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数学课上的兴趣教学和知识生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数学课上的兴趣教学和知识生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必须要以学生的兴趣、知识的生成为载体。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课标里可以看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一人唱“独角戏”。一定要把握住以下几点:

一、认真钻研教材,构建活力课堂

多少年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一直是教师们不懈追求的目标,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这种在教学预设上长期的“精雕细啄”,使数学课堂教学在普遍意义上陷入了这样一种状态:教者“以教为本”,习惯于从既定的教案出发,用一连串的问题牵着学生,使学生只能跟着教师亦步亦趋,被动地接受一个个数学结论。这样的课也许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但这种理念下的课堂缺乏活力,学生如同折断翅膀的雄鹰,再无法展翅飞翔,有悖于教育的初衷。

教学活动应该是生动有趣的,充满活力的。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的动态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赋予数学课堂强健的活力,构建出令人感动的精彩课堂。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它应该突破预设的禁锢,变预设为生成与建构,积极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的再创造过程,使学生在参与和体会知识生成、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长知识,增智慧,让学生在生成中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营造和谐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这说明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的核心因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催化剂。

课堂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过程,更是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交错纵横的生态系统。课堂教学是一个个鲜活生命在特定情境中的对话与交流,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互动,教师的作用在于站在教育智慧的高度,把握、调控好每一个生成性教学细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很多数学课堂缺乏魅力,不能吸引学生,单靠纪律或者奖励来维持,而不是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这样是难以长久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学完全能够获得,教师所呈现的知识生成过程早为学生所知,会使课堂变得单调、乏味,特别是缺乏思维挑战性,当然也就不能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三、强调自主学习,实现生成价值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活动空间,才能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他们的思维在一个广阔的空间里自由驰骋。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尽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时间,准许他们自主地学习、自主地思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需要师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的过程即是学生参与的过程。美国学者巴特勒也认为,教学过程只有让学生参与连续的反应才是有效的。

数学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学生喜欢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参与欲,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展,从而享受学习,快乐学习,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真实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也应该是真实的,只有真实的教育才能激发真实的情感,只有学到真实的知识才能真正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学习数学是为了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

总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注学生的兴趣,促进知识的生成,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