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新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新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从全球跨国并购的形势出发,分析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和特点,提出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风险并给予一定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中国企业 跨国并购 问题 对策建议

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和特点

(一)海外并购的进程加快、规模扩大

2001年中国加入WTO,可以看作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个分水岭,入世以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进程明显加快,2003年中国海外并购总额仅为36亿美元,2007、2008两年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活动异常活跃,2002~2008期间年均并购额高达70.17亿美元。2009年上半年虽然中铝注资力拓失利,但下半年多起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获批,2009年以来,仅对澳洲的矿业投资已近接近百亿美元。而2013年2月16日的中海油收购加拿大尼克森,规模更达151亿美元。

(二)并购走向多元化

最初,中国进行海外并购的企业基本上都是大型国有企业,并购主体单一。近年来,中国政府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加大了对国内企业实施跨国并购的支持和鼓励力度,尤其是对民营企业。最近几年,地方企业和以民营企业为中的中型企业格外活跃。据统计,从2008年初到2009年7月底,中国企业已经完成的71起海外并购中民企并购达33起,占全总数的46%。而从资源型并购上来说,中国公司也不再满足于收购区块,享有部分权益,而是将目光转向了直接公司并购,收购金额则加速上升,从最初的几千万到现今的几十亿、上百亿美元的收购,令世界震惊。收购的资源从传统的油气资源,再到非常规油砂、页岩气,收购路径在改变。地区也由传统油气资源集中的北非、中亚、南美,转向北美和亚太地区。

(三)并购的行业领域逐渐扩大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行业领域逐渐扩大,在并购早期主要集中于第一产业,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矿产领域等资源开发型的行业并购,并购金额和规模都比较巨大,动辄上亿甚至几十亿美元。后来,并购逐渐扩大到第二产业,比如石油冶炼、电气、化工、汽车制造以及家电制造等行业都发生过大规模的海外并购,比较引人注目的并购交易主要有TCL集团、联想集团和京东方集团的跨国并购。现在海外并购的领域更加广泛,逐渐向金融、IT、通讯等行业发展,如2013年2月2日,正大集团以727.36亿港币收购了中国平安15.6%的股权。

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自身条件的限制

1、对目标国的法律环境不熟悉,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存在差异

由于中外法律环境的差异,中国企业不熟悉东道国有关外资并购的法律规定,甚至因为对有关法律规定的细节缺乏了解而导致跨国并购功败垂成。另外,我国跨国并购的企业通常缺乏对目标国人力资源法规、政府监管、媒体态度、工会力量、政治因素和公共关系等方面的足够了解。而且由于企业文化的差异,不同国家的企业存在管理制度、理念和方法上的冲突,也是并购之后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

2、缺乏海外整合与运营能力

中国企业缺乏海外运营经验,尤其对并购交易成功后的整合难度缺乏充分准备,大大提高了跨国并购的成本和风险,导致多起并购失败。以TCL为例,2004年TCL并购阿尔卡特和汤姆逊集团后,成立的 T&A和TTE像个“无底洞”,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亏损高达3.78亿元和0.77亿元,完成跨国并购后的TCL集团直到2006年第三季度方扭亏为盈。事实上,并购中最大的成本是整合成本,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时,对交易成本和整合成本的估计不充分,企业还不能在收购前对自身的现金流能否支撑和消化成本进行正确测算,对并购后企业整合与运营的风险缺乏控制和应对能力。

3、并购企业在跨国并购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有待提高

跨国并购表面上看是企业凭借巨额资金出海并购,实质上需要很强的产业实力作为支撑。当前,中国国内与跨国并购相关的产业发展滞后,无法对海外并购提供强有力支撑。这一点可以从并购的整体行业分布状况看出来,服务业领域的并购最多,大约占并购总额的70%,而中国的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无法为海外并购提供强有力的服务产业支撑。金融业是并购最多的行业,但是中国的金融业发展滞后,缺乏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加之国内政策法规体制的约束,使得金融行业的跨国并购很少。在产业发展滞后,缺乏强大金融行业支撑的情况下,中国很难把握全球跨国并购的主流趋势,无法有效参与全球并购进程,造成国内企业缺乏国际并购市场的经历和磨练,很难产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并购企业。

(二)外部条件的限制

1、国有企业跨国并购的身份认同存在问题

在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之后,响应政策号召去海外进行直接投资和跨国并购规模较大的前40多家企业中,有大约33家企业是“国”字头企业。例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等。这些企业仅仅从名称上就给人以国有企业的印象。当这些企业凭借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以超常规的速度参与全球市场并购的时候,往往会遭到东道国政府的非常规对待,不被看作是按市场规则正常经营的企业,而是被当作具有政府背景的人。这样在具体的并购交易中往往面临更严格的歧视性并购审查。

2、目标国政治风险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浪潮引来国际社会的一片紧张,一些西方国家将中国视为潜在威胁,常常以“经济安全”为由进行政治干预和阻挠。其中美国和日本是“中国”呼声中最高的两个国家。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将中国视为其潜在的最大的竞争对手,一些美国政客甚至将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视为对美国国家安全的一种挑战,纷纷阻止中国企业对美国企业的并购行为。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失败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3、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服务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虽已形成了包括 投资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在内的投资银行格局,但无论是实力还是经验都明显欠缺,行业协会和专业组织不健全,服务水平远未达到提供国际并购服务的要求,许多中介机构甚至还从未接触过跨国并购业务。这使得中国企业在开展跨国并购时很难得到中介机构的高质量服务,无法获得有用的信息和帮助,从而导致企业在并购中出现问题。

4、金融支持不足

首先,企业海外投资必然面临汇率风险,目前国内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汇率风险管理的工具和服务比较有限;其次,国内银行还不能提供成熟的离岸金融业务,银行本身在国际上缺乏分支机构,对本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和再融资难以提供支持,加大了企业海外投资的资金约束,增加了企业投资的成本和风险。

5、缺乏海外投资保险制度

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面临着国家风险、政治风险及还贷风险等诸多风险,这些风险是单独一个企业自身无法承担的。由于我国缺乏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不能为这些海外投资者提供充分的保护,使得一些政治风险较大国家的投资企业,遭受了经济损失却得不到赔偿。

三、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风险控制及对策

(一)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加强风险控制

1、熟悉境外并购法律环境

我国企业应该深入了解并研究目标国企业的法律体系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高度重视法律环境所带来的影响。比如关注目标国的反垄断法、劳工法、政府对资本市场的监管和外汇管制问题等等,充分估计并购后可能出现的劳资纠纷、反垄断活动等问题。

2、提高管理运营能力和企业整合能力

企业并购不是两个企业的简单合并,它意味着企业资源的整合、文化的整合、人员的整合,甚至管理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应该根据并购后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对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和创新,重视不同国家不同员工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管理理念差异,使之融合不同国家员工之间的价值观,减少利益分歧与冲突。通过有效的整合,提高企业的管理运营能力。

3、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并购企业自身影响力

从全球跨国并购的发展趋势来看,战略并购迅速增加,中国要想把握全球并购趋势,应该强化对高端业务的并购,不能仅停留在资源能源等传统行业的低层次并购。低层次的并购更多的是凭借巨额的资金,属于粗放型的并购模式。而高层次的战略并购还需要企业的技术、管理和品牌实力。中国企业要想在全球并购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首先从内部产业结构发展入手,提高自身的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二)从政府的角度控制风险,提高并购成功率

1、完善海外并购的法律法规体系

应制定跨国并购的企业并购基本法,明确允许企业并购的范围和领域,限制企业并购中的垄断,建立并购审批制度,规范并购程序和企业资产评估机制。同时,积极参与跨国并购国际规则的制定。

2、建立对外投资保险制度

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之所以成为跨国并购的主导力量与其保障机制的完善是分不开的。日本为了支持海外并购,制定了详细的跨国并购支持与激励制度,成立海外并购基金,为企业海外并购提供有效的支撑。中国目前尚无系统的跨国并购保障制度。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往往是孤军作战,很难得到行业、政府和研究人员的后方支援。政府应出台相关激励和保障措施,成立跨国并购促进基金,同时国内产业界和研究机构应该做好前期的理论和市场研究,为企业的跨国并购提供有力的保障。

3、发展中介机构,培育国际经营管理人才

由于缺乏高水平、专业性的中介机构,我国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往往在信息收集、政府政策的了解、法律手续和业务的办理等方面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甚至因为信息收集的不到位而面临巨大的并购风险。所以,发展一些高水平专业化的商业、金融中介机构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

在管理人才的培育上,我国企业不仅要立足于自身人才的培养,还应该充分利用好国际上的现有人才,比如对东道国的人才进行挖掘和使用,用国际化的视野来用好全球的人才,才能用好全球的资源。

4、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和金融支撑体系

我国可以借鉴海外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设立海外投资委员会负责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统一协调规划国内企业的海外投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行业海外投资的相关政策和扶持鼓励政策。

国家要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鉴于目前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企业“融资难”问题难以短期内根本解决。在我国外汇储备极其充裕的情况下,政府外汇资金可以成为缓解企业“融资难”、降低企业境外并购风险的有效手段。而且对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支持应一视同仁。

参考文献:

[1]杜奇哲.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风险因素分析与控制.企业导报,2010,(4).

[2]赵旭. [J].经济导刊,2010,(08).

[3]境外资源文摘(世界矿业投资机会),2008,(10)

http:///blog/static/58974608200891010225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