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话叶圣陶(二十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话叶圣陶(二十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之一:写作是最起码的修养

我以为青年试作文艺是好事情,但必须先有最起码的修养,就是:能运用文字把自己所知所想的东西写出来,明白而有条理,没有理论上和语法上的错误。一张请假条都写不好或一篇演讲记录都记不来的人,他决没有试作文艺的能力;不相信,定要去试作,也不过胡搅一阵罢了,实在没有什么意思。这一点最起码的修养,本是无论什么人都该有的;一个人若不能运用文字把自己所知所想的东西写得明白而有条理,他就算不得一个合格的公民。现在有些青年以为写东西只要提笔写下去就成,不很顾到所写的明白不明白,有条理没有条理。我要爽直的说,这是一种要不得的习气。这种习气会使你写不好一张请假条,记不来一篇演讲记录;这种习气会使你终身受不到写作的实益。(《爱好和修养》,载于《叶圣陶集》第9卷第112页)

朱永新解读:

这是叶圣陶先生1941年在《抗战文艺》创刊号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当时有许多文学青年喜欢读巴金的小说,喜欢写各种各样的诗歌散文小说,自认为是文艺爱好者。叶圣陶先生告诉他们,爱好文艺固然是好事情,但是如果一个人连基本的文字功夫也没有,就不要轻易谈什么文艺创作。

其实,与爱读文学书、亲近文学、欣赏文学不一定成为作家一样,写作写得流畅清晰、有条有理,也不一定成为作家。从小事做起,把一张小小的请假条写好,把一次小小的演讲记录好,把自己所想所知的东西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是最基本的写作训练。没有这样的功夫,就不可能成为什么真正的文艺爱好者,更不可能成为作家。

让孩子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流畅地写出自己的心声,这是最基本的修养。只有从这里出发,才能够驶往人生的任何一个港湾,包括成为真正的文艺爱好者,真正的作家。

之二:写最熟悉亲切的事物

我们希望你们写那些知道得最亲切的东西。一个人物,只在你们面前现了一现,你们不必写他,因为知道得不亲切。一件事情,只叫你们认识了十分之二三,你们不必写它,因为知道得不亲切。必须观察得非常周到,不但这个人物显露在外面的容貌,就是他隐藏在内面的心情也大略有数,这才把他写下来。必须认识得非常清楚,不但这件事情的经过情形,就是它的前因后果也完全明白,这才把它写下来。这样写的时候,没有勉强,不用含糊,好像泉水那样自然地活泼地流着泻着,是你们极大的愉快。(《写知道得最亲切的东西》,载于《叶圣陶集》第9卷第191页)

朱永新解读:

许多父母经常把写作当作一门技艺,送孩子到各种各样的写作培训班去学习。写作固然是有方法和技术的,但是比方法和技术更加重要的,是生活。生活,才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写作中自然需要想象和创造,但这些必须基于生活。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东西,才会亲切、自然、轻松、愉快。

学生经常会面临“命题作文”的困境,感到无话可说,这与缺乏生活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一方面,要尽可能充实自己的生活,不能把自己关在狭小的教室和家庭里,应该丰富自己的阅历和经验;另外一方面,要尽可能写自己熟悉的人与事,即使命题作文与这些人和事没有直接的关系,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解读,把它与自己熟悉的人与事巧妙地联系起来。

之三:团体写作的乐趣

练习写作也可以用集会讨论的办法。某一个材料值不值得写,该怎样写,就可以讨论。或许有人说,这样不免使灵感渐渐消散,终于不再想提起笔来。可是也可以说,这样与人家讨论一番,那本来朦胧的意象渐渐具体化了,甚至血肉也充盈了,这正是动笔以前最需要的准备。写成之后,也可以拿出来共同讨论。作者说,我为什么要这样写。看过作品的朋友说,你在某处写得好,为什么好,你在某处有些儿毛病,为什么是毛病,若是我,就要怎样写。就在这当儿,大家写作的眼力提高了,手法也有进步了。还可以取同一个材料大家分头写,写成之后共同讨论彼此的用心。还可以共同写一个材料,商商量量,合作到底,真正实践“集体创作”的办法。

如果有这么一个团体,参加在里头,乐趣是无穷无尽的。同时,得益也将无穷无尽。(《文艺团体》,载于《叶圣陶集》第12卷第238页)

朱永新解读:

这是叶圣陶先生1946年4月14日为《文艺青年》撰写的一篇文章。

当时,许多年轻人向叶圣陶先生请教阅读与写作的问题。这篇文章可以看作是他对那些文艺青年的集体回答。其实,叶圣陶认为,阅读写作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因为这不是知识方面的问题,而是实践,是习惯。“如果不读什么,不写什么,先来讨论怎样读怎样写,似乎要把怎样读怎样写讨论出了个究竟,然后读然后写,那只怕是徒乱心意,没有多大用处”。

团队学习确实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以读书为例,在个人独读的时候,往往是“见到了这一点,未必见到那一点”,难免挂一漏万。但是大家一起读,交换彼此的见解,就可以辩论、补充、交锋,“就在这当儿,大家读书的眼力加强了,从书中得到的益处增多了”。

读书是如此,写作也是如此。在写作前讨论,可以使朦胧的意象清晰起来,枯萎的血肉充盈起来。作品初步完成以后,大家可以讨论批评。他特别提出了我们现在称之为“同题异构”的写作方法,即“取同一个材料大家分头写,写成以后共同讨论”,这样,大家的眼力就会提高,手法就会进步。团队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且能够增加学习的乐趣,这是个体学习所无法替代的。

这里,叶圣陶先生已经涉及我们今天所谓的“团队学习”与“学习共同体”问题了。无疑,在我们指导孩子读书写作时,也要尽可能让他们有好的伙伴,享受与大家共同阅读、写作的乐趣。

之四:练习与成功

练习与成功,实际上是划不清界限的。某年某月以前是联系的时期,某年某月以后是成功的时期,在任何作家的生活史里都难有这样地指说。不断地写作就是不断地练习,其间写作得到了家的一篇或是几篇就是成功的作品。所以在写作的当儿,成功与否尽可以不问,所要问的是,是否尽了可能的力量,是否运用了最能干最坚强的手腕。(《写作漫谈》,载于《叶圣陶集》第9卷第207页)

朱永新解读:

写作只有在写作中培养。

叶圣陶认为,写作其实是没有多少捷径的,需要“训练一副熟悉的手腕”。要做到得心应手,就必须常常去做,规规矩矩去做,就像练习绘画先画木炭画,练习雕塑先雕一手一足一样。所以,从写信、写日记、写随笔开始,进行基本的练习非常重要。

总之,叶圣陶认为,写作是“行”的事情,不是“知”的事情。不断地练习,就是不断地走向成功。至于何时算成功了,并不重要,也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关键是任何时候,都能够尽心尽力,全力以赴,成功就是迟早的事情。

之五: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

作文不该看作一件特殊的事情,犹如说话,本来不是一件特殊的事情。作文又不该看作一件呆板的事情,犹如泉流,或长或短,或曲或直,自然各异其致。我们要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多多练习,作自己要作的题目。久而久之,将会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而无所谓练习:这就与文字产生的自然程序完全一致了。(《作自己要作的题目》,载于《叶圣陶集》第15卷,第58页)

朱永新解读:

这是1930年叶圣陶先生为《中学生》杂志的创刊号所写的文章。针对许多中学生感到写作文很困难、无话可说的情况,叶圣陶告诉他们,其实写作文并不难。只要有心,到处是文章的题目和来源:听课有新的意想和发现,运动和游戏有新的感受和见闻,读书有新的感动和收获,校内的各种集会,校外的各种考察,应该是说不尽道不完的。如叶先生所说:“只要你随时反省,就觉得自己胸中绝不是空空洞洞的;随时有一些意思情感在里头流衍着,而且起种种波澜。”

这一切,如果不去及时把握,它们就会烟消云散,了无痕迹;如果随时记录下来,虽然不一定是不朽之作,但是,因为是自己所想所感,在个人的生活史上一定会具有很大的价值。亲爱的父母们,一定要告诉孩子,不要把写作看成是负担,那就会像挤牙膏一般难受,而要把写作看作是享受,看作是生活的一部分,那样才会得到一吐为快、挥洒自如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