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大自然中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大自然中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艺术来源于生活”。脱离生活而创作的作品就会成为一滩死水,毫无生趣可言。就美术教学领域来说,应努力探索和挖掘教材和教材以外的自然属性,提供一切机会让孩子们与大自然接触对话,在大自然中发展学生们的多元智能。

【关键词】大自然; 接触;发展;多元智能

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博士在《课堂中的多元智能》一书中提到:“大多数课堂教学都是在教学楼里进行的,但是这对那些只有通过大自然才能学得最好的学生来讲,这种安排切断了他们最有价值的学习途径。对这些进退维谷的困境有两种原始的解决办法。第一种方法,针对这些孩子来讲,应该到户外大自然中学习更多的知识。第二种方法,就是要把更多的自然环境带进教室或教师楼的其他地方,这样一来就是在学校里那些对自然亲近的学生,也会有更多的方法来发展他们的自然观察者智能。”可见,提供机会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是摆在第一位的。

艺术大师罗丹也曾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脱离生活而创作的作品就会成为一滩死水,毫无生趣可言。东方人的传统哲学,在于“天人合一”,讲求人与大自然的亲近关系,无论是中国的“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句,还是东邻日本茶道自然天成的环境设置,都留露出人类对自然的向往。但是,现代工业化社会使我们远离了与大自然脉搏的沟通与共鸣。特别是出生以后一直在充斥着钢筋、混凝土、塑料、三合板的人造环境中生长起来的孩子会在心理上留下很大的缺陷。加之家长的过分溺爱,几乎剥夺了孩子在学校与家庭(鸟笼)以外自然环境的接触机会。尽管有些家长也注重利用休息时间匆匆忙忙地带领孩子到公园、景点观赏游玩,但充其量也只能是“走马观花”而已。有好多孩子回来后常常会为“鸡和孔雀的爪子是不是一样多”而争得脸红耳赤。孩子们的成长与素质教育的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根本问题。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无疑为我们开启了一扇广泛而多样的教学方法之门,他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以能否使人的九种智力潜能得到开发和培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这一问题必须从大处着眼来考虑。就美术教学领域来说,应努力探索和挖掘教材和教材以外的自然属性,提供一切机会让孩子们与大自然接触对话,在大自然中发展学生们的多元智能。

一、摆脱“温室”围墙发展多元智能

如果说孩子的身心发展,按书本上的理论进行的话,大概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在今天的社会,诸如物质万能、极端的利己主义,使孩子们的心智发展迟缓。过多的信息,电视电脑的高度普及,视听广告的蛮横侵入,精巧的玩具,使孩子无暇去接触大自然,更无时间去幻想。同时,学历社会、升学竞争、家教补习的风行更夺走了孩子们休息玩耍的时间,无法使他们的价值得到升华。为了使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都应尽可能地想方设法去保护他们、爱护他们,冲破一道道“温室”的围墙,引导孩子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游玩“天地”,发展他们的多元智能。

二、多以乡土教材为补充发展多元智能

孩子们往往在手工加工时不知道原材料为何物,即使自己动手制成漂亮的作品,仍然是没有根基的表现,即使做出造型来,归根结底它依然缺乏与大自然的对话。我们在玩耍于原始性的文化、文明的联系与自然的融合中可以发现很多有意思的题材,出生在装有冷暖空调豪华宅邸的孩子往往向往原始穴居的生活;而比起商店去买,自己用黑泥做的坦克、手枪则更刺激;用电池会跑的玩具车比用高粱去制作的汽车模型后者更具有新奇感。诸如此类的乡土教材不胜枚举,它们均包含着大自然的芳香、流淌着大自然的血液,更能体现自然的魅力,且取材方便,效果更具创意。乡土教材的使用更能打动儿童心灵深处那种对大自然亲近的冲动(或欲望)。

美术课标指出:通过“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活动,应使学生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是想,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3同属“设计应用”领域的三年级下册《变废为宝》和《巧巧手》这两课,课前都要求学生收集废弃材料来进行组合和创造。但从学生们的课堂学习情趣表现和授课效果来比较,《变废为宝》则远远不如同册的《巧巧手》。究其原因,主要还表现在前者学生只需在家里就可收集到旧挂历、易拉罐、吸管等作为材料来完成作业。后者则是应用多元智能的理论,要求在老师或家长的带领下,通过开展小组合作的形式到郊区去采集树叶、树枝,到海边去拣贝壳,到农家、商场去找稻谷等方法途径来准备材料,学生们在整个过程中多元智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如:在小组合作中发展了言语智能、人际智能;在采集盛开的野花或树叶时,花瓣或叶瓣通常存在一定的倍数关系,这就是在自然环境中检查乘法的概念的机会,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数学智能;听到鸟鸣、流水声,可以发展学生的音乐智能;在寻找各种材料的过程中发展自然观察智能;通过身体运动发展肢体智能;在创作活动过程中发展空间智能;通过对材料的收集表现和作业展评发展内省智能。

三、善于诱导学生观察自然发展多元智能

人类赖于生存和发展的大自然,是千姿百态、气象万千、丰富多彩的。“观察是心灵的窗户”,绘画是帮助孩子通过观察这一渠道,去感知丰富的世界。儿童画的内容,源于直接生活和间接生活。直接生活指日常的见闻,间接生活是指模仿别人的画。前者一般出于无意观察,后者大多属于有意观察。后者往往缺乏创造性,而前者容易一过即逝。在引导学生作画之前,要注重让学生对直接生活进行有意观察,所谓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就是这一道理。所以,从多元智能的理论出发,老师和家长在带孩子春游、秋游参观公园、展览室时,可以边观看丰富多彩的景物边适当采集些石块、树叶等,(同时应帮助孩子学会热爱大自然)丰富扩大孩子的视野,训练孩子凭借具体的感情对对象进行发散性的思维,从而在体验大自然的真谛,使自己的多项智能得以开发。

四、做好课前充分准备发展多元智能

在教室内指导儿童想象画时,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虽然不一定要有直接的实景实物,但也不能脱离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要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的困难,努力使他们的各项智能获得发展。比如画“微观世界”一课时就要考虑到儿童对“叶子上的小血管”并不是知道太多,课前除了要准备必要的显微镜,还要找一找相关的资料,如图片、录像、网上资料等。当然,教师能亲自出马大自然去拍摄一些实景资料则更好。如此,一方面可以丰富儿童的知识,一方面又可解决“叶片”中具体的形象,让学生拥有大自然真实资料为依据,避免“闭门造车”的作业出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再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来启发学生想象,使学生不受任何框框约束、限制来进行创作。

五、注重发展“个性”发展多元智能

加德纳理论认为如果给予适当的鼓励,提供丰富的环境与指导,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能力将所有八种智能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关于孩子的多元智能,家长是真正的专家,他们有机会看到孩子在饱含八种智能因素的宽松的环境下学习和成长。所以常常听到孩子对父母说:“要这个……”“我喜欢……”“我不要……”,这些都是“自我意识”的表现,他表达儿童的自尊,让别人承认“我”的个性和要求。在儿童的绘画过程中,也常常流露出这种个性。有的儿童表现得比较强烈些,有的弱些。个性是一种积极因素,要培育它,不要挫伤它。对孩子的画,绝对不能吹毛求疵。有的家长不懂得孩子的心理及对自然感受的表现方式,常常发出一些不该有的训斥。如“房子画矮了,人怎么比房子高”“桌子腿没有画直,会倒的!”甚至会说:“画的什么东西,乱七八糟的”,这样只能导致孩子失去信心,心理受到严重挫伤。要知道,儿童对自然的感知带有一定的偏见,虽然幼稚,但很自信,甚至是固执,这些恰恰是儿童画的独特风格。美术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我们应该尊重儿童在绘画方面的“自我表现”,利用和培养儿童的个性,使它能自然地反映在儿童绘画之中,给人们以感染和享受。

小学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训练成未来的艺术家而进行的感觉训练,而是让每一个儿童都能通过自己的手和眼去感受潜藏在事物背后的东西,是培养他们对美好大自然的爱与感觉。美术课标指出:应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地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仍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从这一点上来说,是与多元智能理论完全相通的,因为加德纳理论是一个更多崇尚培养,也崇尚天性的模式。

英国著名艺术教育家郝伯特.里德在论到艺术的教育中的地位时主张:“艺术,照一般所了解的,应该是教育最根本的基础,因为没有其它的科目能给予儿童一种意识使意象与概念、感觉与思想发生相关关系与统一,而同时也能给予一种天性上得来的有关宇宙法则的知识和一种与自然调和的习惯和行为。” 因此说,大自然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很好题材,是发展学生多元智能最好的资源。千里冰封的北国风光,婀娜多姿的南国春色,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高耸入云的三山五岳,这些不仅可以给人美感,而且能够用来陶冶人的思想感情,使人心胸宽广,乐观豪迈。大自然的景物,为青少年提供了审美创造的感情形象,增进了他们的才智情思。我们为何不和学生一起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描绘美的景色,领略美的风味,体验美的情趣,玩味美的奥妙呢?来吧,让大自然和学生息息相通,心心相印吧!

【参考文献】

[1]托马斯、阿姆斯特朗[美] 《课堂中的多元智能――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张小鹭《现代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法――中日美术教学方法的综合比较》.厦门大学出版社

[3]《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