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拓展思维让数学思想明晰起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拓展思维让数学思想明晰起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拓展环节的地位、作用非常重要。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笔者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好的“拓展”应该是有趣的、有价值的、高效的、无痕的。文章撷取了教师在拓展教学实践中的几个成功典例,探讨了拓展过程对孩子在数形结合、变与不变、分类讨论、集合、对应等数学思想方面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数形结合变与不变分类讨论集合对应

从人的自我发展的角度来看,思S拓展这一环节的地位、作用非常重要,是人的知识转化为人的能力、内化为人的素质的关键。拓展前有学习,后有创造,起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由量变到质变,直至飞跃的中间地带。一个人学习了“一”,通过拓展,“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后就会形成对事物本质的规律性认识,而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创造,新的生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拓展环节也是不可或缺的,该环节通常集中安排在课尾,即新知学习、巩固练习之后,这样学生就先经历一个知识储备阶段,从而为后续的拓展训练奠定基础。此外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在一节课上大约有20分左右的时间思维处于活跃期,而到一节课的后半段特别是临近结束时,思维则趋于平缓,甚至进入了休眠期,这时一个高效的课堂就需要一个精彩的“拓展”。从学习的情感态度这个层面上看,一个好的“拓展”应该是有趣的、无痕的。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这个层面上看,一个好的“拓展”应该有价值的、高效的,具体操作时应该是分层设标的,它既要具备拔高性,又要具备基础性。基础性是让学生人人参与,人人掌握,有共同的底线;拔高性是让部分学生触类旁通,深度思考,突破底线,对不同学生在学习结果上寻求不同,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发展和提高。这就契合了数学新课程标准的一条重要理念――“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即让学生接受不同层次的数学教育,适应学生学习上的差异,让学生拓宽视野,发展思维,启迪思想,从而实现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一、 分数教学拓展,体验数形结合思想

图1“数无形,少直观,形无数,难入微”,数和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主要对象,数离不开形,形离不开数。一方面,抽象的数学概念,复杂的数量关系,借助图形使之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另一方面,复杂的形体可以用简单的数量关系表示。利用“数形结合”可使所要研究的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苏教版教材第五册有一课内容是《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说它简单是因为分数都是几分之几,分母在10以内,而且是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掌握这些知识孩子们易如反掌。怎样才能再深入一些,且不超出孩子的认知范围呢?我设计并有效实施了这样一个拓展环节。先出示图1,让学生思考:(1)图中的涂色部分各占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2)涂色部分一共占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实际这题是算1/8+1/4,但事实上图1如果让刚上三年级的孩子抽象地进行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当属严重超纲、超认知范围,但因为有了这个形象直观的图形,80%的孩子顺利地解决了问题,而且孩子们隐约体会到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这让孩子们以后接触通分时不再陌生。因此这个环节所承载的意义与价值已经不仅仅是算一个数,它给孩子的是一种数形结合的思想,一种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深刻认识。

二、 余数教学拓展,感悟变与不变思想

自然规律是变化中有其不变,循环不已而永葆生机,变与不变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数学中的变与不变是在纷繁复杂的变化中把握数量关系,以不变为突破口,往往问题就迎刃而解。在教学苏教版教材第三册《有余数的除法》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拓展环节:智获铅笔。老师准备20支铅笔,出题:“把20支铅笔平均分给6个人,每人分得几支”,对于能判断出有余数并能说出余几的学生,就奖其几支。绝大多数学生能很快报出得数,一时报不出得数的学生会自发地帮其验证,一时间学生热情高涨、思维活跃。但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把老师手中的铅笔平均分给7个人,每人分得几支?”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隐蔽性,这让粗心的学生好好吃了回“苍蝇”,因为他们没注意到总数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当然,吃一堑长一智,之后的几题他们都能应对自如。而最后的一个问题:“这儿的10支铅笔,怎样分会剩下2支?”学生们各显其能,其中一个学生居然在驳斥别人的答案时隐约提出“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这是后面学习中要重点研究的规律)。三个问题各具代表性,使得学生不得不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调整思路,整个拓展环节中既有来自思维活跃的学生的精彩发现,又有来自一般学生对这些发现的细致检验,全员参与,相辅相成。总数的变与数量关系的不变,使学生尝试到了一种挑战的乐趣,感悟到了一种辩证的思想。

三、 加法教学拓展,萌生分类讨论思想

当一个问题因为某种量的情况不同而有可能引起问题的结果不同时,我们需要对这个量的各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有关分类讨论思想的数学问题具有明显的逻辑性、综合性、探索性,能训练人的思维条理性和概括性。在苏教版教材第二册《两位数加一位数口算(进位)》教学时,我在学生已经理解了算理,掌握了算法,解决了实际问题之后,出示了以下的画面:用小动物的头像遮住方框里的数,34+=3,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很快说全了答案,这时的答案是零散的、无序的,当我把这些答案有序排列之后,孩子们很快得出,只要个位上的数相加不满十得数还会是三十多,这时当我把画面切换成34+=4时,孩子们已脱口而出:只要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得数就是四十多。因为题目留空了,孩子们的思维从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