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金口”不开≠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金口”不开≠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新课程改革以后,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出现了一个错误的理解。新课程反对传统美术课上教师进行“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主张在课堂中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给他们机交流、讨论的机会。结果很多美术教师就在教学过程中完全不讲授,采取“放纵”的教育方式,那么学生在课堂中就会毫无目标,盲目讨论,根本完成不了教学要求。

关键词:精讲;核心;学;练;多少

新课程改革以后,很多美术教师追求全新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似乎特别忌讳“讲”,甚至不少教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原则。特别是在评优课、示范课、比赛课上,教师特别注意做到少讲或者不讲,想方设法让学生展示,让学生多讲、多活动,还美其名曰是“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等。这种做法真的是把课堂交给学生了吗?新课改理念下的美术课怎么上,是一个需要思考、探索、研究和总结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也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讲什么

1.精讲、少讲,给学生机会和时间

学生的发展是新型教育结构中的核心问题。在教育实践中,要全面把握和贯彻学生终身发展的理念。新课程改革后,摒弃了以往系统知识的教学内容和单纯的基本功训练,倡导教学的开放性和生成性,注重学生的兴趣、经验和体验,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这些教学观念正是学生终身学习所需要的。

近几年的新课程改革后,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用接受的方式学习,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探究原因和实践活动中学习,学习基础知识、必要的技能,从而达到创新的高度。为此,我们美术教师要注重学法的指导,注重对学生搜集和利用各种渠道的信息能力的培养。不管是知识的学习,还是技能的传授,都要克服传统教学中教师“满堂灌”的形式,要少讲、精讲,给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和时间。如,在课前教师针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学生要掌握的一些技能,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课前先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寻找答案,发掘内容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积累。这里包括知识的积累、资料的积累与问题的积累。通过这种“课前积累”的“自由探索”,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自己去开启知识的大门。

案例:13册《走进古人的生活》一课中,内容广(涉及衣、食、住、行),图片多(有十多张)等特点,提前两周就向学生提出了准备的内容与要求:

(1)请了解中国古代人类穿着的类型和特点。

(2)请了解中国古代人类饮食文化及所涉及餐具的类型和特点。

(3)请了解中国古代人类住所及家具的类型和特点。

(4)请了解中国古代人类出行的交通工具的类型和特点。

将这些内容分配给四个小组分头进行,每个小组内部也要做到分工明确。在做好本组内容准备的同时,鼓励对其他组分工的内容有所了解,以便在课堂上提问。可以让学生收集相关的图片、照片、实物等,并把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类,以便在课堂中就这些问题及时和同学讨论,寻找正确的答案,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首先让每组学生根据自己所寻找的资料来谈谈古代人类的衣、食、住、行有什么类型和特点,其中有组学生问我:“为什么在唐朝以前中国人不坐凳子?”就此问题,我让大家先讨论、交流,最后在大家没有一个明确答案的时候,我精准地介绍了原因以及凳子的发展历史。在此期间,我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回答学生的问题时尽量精辟而准确,给学生一个参与学习的机会。

2.讲核心、关键、盲区

很多新上岗的教师喜欢把教材上的内容“事无巨细”地讲授给学生听,自认为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他没有考虑到内容是否太多,学生是否能在一节课中接受你所讲的知识。那么是不是教材上所有的内容都要由教师来“讲”并且要讲深讲透呢?我觉得,不是。在课前,我们必须对学生的年龄、性格和接受能力有所分析和了解,然后对教材中的内容认真研究,发现重点和难点,寻找本节课的核心和关键,哪里是精髓,哪里是能力的“生长点”和思维的发散点,哪些又是知识的盲区,哪些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哪些又是需要在课堂中对学生适度提示的……总之,凡是能由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解决的问题,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寻找问题的答案,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凡是产生了新的问题和看法的,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对话和交流达成共识。

案例:14册《人类的朋友》一课中,通过了解多种动物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等,用各种线条的形式创作动物的形象,让学生在创作的时候感受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友情。在这节课中,我觉得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是有很大的童心和爱心的,所以即使家中没有养宠物,也必定多少了解一些宠物的习性。所以,在课上,我并没有详细介绍每种动物的特征和习惯,而是请几位家里养宠物的学生,简单介绍了一下家中的宠物。而本课的核心和关键是让学生仔细观察每种动物的姿态,以及用什么样的线条来创作,但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他们没有考虑到的一个盲区。此时,我就打开课件中的几种具有代表性动物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和讨论,最后得出一个准确的答案。如,绵羊身上有浓密的细毛,我们就可以用小曲线,牛皮肤质感较硬,我们可以选择粗直的线条,而画老虎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老虎身上的斑纹……

二、讲授的几个关系

讲授是建立在师生双方互动的基础上,以教学内容为媒介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完成教学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是主体,具有主动积极性,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潜能,在运用讲授技能时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讲与学的关系

我个人理解的“教学”就是老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师的讲授为的是能增进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学生分析作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技能为目的。所以,教师一定要熟悉教材内容,并对教材有深入的研究,深化领悟教材的中心思想和主要目标,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内容理解、深化,并最终进行创新,在此基础上,教师发挥了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必定会有学生发现问题,并感到困惑,需要教师的解答。这就对教师的讲授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促进教师对教材、教法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在教学16册《边吃边看的艺术》一课中,介绍中国古代茶具的历史时,我逐步介绍了茶具每个时代的特征、发展。结果,有一位学生提出:“中国的茶具只是餐具中的一部分,教师能不能介绍一下中国其他餐具的发展历史和每个时代的特色。”当时我的确是被“问倒”,随即表示老师确实是了解不全面,并及时向学生提出来要进行比赛,我和学生下课后一起搜集中国餐具发展历史,下节课的时候来演示谁搜集的材料全面。通过这节课,让我对学生的需要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认识到自己在课前准备的并不是很充分,但我及时提出的竞赛却赢得了学生的喜欢,刺激了他们的求知欲,因为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都有“好胜”的心理,所以,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我刺激了他们的求学欲。

总之,教师的“讲”是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学”,没有教师精心的“讲”,学生会感到困惑,只能在黑暗中摸索着学习,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另一方面,学生的“学”又会反过来刺激教师的“讲”,所以,两者是对立统一的。

2.讲与练的关系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都有这样一个特点,甚至可以说是“通病”:前半节课教师讲,后半节课学生画。这样就突出了问题,即在前半节课中,教师讲了很多知识点或者内容,学生还没来得及完全消化,就开始创作,那么在创作中,必定会暴露一些问题。一般来说,“讲”是语言的信息,“练”是技能的发挥。在两者的关系中,讲具有引导性,是对某一个知识点的教学,而练是对某个知识点的巩固、提高、消化。新课程改革以后,我觉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讲一个知识点,马上让学生开始练习,待巩固后开始新知识的讲解。

案例:在听我们学校美术老师的一节公开课中,他讲解的内容是高中国画山水画。这位教师就一改传统,他一开始介绍了书画工具,然后让学生欣赏了一些大师作品,并分析了里面山水画的画法,之后他自己开始示范怎样画树,示范结束后,马上让学生也实际创作,学生完成创作后,又开始讲解流水的画法,再让学生练习,一节课下来,学生对山水画中的植物和流水的画法都基本掌握了,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十分出色。

重视讲与练的关系,意味着在实际教学中必须重视“有准备的练习”和“练习的可行性”。

3.多与少的关系

在教学中,如果对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教师还在反复的,不厌其烦的讲解,必定会让学生厌恶。在课前,我们必须考虑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现有的知识水平,对于学生自己能够理解的,尽可能地点睛之笔的介绍,如果是教材中的重难点和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我们必须要多讲,讲深入,讲透彻,尽可能地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情感氛围,让学生想学、乐学。记得有次出去听课,两节课都是13册的《当一回蔡伦》,第一位教师介绍了蔡伦的生平,又滔滔不绝地描述了蔡伦是怎么发明纸的,她自我感觉十分的详细,结果下面的学生明显表示出不耐烦的情绪。第二节课时,另一位教师简单精辟地介绍了蔡伦的故事,介绍了他造纸的方法,然后让学生用改良的方法自己创作纸张,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在课后展示出了他们奇思妙想的杰作。两节完全相同内容的课,为什么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其在于初中生已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他们在其他课上也学到过蔡伦造纸的事情,只是自己没有动手的机会去创作,第一位教师虽然讲得详细,但对于学生而言是毫无兴趣的,第二位教师就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创新上,赢得了学生的喜欢。

新课程改革以后,不是说教师不讲就是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讲,讲什么,讲关键性的问题、概念,还要讲得深、透,绝不能“金口不开,而需要学生自己去理解和操作的技能,大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尝试。

参考文献:

欧阳芬.做专业的教师: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