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原则和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原则和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数学教学;有效情境;原则;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6―0059―01

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在生活、活动和游戏的情境中,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的原则和方法。

一、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原则

1. 教学情境要有一定的新奇度:也就是说一定要新鲜、有趣,具有吸引力。例如,生动有趣的故事、精彩的录像视频等等。

2. 教学情境要有现实性。也就是说要和学生们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尽量使用学生们熟悉的生活素材。

3. 教学情境的呈现要明晰,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而且要非常具体,尽量使主题突出,无关的信息尽量不出现,不要让学生们的注意力被非主要因素“抢了风头”。这样,学生才能有效理解问题的含义。

4. 问题情境要具有开放性,因为一个开放的问题情境才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

5. 情境引入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颜色、声音、动作有着极大的兴趣,因此,要多引入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到了高年级,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上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二、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

1. 创设纯数学化的教学情境。创设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沉醉于思索中,从疑问中产生探个究竟的想法。例如,教学“倒数”一课时,直接出示8组乘积是1的分数乘法算式,让学生先计算,再仔细观察能发现什么。在计算过程中,学生一下子激活了学习兴趣,再通过寻找规律,彻底理解了倒数的含义,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2. 创设故事情境。创设故事情境,在小学低中年级用得较多。实践证明,巧妙地把一些枯燥而抽象的数学规律,变成有趣而贴近学生生活的故事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创设游戏情境。游戏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或比赛等形式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使其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理解数学。

4. 创设悬念情境。悬念设置于课始,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悬念设置于课尾,则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悬念是牵制学生思维的线,学生好动、好奇、好胜,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悬念。例如,在教学“比例的应用”一课时,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旅行到埃及,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当地人陪同他去参观胡夫金字塔,泰勒斯问旁边的人:“谁知道这金字塔有多高?”当地人说:“没有人知道,因为古代草片文书上没有记载,而我们今天也不能判定这金字塔究竟有多高。”泰勒斯说:“可是,这是马上可以测出来的,我可以根据我的身高测得金字塔的高度。”说完,泰勒斯取出一条结绳,在助手的帮助下,测得塔高是136.5米。故事讲完了,学生们还沉浸在故事之中,教师继续问:“谁能说出泰勒斯是如何测出塔高的?”学生面面相觑,回答不出。教师继续说:“下面学习的知识就能帮助大家回答这一问题。”这一悬念的设置,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探究兴趣,他们自然进入学习的状态之中。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有效情境没有固定的模式,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新的方法、手段层出不穷。只要教师对教材深入钻研,多了解学生,通过对知识前后联系的掌握,结合现实生活的实例,必能创设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会引发学生的认识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