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投资模式理论应用于羽球拍消费者品牌忠诚度之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投资模式理论应用于羽球拍消费者品牌忠诚度之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84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0-040-01

摘 要 羽毛球运动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据统计我国羽毛球人口接近两亿人,在借助器材从事的体育运动中位列榜首。相对的,各羽毛球拍厂商竞争激烈,如何形成及维持消费者品牌忠诚度,是各大球拍品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拟透过社会交换理论中投资模式的概念作为研究架构,消费者会透过对品牌的满意度、替代品质量及个人投资程度的评估影响消费者品牌忠诚度。

关键词 羽毛球拍消费者 品牌忠诚 投资模式

一、研究背景

羽毛球是一项极集趣味性于竞技性与一体的体育活动。对于羽毛球运动参与者而言,购买一支合适的羽球拍,是参与羽毛球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一支好的球拍不但能满足使用者功能上的需求,还能进一步的能提升临场的发挥,因此选购球拍对消费者而言变成重要课题。但市面上球拍品牌种类多,同质性高,消费者选购买球拍时,品牌变成消费者选择产品重要的评估指标,品牌忠诚度的议题也受到更多羽毛球相关品牌的重视。

二、品牌忠诚与投资理论模式

品牌忠诚度能够带给企业及顾客很高的效益,不论实务界及学术界都视其为重要研究焦点。根据现代营销学研究表明,顾客品牌忠诚度增加5%能够增加企业获利率 40%~95%,增加消费者1%的忠诚度等同于减少企业10%的成本损失。因此维系顾客忠诚度是企业品牌的发展重点。

回顾品牌忠诚度理论的发展,从早期行为层面研究到消费者心理层面探讨许多影响消费者忠诚度的因素被提出讨论。目前有越来越的研究倾向于从心理层面讨论消费者品牌忠诚品牌营销研究。其中,品牌承诺的概念近年来被广为讨论。承诺的概念起源于社会心理学,用以解释为个人行为一致性的现象将相关概念应用至消费者行为中,品牌承诺被认为是消费者购买一致性的行为表现。

在羽毛球拍品牌的市场上也不例外。在国内羽球拍消费行为的研究中,有许多探讨形成羽球拍消费者品牌忠诚度的要素,如产品属性满意度、满意度、品牌形象及品牌权益、涉入程度及满意度等,不论从产品功能属性或消费者心理动机,羽毛球拍消费行为的研究在理论上及实证上似乎已臻完备,能否找到新的研究典范及解释方法,仍有许多讨论的空间。

本研究拟以社会心理学家 Rusbult (1980)提出的投资模式的架构为研究模型。投资模式是社会交换理论解释人际互动的模型,认为个人维系关系的承诺会到满意度、替代品质量及投资程度所影响,进一步影响关系持续与否的模型。同时投资模式还指出指出个人关系承诺的形成,会受到满意度、替代品质量及个人投资程度的影响。该理论同时指出,由于个人会对关系大量投资且缺乏可用的替代品,所以会形成退出关系的成本。我们将投资模式应用于消费者对羽毛球品牌的品牌忠诚认知,将会得到以下结论。

三、结论与建议

(一)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球拍厂商最主要的任务。羽毛球拍消费者满意度对品牌承诺有显著预测及解释力,满意度仍是最主要的因子,高满意度等于高转换障碍,当消费者对特定品牌感到满意时,对于其它品牌的球拍的认知就会降低。当消费者对特定品牌有高满意度时,会形成较高的购买意图及认同依附的心理,也就是品牌承诺的概念。

(二)降低球拍消费者对替代品牌的认知。由于消费者对于替代品牌的认知而下降。理论上,当消费者认知到较少的替代品时,会倾向维持品牌承诺。要降低对替代品牌的吸引力,如同之前所提到的,消费者满意度的提升及维持是重要的考量要素,球拍厂商应让公司提供更好的产品及服务,及提供更具特色的产品,同时随时注意市场动态及消费者对替代品牌的认知,了解整个市场动态,提供更具竞争力的球拍产品。

(三)投资程度是投资模式中重要的概念,当消费者对特定品牌投入一定程度的资源,会形成有形及无形的转换障碍,在羽毛球拍消费者的研究中,投资程度对于羽毛球球拍消费者品牌承诺有显著的解释力及预测力,表示消费者会由于投入较多的资源,形成购买特定品牌的承诺。

(四)增加品牌的附加价值,如品牌形象的建立等,在投资程度的概念中,不但有实质上资源的投资,心理上的投资,如反应个人价值及自我风格等,可以透过相关广告营销策略,增加品牌的附加价值。目前国内羽毛球拍品牌仍偏重球拍功能,未来应进一步建立品牌象征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江林.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学[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99-243.

[2] Assael. Henry. Consumer Behavior and Marketing Action[J].Business Strategy.2011,34(1):490-495.

[3] 耿黎辉.产品消费情绪与满意的关系研究[J].软科学.2007(05).

[4] 刘玲,吕庆祝.我国体育企业营销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08).

[5] 余广鑫.基于需求特征的体育用品营销策略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