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淡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在现代服务中的作用与地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淡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在现代服务中的作用与地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当前我国的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己经初具规模,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队伍迅速壮大。但在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已日益突出。本文首先探讨了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在现代服务中的作用,然后论述了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然后提出了完善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的措施:完善硬件设施、加强市场管理,加快市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积极培育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发展批发、创新交易方式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团队建设。

关键词: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 和谐社会 可持续发展

信息物流与专业技术作为现代技术的主要内容,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正逐步向农业领域全面渗透,必将在农业现代化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己经初具规模,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队伍迅速壮大。但是在加速农业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已日益突出。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在现代服务中的作用与地位,现报告如下。

一、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在现代服务中的作用

(一)促进农业经营管理现代化

从主体来看,当前我国农民经营管理素质较差,科技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市场意识,基本凭经验决定生产经营的种类与数量。从农业活动本身来看,农副产品生产具有周期长、分散化的特点,这使农副产品供给、需求价格形式往往缺乏连续性,容易形成“断点”和“盲点”。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按照市场需求选择生产和合理销售自己的产品,发挥自己的优势,达到利润最大化,实现微观决策的科学化,可以使政府把握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力度,增强政府引导农业结构调整的能力,达到有效指导农业生产经营的目的,实现政府宏观决策的科学化。

(二)促进农业物流现代化

农业市场化要求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去认识、指导农业的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过程。比如杭州果品集团有限公司在新市场开业前期我们就开始了引进在省内外有影响力的进口水果经销商和台湾水果经销商。利用公司的果品专业优势和在果品行业中的良好信誉,大力引进全国各地的时令水果,从而达到了新市场“以经营中、高档水果为特色的专业果品市场”定位。经过两年多来的努力,特色商品的经营辐射面已扩展到江苏、安徽两省的部分地区。特色商品的全年销售额占总销售额30%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明显。特色商品经营有效的拉动了其他水果的销售。新市场开业以来当年销售比老市场翻一番,达到12.5亿元,2009年在这个基础上又增长了40%,全年销售总额为17.4亿元,企业利润创历史新高达3000万元。通过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抓好特色商品经营才能体现市场特色,只有具备特色的市场才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后劲。

(三)推进农业主体现代化

农民是农业的主体,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农民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近几年,我国农民增产不增收,其根本原因还是由于技术信息和供求信息匮乏、滞后造成的。技术信息滞后,造成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品质差、技术含量低、没有市场竞争力;而供求信息不灵敏,使许多农民在生产上只注重数量,产品的品种、质量和结构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致使农副产品供求脱节、结构失衡,造成了只有数量没有效益的后果。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的使用则可以使市场交易双方直接联系,取得第一手市场信息资料。有了及时、准确、全面的市场信息作为生产经营决策的基础,降低了市场风险,增大了交换过程的获利机会。

二、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市场内部组织结构不合理

目前市场整体上尚未完全形成大规模的运行机制,这就造成了各市场不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进行整体规划和有效组织,以至于批发市场力量分散,小型化、低水平重复的课题多,农业科技投入产出率低。

(二)缺乏有效的技术投入中介

我国目前的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存在分散化、不规范、规模小、隶属关系较为混乱等问题,而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市场缺乏动力集成机制

动力集成机制是指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的动力来自参与各方能通过这种转化达到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其动力源包括利益的引力、外部环境的推力和市场发挥自身职能的驱力。利益的引力是指参与成果推广各方可以通过转化活动获得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在现阶段且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政府的推力在这方面的投入还存在很大不足。

三、完善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的措施

(一)完善硬件设施,加强市场管理

多年来我们在市场经营和市场管理的工作中体会到经营和管理就像人的左手和右手,相互之间不能有所偏废。我们在新市场建设中十分重视市场管理模式创新工作。重点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信誉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配合公安、工商、税务、卫生等政府职能部门,受理各种治安案件,经济案件,受理买、卖双方客户的投诉,形成了一个以市场为主体,公安协防、工商巡查、卫生监管、群众监督为一体的市场管理、服务、信誉保障体系。有力地打击黑恶势力操控市场的企图,查处了不法商人制假卖假,不卫生食品进入市场等不法行为。从而提高了市场服务水平和信誉。建立果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对进场供应商实行凭本人身份证、自产自销证、植物检疫证等必备证件登记制度,做到“一户一档”。实行采购商凭身份证办理会员交易卡制度,及时掌握商品的流向,做到出售商品可追溯,有效保障了食品的安全。市场设立农残检测室,对进场销售水果每天进行12批次的抽查检测,对检测不合格的商品及时依法处置。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市场把规章制度与买、卖双方的行为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所有在市交易的客户都必须遵守市场交易公约,与使用冷库的客户签订治安、消防责任书。做到管理不留死角,管理有章可循。通过市场管理模式创新,营造了平安和谐的市场内部关系。

(二)加快市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

我们要依靠科学技术,创建市场电算化交易结算系统。在新市场建设中投资500万元建成“浙江第一、全国领先”的电算化交易结算系统。该系统把繁杂的十几道手工操作流程简化为一次性信息输入,多环节信息共享的计算机服务平台。开创了市场新的交易模式,使交易变得更加安全、便捷、可靠,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买卖双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POS机的使用,一次刷卡即完成交易,避免了采购商因进货携带大量现金而带来的不安全因素,避免了频繁出现的假钞给市场和供应商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新的交易模式给我们长期坚持的“制”带来强大的生命力,市场的利益与买卖双方的利益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三)发展批发,创新交易方式

市场经营模式定位直接反映出市场主办方的经营理念,我们在确定经营模式时首先的是如何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组织机构优势和专业人材优势。我们确定的“制”经营模式是建立在企业的社会责任、公众信誉和果品专业的基础上的。它不同与租赁式市场之处是能够比较好地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能够比较好地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之后所形成的大流通趋势,能够比较好地保障市场交易的公平、公正,保护生产者、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利益。我们在抓好特色商品的同时,始终不忘作为供销社系统所属企业的本。多年来我们坚持为果业生产服务,为果品流通服务,公司在龙泉、兰巨乡、桐山村建立千亩水果示范园,比较好的带动了当地的水果生产,今年被规划为省农业厅在龙泉设立的精品农业园区中的精品水果园、今年公司还专门聘请了一名水果生产专家做顾问。帮助解决生产技术问题,提高果园管理水平,培训当地果农。

(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团队建设

我们公司有半个多世纪的企业文化积淀,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如何延续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我们通过各种社会的、企业内部的重大活动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团队建的载体,不断加深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感,不断提高团队整体素质,规范员工的行为方式,完善和强化企业制度。(1)以创建品牌市场为载体,丰富企业文化内容。企业文化是是企业之魂,一个没企业文化的企业是不可能得到社会认同的。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十分重视品牌建设工作,我们品牌的根在果品流通,流通的源在特色商品的经营和全方位的服务管理,品牌是建立在信誉和责任的基础上的。在由杭州市品牌办和《杭州日报》社主办、市主办、市经委、市建委、市旅委、市贸易局、市外经贸局、市城市品牌促进会联合举办的由杭州市民投票产生的“第二届我心目中的杭州品牌”评选活动中,在100个参选品牌中杭州果品集团有限公司是市场类唯一入选的品牌并最终进入10强。企业品牌得到了社会认同,珍惜企业品牌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责任。(2)以创“四星级文明规范市场”为载体,加强企业制度建设。市场制度和制度执行力是衡量文明市场的砝码。我们在“创星”活动中,一方面展示市场的优良传统,按照时展要求和“星级市场”标准完善市场制度。另一方面加强教育,举办多种形式的座谈会、讨论会、青年员工培训班等加强大家对“创星”工作的认识。为配合“创星”活动,公司团委专门组织,为创星活动做了大量工作。通过一系列活动,加强了员工对企业制度的认识度,有效地提高了制度的执行力。“创星”活动成为企业制度建设和企业团队建设的动力。现在公司制度定了各项制度53项,涵盖了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做到了各项制度责任到人,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通过企业团队的共同努力,09年我市场被浙江省工商局评定省内唯一一家从事农副产品批发的“四星级文明规范市场”。

总之,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在现代服务中的作用与地位重要,但是时展又给我们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要在企业得到发展壮大的同时,更多更好地开展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工作,为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承友,王淑华.建立激励体系推动企业技术创新[J].科学研究.2009

[2]张贵,苏志炯.技术创新动力的新发展观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1,1

[3]张淑芬,徐洪林,庞红.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研究[J].现代情报,2010

[4]牛文娟,周玉芝.我国农业信息化服务的发展与前景[J].图书馆理论与实战,2009

[5]张家麟,蒋金富,凌莲莲.论农村信息化建设与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J].农业科技管理,2006

[6]李应博,乔忠,彭影.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科技人才保障体制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2

[7]陈玉光,孙洪丽.依靠科技进步,增加农民收入[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8]赵锦域.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对策建议[J].农业科技管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