,引起了同学们的强烈共鸣,大大激发了同学们勤奋学习、扎实实践、建功立业、敢于超越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同学们感受最深的则是“英雄不问出处、高职生同样能够创大业”。因此,充分开发校友资源、利用校友资源,努力拓展校友载体的教育激励作用,更应该成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的明智选择。
五、关于特色创新
加强特色建设是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什么是特色,就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来讲,特色就是“亮点”,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创新。特色可以体现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可以体现在理念、思路和目标上,可以体现在体制和机制上,可以体现在队伍建设和载体拓展上,可以体现在质量效果上和学生的精神风貌上。换言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可出特色。近年来,潍坊职业学院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打造出了若干特色,如面向全院学生常年开展的以感恩为主题的“点亮真情、回报父母”活动、以加强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提高文明素质为主题的“一日规范、百日竞赛”活动,实行的以提高创新技能、提升学生个体素质为目的的特长生导师制、以建立激励竞争机制、提高学生干部服务管理能力为目的的述职考核评议制度,等等。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这些特色的创建、凝练、提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落实、务实、求实的过程,就是改革、创新、突破的过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重在务实、贵在创新,这既是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根本要求,更是特色创新的根本之道。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要求对广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不断提出新任务和新挑战。广大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要本着求实务实的态度,发扬敢于超越、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落实新措施,努力提高新水平、开创新局面,为培养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高素质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