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利用数学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利用数学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美能陶冶人们的情操,增长人们的智慧,同时也是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目标所确定的文化素养的要求。然而多数教师和学生在上数学课时都不会把数学与美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学生一提数学总是感到枯燥乏味,很多学生更是畏惧数学,对数学产生了一种抗拒心理,以至于失去的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影响的素质教育的发展。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广大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古希腊有句名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不仅有逻辑美,而且有奇异美;不仅形式美,而且内容美;不仅思想美,而且方法美。简洁、匀称、和谐美等随处可见。下面就谈一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利用数学的美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一、数学中的几何构图美

几何内容包括直线、线段、射线、角、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体、正方体、球等,这些图形都有美的因素。直线表现刚劲有力,曲线表现轻快流畅,三角形中不泛对称之美。这些图形本身都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则,遵循它们的特点和规则 教给学生一定的作图方法,画出的图形是美的、漂亮的。特别是教材中镶嵌一节的教学,更应该让学生认真欣赏,亲自动手设计图案,引起学生对美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启发学生的平面思维以及立体思维,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及创造力有重要的帮助。

二、数学思维中的抽象美

数学所处理的抽象的量,是脱离了具体事物内容的用符号表示的量。它可以成为任何一个具体数的代表,但它又不等于任何具体数,比如N表示自然数,它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分不清是0,是1,或者说是100。

“知道”中蕴含着“不知道”,“具体”中充满了“不具体”。再如方程中设的未知数x,其他相关的量都可以用x表示出来,体现了“未知”中含有“已知”,“已知”中充满了“未知”,这也正是体现了他们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同时也体现了简洁美。激励学生努力地追求、探索。

三、数学证明中的严密美

在数学中,每一个公式、定理都要严格地从逻辑上加以证明后才能够确立。数学的推理步骤要严格遵守形式逻辑的各种法则,以保证结论的准确无误。比如:证明三角形全等,就要根据已知条件,将证明全等所缺失的条件证出来,从而才能证出两三角形全等。从书写形式上,学生就能感觉到推理过程的严密美。圆周角定理的证明,要将圆心在角的内部、在角的边上、在角的外部三种情况分别进行证明,这体现了证明的严密,让学生体会美的存在。

四、数学探索中发现美

美妙的感觉需要内化、培养,所以教师不仅要自己深入体验,同时也要多给学生一些创新、探索、发现的机会,体现发现真理的快乐。例如几何学习中,三条高线、三条中线、三条中垂线,三条角平分线都交于一点,这是十分美好令人惊奇的结果。再比如,通过分析杨辉三角的结构,让学生感受到数字的对称图形揭示的神奇的规律美。

每一个学习数学的人都曾感受到那样的时刻,一条辅助线可以使无从下手的几何问题豁然开朗,一个式子变变形使百思不得其解的不等式证明得以解决。这些会使学生觉得数学妙不可言,这种美妙的意境,会使人感到天地造化数学之巧妙,领悟到其中之欢快,从面被数学所吸引,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五、数学的至善至美

数学是真、善、美的统一体,如勾股定理,任意一直角三角形三边a、b、c(c为斜边)都满足c2=a2+b2,又称毕达哥拉斯定理。其证明方法有370多种,这也是一种对完美的追求。所谓“勾三股四弦五”,即整数3、4、5,当a=3,b=4,c=5时满足c2=a2+b2,这样的整数组有无穷多,又称勾股数。人们由此得出勾股数的通式:a=m2-n2,b=2mn,c=m2+n2(m、n为正整数),这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

六、感爱生活中的数学美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课不仅要带领学生们走进“数”的海洋,还要再现生活数学的美丽图景。教师在教学时,要立足学生生活环境,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使他们从实际中体验数学之美,学生便能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身临其境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数学源于实践,和大自然、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数学教师还应当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上去认识数学美、发现数学美。在我们生活的周围,造型各异的建筑结构就是运用数学中几何图形与代数公式设计建造而成的,许多自然景观无不与数学中的几何图形相联系。通过对大自然的认识,可以使学生产生探索数学的激情,令学生在感知审美对象的基础上引起情感反应,产生积极联想,从而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正因为数学中蕴涵着如此众多的美学因素,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目的、有层次的展现和欣赏数学美。以美启智,以美启真。用数学美自身的特点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