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传统武术传承与武术文化会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传统武术传承与武术文化会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武术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代表,也是普通高等院校体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高校体育专业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又肩负着继承传统优秀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的重任。文章认为,我们应在中华武术文化与武术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武术文化的熏陶和教育,注重培育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情感,培养学生对于武术的继承与保护意识,为武术文化的发扬奠定基础。

关键词:武术文化;门派;继承与保护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091-02

武术,即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术,是几千年来我国人民用以锻炼身体和自卫的一种方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是我国民族体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武术帮助人们猎取生活资料、抵御外敌、博取功名,更重要的是,武术一度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用以强身健体。武术是中国人民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时至今日,武术已经成为代表中国走向国际的名片,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一、中华武术的门派

中华武术有四大门派,为少林、武当、峨眉、南拳。在四大派之外,有数量更多的较小一些的派别,犹如满天繁星,形成了中国武术文化的大观。下面仅将少林派和武当派进行介绍。

1.少林派

素有“天下武功出少林”一语,可见少林派的悠久历史和武林地位。少林是中华武术中范围最广、历史最长、拳种最多的武术门派,以出于中岳嵩山少林寺而得名。因以少林寺所传习拳械为基础形式,曾一度被民间誉为武林的“泰山北斗”,又称少林拳,少林武功等。

少林武术的要旨,传说当日达摩祖师见很多和尚坐禅,萎靡不振,难以入定,有碍佛法,细究其由,发现是因躯体衰弱所导致的,悟到修习佛事必须先强健体魄,于是效仿鸟兽神态创立拳法,因此,少林武功的特点,首要之点即为调呼吸,进退敏捷,刚柔兼济而尤以刚为主,以长手为主,成为各类外家拳法之集大成者。

少林武术的发扬光大,始于隋唐之际的一件大事。武僧谭宗、志操、惠汤等十三人,技艺超群,秦王李世民邀请,参加讨伐王世充战役。出师大捷,解救李世民,打败王世充,活捉王仁则。唐太宗登基后,重赏少林寺僧,赐少林寺大量庄田银两,扩建少林寺,准许少林寺成立僧兵队伍。谭宗被封为大将军,其余的人“时危聊作将,事定复为僧”。少林武功,经受实际战斗的考验,拳艺更有发展,从此,开创了少林武功的新时期。少林寺极盛时期,占地一万余亩、大殿十四座、房屋多达五千间、寺僧发展到二千余众,其中拥有武艺高强的僧兵五百多人。

2.武当派

武当武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元末明初武当道士张三丰集其大成,被尊为武当武术的开山祖师。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后经历代武术家不断创新、充实、积累,形成中华武术一大流派,素有“北宗少林,南尊武当”之称。武当拳,也称内家拳,这种拳法以养身练功、防身保健为宗旨。具有尚意不尚力,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后发制人,延年益寿,祛病御疾,增长智慧等多种特点和功能。目前,武当武术已流传到海内外,并成为人们养身保健、祛病延年的体育活动。

二、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在中华武术中的体现

1.儒家思想在中华武术中的体现

儒家文化最重要的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核心是其“仁爱”观念,同时这也是中华武术伦理思想的核心,即武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习武之人最重要的就是“武德”。崇尚伦理、讲求仁义忠信,是中华武术文化的鲜明特色。这一特色,至今仍使得中华武术在世界人们心目中不仅是技击、健身之道,更成为精神修养、人格净化的一种途径。

2.道教思想在中华武术中的体现

道教修炼的基本主张是“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主要通过武术功法和技法来实现,如太极拳主张身心合修,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这一点充分反映了中华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与道教文化的依附关系,同时逐渐形成了我国的独具民族风格的运动形式。

三、中国传统武术辩证的思维方式

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不断创造、逐渐形成的一个运动项目。在原始社会,兽多人少,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严酷斗争中,人们自然产生了拳打脚踢、指抓掌击、跳跃翻滚一类的初级攻防手段。后来又逐渐学会了制造和使用石制或木制的工具作为武器,并且产生了一些徒手的和使用器械的搏斗捕杀技能,这便是武术的萌芽。

中国武术文化是一种朴素的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极为丰富多彩的理论和技术中反映出较为深刻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高尚文明,体现了质朴的民族精神和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它集技击、艺用和体用于一身,并赋予深刻的道德情感思想,成为一种独特的人体文化形式,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

人类的文化创造是意显现为象,象著明为言的过程。所谓“文化创造”,可大体分为“宏观”、“微观”。宏观的,是指作为群体的人类的一切创造;微观的,系指作为个体的个人的精神、物质活动。无论是“人类”或是“个人”,他们的创造历程,都是意象言:在此,意是象、言是用。――人类总是先有了某种体验,或某种意,才去表达无形的意(体验)的、有形的象和言,使意(体验)得以显现。象、言是显现意体之用。

马克思有一段名言,表明了人类的精神活动创造象,进而物化的过程:“建筑师以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他的脑筋中把他构筑成了。劳动过程终末时取得的结果,已经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存在于劳动者的观念中,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了。”(《资本论》第一卷)。这种“观念地存在着”的“蜂房”,便是象;蜂房便是物化的象。

表意之象,包括精神之象及其物化形态――物质之象。当然,较为深层的精神之象,大多是不能物化的。

言,是表达体验的另一种方式。严格地说,言是一种特殊的象,或者说,言是象的特例。在某种意义上说,动物的“言”,也是表意之象。而人类的言,无论在何种意义上说,都比动物的丰富得多、复杂得多,有质的不同;究其根本,乃在于人意(体验)的深邃莫测,无穷无尽。人的言,不仅有闻之于声的口语,而且有见诸于形的文字。

我们的汉字系统,不仅是口头言语的书面符号,而且是一种特殊图像;就此而言,汉字在表的体验方面,比任何拼音文字都更优越。――然而,尽管言是一种特殊的象,但言在精神活动中就突出的功能,却是著象:著精神之象和物质之象,尤其是那些不可物化的精神之象;言是象的表述。而且,言所表述的,只能是象;因为象(体验)是无形的,故不可言说;意须现为象,才能用言表述。那些原本不可物化的精神之象,必须经过言的表述,才能具有特殊物化形态。

我们耳闻目睹的,是文化,是象,言。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不在于它绚丽多彩的表层形态,而在于其文化形态,或象、言所表现的体验(意)、境界。为了同于这种体验、境界,我们必须遵循着与意象言相反顺序的言象意的途径,通透言、象,融入意的境界。

武术在我国又这悠久的历史,是博大精神的中华古典文化中一个优秀的文化分支,武术的缠身、发展紧随着种鸽中华文明前进的历程。我国传统武术一直以华夏民族生活范式的表现形式维系着民族的情感,体味着民族的风俗、伦理,构筑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多彩生活,他能使人进入一种高原的境界,得到更多的精神享受。在中华武术中勤劳的中国人民在其中加入了诸多独创元素。其中的数字就能很好的体现,在中华武术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四、结语

武术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是高校传统武术教学乃是武术星火相传的最广袤的肥沃土壤。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是我国民族体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几千年来我国人民用以锻炼身体和自卫的一种方法。中国武术往往带有思想冶链的文化特征及人文哲学的特色、意义,对现今中国的大众文化有着深远影响。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契机,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武术文化和谐内涵,寻求科学,合理的武术文化传承途径,是每一个武术文化传承着的历史责任。所以我们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扬下去,将武术传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周玉倩.浅谈数字“2”在中华传统武术中的应用.2012.

[2]王健.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华武术.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