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研究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研究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受招生规模扩大和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研究生就业困难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研究生群体中普遍存在接受就业指导不足、就业期望值偏高、就业准备不足、自主创业意愿和能力不强等问题。研究生就业工作在推进过程中也遇到瓶颈,存在各级部门重视不够、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导致不少工作难于落实,工作精细化无法实现。本文就高校研究生就业工作中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就业;问题;对策

当前,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过去研究生的数量少,找工作是“皇帝女儿不愁嫁”。受高等教育普及和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如今研究生就业已经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就业压力逐年加大。随着招聘程序的逐渐规范,应聘者需要经过笔试和面试,部分研究生求职受挫,不是因为其能力不足,而是败在求职技能上。用人单位也反映,研究生普遍缺乏就业指导,许多研究生甚至不知道简历该怎么做。本文针对研究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从研究生角度看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

笔者于2014年10月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某高校(以下简称A校)非在职研究生展开调查,了解该学校就业指导与服务的现状及就业状态。发现以下四个问题:

1.接受就业指导不足

研究生群体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不少人临近毕业依然不清楚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或是着手找工作时才发现心仪的工作方向所要求的硬件已来不及准备。调查表明:有比较明确职业生涯规划者仅占35.6%,做过专业职业生涯规划者更是屈指可数,只有5.6%。

毕业研究生对就业形势与政策了解不够,就业技能不足。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3.5%和15.7%的毕业研究生对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比较了解,4.3%的毕业研究生对创业政策比较了解,对本专业就业情况了解的人相对较多,但也只有50%。研究生群体中大多是本科毕业直接读研,没有择业阅历,大部分学生本科期间不重视就业技能学习,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对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和组织的就业活动参与热情也不高,错过了提高自身就业能力的机会。调查发现:只有14%的学生在研究生期间上过就业指导课,在就业指导最常涉及的15项内容中,包括职业目标确立、笔试、面试、求职经验、公文写作等,仅“简历制作”一项受过指导的人数过半。

2.就业期望值总体偏高

有94.3%的研究生计划在大城市就业,其中首选北京的人超过一半。北京市另外一项调查显示,这一比例高达68.4%[1]。虽然北京市的落户指标逐年锐减,作为高校就业工作者却感到研究生留京的热情有增无减,相当一部分人坚持要找到一份能解决北京户口的工作。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愿意到县级及以下地区就业的比例只有0.2%。

研究生进入体制内单位的意愿较强,比例高达81.3%,而从A校往年最终就业情况来看,进体制内单位的比例仅在50%~60%之间,二者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研究发现:想进科研单位(包括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比例较高,达到了总人数的41.5%,其中硕士为39%,而A校近三年来最终就业的数据显示其最高值也仅有14.3%。调查中有63.4%的研究生要求起薪在五千元以上;而据A校另外一项针对已签约学生的调查结果,研究生毕业生的平均起薪是4,942元,月薪低于五千元的占到52.8%,可见研究生对起薪的期望与实际相比偏高。

3.普遍存在就业准备不足的问题

研究生群体就业意识不强,就业准备时间较为延后,往往错过最佳就业时期。较重的课业压力、论文压力也限制了研究生进行实习及准备就业的精力。调查发现:截至2014年10月,仍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从未有过实习、笔试和面试的经验,不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或者从未接受过就业指导,另有5.3%的研究生什么准备都没做过。

4.自主创业的意愿和能力不强

近两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创业工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目前研究生群体自主创业的比例仍很低。多数人缺乏创业意愿,创业氛围不浓厚,个别有创业想法的学生也由于缺乏相关经验、资源和能力,或者不了解相关政策,最终选择先就业。

从研究生就业工作自身看存在的问题

1.各级部门对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一直以来,研究生就业工作都不太受重视。过去因为研究生规模小、人数少,就业不是问题。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迅速扩大,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凸显。200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人数是9.1万人。2014年,研究生招生人数是55.5万人,足足翻了6倍。因此,以往那种被动等待、把就业工作等同于办理就业手续的工作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研究生就业的实际情况。

然而,这一问题尚未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各级就业工作会议及下发的文件针对的对象通常是“大学生”,鲜少提及研究生。“大学生”通常被认为是本科生的代名词。研究生从招生、培养到就业,各个环节复杂多样,这也使得在具体工作中不能完全采用对待本科生的就业方式、方法对待研究生。因此,会议和文件的精神往往传达不到研究生就业部门,或是落实的情况不佳。例如:2007年,教育部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要求将就业指导课设成必修课,并对课程性质、学分、内容、师资等作了具体要求,以此快速推动就业指导课的发展。但至今只有少数高校开设研究生就业指导课,并且在课程性质、目标、内容等方面做法均不一致。

2.高校中研究生就业工作专职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各高校要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四到位”,北京市也提出了“校级专职就业工作人员与各层次应届毕业生总人数比不低于1:500,有条件的高校要配备院系级专职就业工作人员”[2]的要求。近年来,各高校研究生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部分高校已达到上千人甚至数千人的规模,而校级研究生就业专职人员仅有一名,主要精力都在手续办理和日常咨询上,研究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的精细化、科学化难于落实。院级就业人员身兼数职,日常琐碎的工作占据了这些教师大部分时间,不能有效地对学生开展分类指导和“一对一”的帮扶。许多高校由于就业工作人员的职位、职称评定等问题没有制度上的规范和保障,导致人员流动过快。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研究生就业指导的日常业务不规范、工作缺乏连续性,影响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此外,要想做好就业指导工作,需要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背景,而就业工作者的学科背景多种多样,其中保研辅导员还占一定比例,他们既没有研究生学习经历,也缺乏求职经历,这就要求就业工作者们在接手工作后进行长期的、系统的学习。然而,由于学习资源有限、身兼多职、流动性大等原因,他们多数缺乏专业训练,导致在帮助学生认识外部世界、科学规划职业生涯等指导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

3.研究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尚不健全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内容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就业指导课程、就业指导活动、就业指导资料、创业指导、就业咨询服务、就业手续服务、就业信息服务、就业市场建设、就业困难帮扶以及基层就业项目服务等。目前,研究生就业工作已经基本涵盖了以上内容。但是,其体系仍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多项工作未深入展开,就业指导活动多停留在小型、零散的活动,就业指导课只是蜻蜓点水,且市场建设力度不够等;二是指导与服务的有效覆盖面小,该有的内容虽然都有,但受就业工作人员不足、学生自身主动性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受益的学生数量很有限。

对策与建议

1.各级部门要更加重视研究生就业工作,加大投入力度

研究生就业工作,离不开顶层设计和自上而下的推动,明确发展方向并给予制度上的保障,让高校在开展研究生就业工作时也有据可依。各级部门要加大投入力度,确保研究生就业工作的“四到位”落到实处;要对研究生就业工作人员的专业上升空间进行制度设计,为增强人员稳定性、提升队伍整体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高校要推动研究生就业工作队伍专业化与多样化发展

就业工作不是简单的管理工作,而是具有较强专业性的工作。高校应鼓励和支持就业工作者参加专业化培训、不定期组织交流学习,以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与此同时,可以适当引入校外专业的就业指导团队,开发适合学校的就业指导讲座与课程,直接面向研究生开展就业创业的指导与咨询。导师是研究生人生路上的 “引路石”,在学科领域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同时在相关领域又具有较大的社会资源。学校应发挥好导师在研究生就业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对研究生导师进行就业指导技能培训,提升研究生导师就业指导意识与就业指导能力;定期组织开展研究生与导师就业交流的沙龙,搭建研究生与导师交流的平台;把研究生就业情况纳入导师的招生指标分配和年度考核,激励导师发挥好研究生就业的引导和帮扶作用。还可以通过导师联系优秀校友,建立资源库,把他们的职场经验与优质企业资源引入校园,也为研究生创造更多实习、实践和就业的机会。

3.高校要加快研究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建设

高校研究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应该朝着两个方向发展:

一是朝着全程化方向发展。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不能只面向毕业生,应该从入学时开始,渗透进入学教育,穿插到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中。例如:可以在入学教育中安排就业专题,介绍就业创业形势和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可以在课程设置中加入实践环节,或者根据需要开设若干门与就业创业相关的选修课或讲座等。高校要加强统筹规划,协调相关部门做好研究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体系的整体设计。

二是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研究生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涉及已经比较全面,将来需要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加扎实和细致,更加符合研究生的特点,更加契合学生的需要,并在提升指导与服务的有效覆盖面上狠下功夫。高校要深入推进研究生就业工作二级管理体制建设,学校层面应做好整体设计、适当放权、适时把关,学院层面应加强责任意识和主动意识,将研究生就业各项工作更加有效地落实下去。可以依托学生组织开展多彩的校园就业活动,作为研究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补充。充分发挥研究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尤其应调动学院一级学生组织的积极性,通过就业论坛、讲座、创业讲堂、校友访谈、参观走访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强化研究生的就业意识。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不断拓展研究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在不断加强传统媒体建设的同时,利用好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让就业相关信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提高信息的覆盖面与接受度。

4.要依托高校产学研平台,鼓励研究生自主创业

应鼓励毕业研究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引导和鼓励学生依托高校科技产业、科研基地、创新平台,结合学科专业和科研项目的特点,将科研成果、科技发明、专利等转化为创业项目。

5.高校要加强思想引领,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0]11号)中明确提出要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他们结合国家需要和自身所长,到基层、西部和国家重点行业去建功立业。高校应依照相关政策,结合学校情况,制定配套政策,通过宣传、咨询、引导,形成良好的就业导向。

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成为了高校不可忽视的重要群体。研究生就业质量不仅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也将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产生重要影响。各级相关部门应该把研究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有效解决当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着力排除其中的障碍,在稳定就业率的同时,真正提升研究生的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2014届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R]. 北京: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2014.

[2]雷励. 研究生就业指导实践模式探索[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3(8).

[3]京教学〔2014〕1号,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14年北京地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Z].2014-01-06.

[4]张燕燕, 唐柏林. 关于研究生就业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J]. 学理论, 2013(11).

[5] 陈静昕. 研究生就业 辉煌不再如往昔[N]. 中国商报. 2012-11-20(10).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