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符合高职教育建设的需要。该文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意义出发,结合软件技术专业自身的特点,对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对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评价体系 ;教学团队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1-0104-02

1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意义

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清晰;人才培养注重知识,忽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职业岗位实际需要脱节,就业竞争力降低;课程设置不是以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为引导,教学评价手段单一;课程内容缺乏职业性等问题。2010年7月教育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也提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学校-实训-企业”与“专业技能-职业技能-工作就业”对接,形成学校为企业服务,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工学有机结合”, 它以职业为导向,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获取实践经验的企业工作结合。

2 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基础,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要服务区域发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通过开展行业企业走访、专家研讨会、问卷调查,确定了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服务信息技术企业,培养适应企业第一线工作需要,掌握软件开发、软件服务所需的系统基础知识和具备软件开发、测试、技术支持及销售所需系统动手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 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下的课程建设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去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能满足工作岗位的需要,要培养学生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专业技能。主要内容包括确定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课程教学过程、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等。

3.1 确定课程教学内容

构建满足职业能力需要的教学内容,不仅要通过一定的理论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知识,更应有大量的实验、实训和实习等实践教学内容。课程教学内容的确定要以培养企业需要的职业人才的目标为基础,要符合行业企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要突出对专业的服务功能。课程内容要以够用、必需为原则,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按照岗位实际需要进行内容选择,要加强精品课程建设。从高职高专教育目标出发,强化岗位适应性,按知识、能力、素质设计课程内容。高职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要融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元素,理论知识需要具有实用性与典型性。

3.2 设计课程教学过程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背景下,课程的教学不能简单的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学生可以将职业能力、职业知识 “迁移”到自己的工作体会中。

1)建立虚拟企业和虚拟项目组组成的“第二课堂”

结合软件项目开发周期长、常规课堂不能完全满足其要求的特点,在高年级班级中,提供公司和项目部运行场所,建立虚拟公司或虚拟项目组,由合作企业专家和专任教师提供指导,形成课外的“第二课堂”,引导学生自我培养、相互培训,加强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培养。

2)实施项目导向教学

在研究和试点的基础上,将课程内容分解到典型项目中,以项目为学习的载体,以实际工作步骤为主线实施项目导向教学;通过实际项目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精心分解项目为子任务,各子任务环境相扣,直到整个项目验收完成,根据学生专业技能的不同发展阶段,各项目由简至繁,初学者“学中做”,入门者“学做合一”,进阶者“做中学”;通过真实环境、真实身份、真实项目、真实压力实现“四真”教学;综合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习质量。

3.3 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要求对于不同类型的课程,需要采用不同的课程评价方法。

1)操作性要求较强,可以完成综合性应用的课程

通过平时成绩考察学生在基础性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学习态度,主要通过考勤和平时作业、测验确定。

课程设计需提前给出要求,设计能容包含本门课程所涉及各种典型技能,考察学生的技能综合应用能力,根据课程要求可以在考试环节中加上答辩部分。

2)多门知识具有应用相关性的多门操作性要求较强的课程

通过平时成绩考察学生在基础性课程学习工程中的学习效果、学习态度,主要通过考勤和平时作业、测验确定。平时成绩的给定分科目进行。

课程设计内容由不同课程的任课教师共同设计完成,设计内容涵盖不同课程的典型技能要求,在设计评分标准时,不同课程分开设计,各课程重点考察课程设计中有关本课程要求的部分。

3)高年级课程

学生到专业对口性较强的岗位进行实习,无法在校完成课程学习。由相关专业制作详细课程要求考察表,发送给学生实习企业,由实习企业根据学生在实习岗位上进行的与课程相关的工作质量及工作能力给出评价。

4 建设教学团队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目标决定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队伍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要建设一支适应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在教学团队建立时,既要有学校的专职教师,又要有有着丰富的企业生产、管理经验的企业兼职教师。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教师到企业实习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或技术服务。同时要聘请行业技术骨干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工作。

5 结束语

研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加快专业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在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过程中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指导,不断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体现了以市场和岗位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郭万春,郭长春,刘洪岩,等.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4(1):135-137.

[2] 李志强,匡维.“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特征[J].职业教育研究,2011(3):8-10.

[3] 赵迪琼,覃群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广西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为例[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76-78.

[4] 韩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校企合作[J].教育与职业,2010(2):30-31.

[5] 刘凤云.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29):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