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爱孩子,请给他“花”的养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爱孩子,请给他“花”的养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爱的管理:叩开孩子的心扉

“爱”是个多么无私的字眼!但凡提及它,为人父母总能历数付出的点点滴滴:上班下班,起早贪黑,鞠躬尽瘁,无怨无悔……一幕幕记起来、记不起来的情节,着实耗费了太多的精力。然而,尽其所能让孩子吃饱穿暖算得上最好的养育了吗?衣食住行的丰厚保障能否担当起“爱”的全部?答案自是否定的。孩子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在其身心综合发展的漫长过程里,除却物力的支撑,父母用心陪护至关重要。比方他的依赖、信任抑或抵触、排斥;他钟爱开朗地笑,还是时常羞赧地躲避?对于孩子而言,天赋的秉性与后天的打磨共同构建着他们的未来,成长路途上这些细微的变化不容小觑。

科学研究表明,孩子在三岁左右已经拥有自我意识的萌芽,但年龄尚小,语言表达和行动能力比较欠缺,即使面对父母“蛮不讲理”的管教最多也就哭哭闹闹,一觉醒来便烟消云散了,“小孩子没有隔夜仇”大致如此吧。到了六七岁,特别是进入到学校,孩子在新环境中接触到家人以外的诸位老师和同学,情感反应的社会性将进一步增强,周围人的态度表现可以直接影响他的情绪变化。此时孩子越发渴求得到自己心目中的权威人士,譬如班主任、班干部等的注意,他盼望建立彼此重视且相互欢喜的心理感应;当然,倘若事与愿违,内心的“小魔咒”也会“教唆”出生气、破坏、嘲笑、撒谎等令人瞠目结舌的不良言行哟。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所谓“拨开迷雾见太阳”,靠的是父母的爱心和细心。父母要“察言观色”,巧妙探索孩子某种行为背后特定的心理状态,尤其对待性格腼腆、不爱说话的孩子,父母一定要摆好心态,耐住性子,放低身段,管住脾气。孩子因为偶犯小错而紧张焦虑时,父母不妨摸摸他的头,亲亲他的脸,和颜悦色地引导一番,让他立刻意识到大人的立场始终跟他同步,原来父母是理解他、关爱他的;哪怕再次犯错,父母也不要硬生生去强调自己的责备和表达不满,要知道孩子打小建立着一定的道德准则,六七岁的孩子游离在“自我矫正”和“屡教不改”之间,“屡错屡犯”不过是最真实的感性使然罢了;当然,如果孩子的举动是过分的,父母则需要讲明个中利害关系,同时留给孩子充分的思维缓冲,允许他自我辩解和反思,帮助实现进一步的自我反省和约束,从而锻造出生活的原则性――这也是为人父母的责任所在。

梦的修正:尊重孩子的情感

曾几何时,“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了天下父母缔造神童的至理名言。尽管“尊重孩子”的口号喊了许久,尽管素质教育改革一再倡导着“减负轻装”,却依然阻挡不住越来越多的父母“说一套,做一套”:作文班、奥数班把美好的童年排得满满当当;连绘画、钢琴这些本能修身养性的情趣也被大人挖空心思弄得走了味。不可否认,当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对个人的文化修养和知识储备有了相应更高的要求,从这个角度分析,“虎妈虎爸”的“拼”也真真算得上良苦用心啦。“以偏概全”地掌控了孩子的当下,能够如愿以偿地把握到孩子的未来吗?应该知道,孩子的喜好与生俱来,兴趣必须逐步培养。父母要在发现孩子天赋的基础上予以正确地挖掘,“逆流而上”“拔苗助长”的做法只怕扼杀了天性与灵性,最终荒废了成长的时光吧。

初学走路的孩子摔倒了,年轻的父母往往归咎于不够整洁的路面或者一颗绊脚的石子,现实生活中的绝大多数父母也如此这般不愿意自己的孩子经受风雨,总是竭尽所能给他们最好的庇护。老话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即便是小孩子,也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烦心事,尤其在入学以后,人际圈子广了,竞争压力大了,自我主张和个性愈加凸显,对于成功,他未必有明确的概念,但毫无疑问,他们超级喜欢愉悦的感受,比方老师的赞赏,同学的拥护等。这时父母需要多花些心思观察和应对了,一是多给孩子提供与人交往的平台,让其体会沟通、互助、合作的重要性;二是给孩子失败的权利,不要轻易剥夺他们“想尝试”、“想帮忙”的乐趣,鼓励他们大胆从事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陪同那个尝到苦头以后万般沮丧的小家伙面对现实,总结经验。当孩子收获到失败的价值时,他已经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花的养育:守护孩子的事情

孩子年龄渐长,等他们逐步融入以学习为主导任务的校园氛围以后,越来越多的父母随之把心思移位至孩子的学习上,除了了解学情、检查作业,查看成绩,基本很少顾及其他方面了。父母是否犯过类似的错误?当孩子热情洋溢地提及某件事情,您漫不经心地敷衍一下;当孩子扯住您的衣角欲言又止,您毫无耐心地抽身离去……殊不知这类举动已经着实伤了孩子的心!他的快乐因为没有你的共鸣而倍感无趣;他的委屈因为缺乏你的体恤而伤心不已,他的困惑因为得不到你的指点而无所适从……一个不被重视的孩子特别容易沉默寡言,自暴自弃。这是闭锁心理的成因之一,也是引发孩子极端行为的隐性因子。

在最亲密的血缘关系间,假设父母总是以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自居,久之便在不知不觉中认定孩子的“从属地位”,即认为他的优点是必须的,进步是应当的,根本不值得赞赏和肯定;犯错却是不可原谅的,父母就该“得理不饶人”地教训一番,从而导致了亲情的淡化与亲子的隔阂。于是,孩子无法发现自身价值,小小年纪的他难免叹息自己竟一无是处,甚至不惜在“暴风骤雨”的预想中心生恐惧,然后为之逃避。另外,与成年人不同,通常孩子的注意力只能集中于正在进行的一件事情上,比如他看动画片,那么面对父母的问询不会入心,回答就可能敷衍了事。“强扭的瓜不甜”呀,此刻父母千万不要大发雷霆,要学会体谅孩子,可以暂缓说话的时机。一般来讲,孩子入睡前是精神最放松的时刻,父母可以借机陪他一会儿,温柔地给他提供最充分的安全感,没准他会主动卸下“防御扮相”,像个真正的孩子一样与您分享自己的小秘密。

在孩子的世界里,也许一片小树叶、一颗小棋子、一张小纸条就饱含着一个无比深沉的奇思妙想,这也正是他们接下来做事情的动机和目的所在了,单纯以成年人的思维当然无法考量。无论父母还是老师,都要尽可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给孩子相对自由的时间,拿孩子的事儿当事儿,让孩子切实找寻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心灵的归属感。

“花木成畦手自栽”,每个孩子不都是一棵温婉的植物吗?请给他“花”的养育,然后,满怀信心地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