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转变教学方式 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积极践行新课程理念,探索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激活学生学习化学的原动力,在高效课堂的构建中提升学生的化学素质.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新课程理念的贯彻执行离不开课堂教学,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是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切实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举措.多年的高中化学教学,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探索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对于构建化学高效课堂尤为必要.
一、激活学习的原动力,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好学、乐学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是推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化学学习的原动力就是爱化学.那么如何才能让高中生爱上化学、爱学化学呢?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水平是关键.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促使学生自动自发的探究学习,事半功倍.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时可以创设丰富多样的情境,如实践情境、问题情境、悬念情境等来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学习有机物“酚”时,课前先提出问题,“苹果还没吃完为什么会变成褐色”,学生好奇心被激发,然后引起下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就能解开这个问题”,学生了解到苹果中的酚类化合物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醌类化合物从而变成褐色,然后让大家思考如何避免苹果变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再如,讲焰色反应时先向大家播放北京奥运会烟花场景的视频,提问,烟花所形成的“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效果令人震撼,你知道它是如何形成的吗?下面老师也来个模拟烟花实验,学生们面露惊讶之色,议论纷纷,课堂气氛逐渐浓烈起来,学生的探究热情被激发,学习效率自然上升.
2.结合实际,激发学习动机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教学,使化学回归本源,回归生活,以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水平,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成为一个乐学者.例如,
“电解质”一课的教学中,可先让学生上网查阅“电解质与生命”等相关资料,收集运动饮料的标签,找出其中含有的电解质.课堂上教师向学生介绍如何自制运动饮料 :找几只空的干净的矿泉水瓶,按每100 mL水中放6%~7%的糖(最好选用添加了维生素的葡萄糖,超市有售),1%~2%的盐,感觉微甜或微咸就可以了,这种自制的饮料经济有效.这样能够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化学学习的潜在价值,感受化学的无穷魅力,从而增加探究欲望,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为高效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用活化学实验,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特别是在中学化学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原理知识、培养实践能力、探索科学真谛以及提高化学课堂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课题,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胆设计方案,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利用团队协作的方式,自己研究讨论、分工合作、动手实践,最后进行交流,让学生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评价.评价时,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的讨论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要先肯定学生的创新精神,保护好学生的求知欲.对于学生探究活动中出现的不同层面的问题,要及时给予引导、启发、点拨,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的同时开发创造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虽然有许多优点,但它绝不是一种完美无缺的方法.由于课堂教学有多种因素制约,许多探究活动无法开展,因此课堂上只能适度探究,课外实验探究就成为其延伸和补充.如在讨论钢铁的电化学腐蚀时,要达成这样的共识:钢铁表面吸附的水膜酸性较强时发生析氢腐蚀,水膜的酸性很弱或呈中性、碱性时则发生吸氧腐蚀.学生容易产生这样的疑惑:到底酸性多弱(pH在什么范围内)才发生吸氧腐蚀.我让化学社团课外去实验探究析氢和吸氧腐蚀的pH范围,这样既解开了学生的困惑又提高了其科学探究能力.这种创新的化学实验教学方式,让充分探究成为现实,大大提升了化学教学的实效性.
三、支架式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支架式的教学方式能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使之三位一体,互为促进,从改变学习方式来提高教学有效性.
支架类似于建筑中的脚手架,实质是将已有知识当做学生的脚手架,通过这种支撑作用,帮助学生智力发展到更高水平.教师首先将教学内容分解,创设情境,搭建好脚手架,引导学生沿着“脚手架”逐步攀登,随着学生学习经验的不断积累,教师逐渐放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脚手架越来越简约,直至不需任何支撑,学生能够自己探索前进为止.
支架式的教学主要由以下环节构成:首先,搭建脚手架.围绕一定的学习主题,以某一个核心概念为中心进行展开,建立概念框架.其次,创设情境.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问题高于学生水平又能引起学生兴趣,而且具有启发性,可以让学生自我反省.再次,探索过程.开始探索时教师可以针对性的给以一定提示、点拨、指导,然后让学生自行分析.教师要把握课堂主线,引导学生沿着给定框架不断攀升,避免课程发展不受控制.随着探索的不断深入,学生经验慢慢累积,教师逐渐放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不需要扶持按照正确方向向上攀升.然后协作学习.协作包括师生、生生之间相互合作.教师作为合作者及参与者,与学生共同讨论,接受质疑,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最后,效果评估.评价学生的表现、参与精神、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巩固知识总结经验,激发学习动力.
可见,支架式的教学能让教与学相长,它不但能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更主要的是全面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 还学生以学习主动权,让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转为自主、 探究、 合作,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让课堂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四、加强观念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冯•劳厄说,“教育所给人们的无非是当一切学过的东西都忘记后所剩下的东西.”可想而知,若干年后学生在高中学习的很多化学知识都会随时间流逝而忘却,但根植在他们思想中的化学价值观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却会受用终生.可见基于化学观念的课堂教学,是定位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具有远大的效益;是超越知识的教学,具有永恒的教育价值.
化学的核心观念有微粒观、分类观、变化观、平衡观、实证观、元素观、结构观、化学价值观等,这些基本观念都是科学家探索世界的心血和智慧的结晶,具有超越课堂之外的持久价值.教师要在教学中要将基本观念溶解,提炼其逻辑价值,变知识型教学为观念型教学,使教学充满思想,充满创造.如沉淀溶解平衡的教学中,以几个驱动性的问题和实验探究作为推手,让学生运用微粒观、变化观、平衡观来定性和定量分析沉淀的溶解、生成和转化的本质,建立解决沉淀溶解平衡的一般思路.学完沉淀溶解平衡的知识后,再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探究解决蛀牙原因及牙齿的保护、水污染治理等实际问题,这样既深化对沉淀溶解平衡理论的认识,形成应用沉淀溶解平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切身体会化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感受化学的无穷魅力,形成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化学价值观,产生了不可预估的效果.
总之,高中化学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不断找寻策略、解决不足、弥补遗憾,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了一次又一次的提升和飞跃,让学生的化学素质有了一次又一次的提高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