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制度环境、大学生创业导向与科技创业倾向的概念综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转型经济制度背景下,大学生作为知识密集型群体,加强对其科技创业方面的引导将对推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及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国家制度轮廓(CIP)对大学生创业导向、科技创业倾向进行研究。
关键词:制度环境;创业导向;大学生科技创业
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并从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政策着手,鼓励创业、扶持创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群体承担着重要角色。
在当前的制度背景下,培育大学生创业导向,引导大学生创业及推进大学生打破常规创新创业的研究受到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学者关注微观层面的大学生创业兴趣、创业能力等;中观层面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质量、创业绩效、创业失败率等,宏观层面对转型经济制度背景这一情境特征研究较为缺乏。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及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研究这一转型经济制度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导向更具实践意义。
一、制度环境与创业行为
经济学领域中对创业行为的解释十分丰富,如决策的制定(Casson,1982),创新行为(Schumpeter,1934),对不确定性的承担(Knight,1921)等,但是创业行为往往都会受到心理和文化等因素的制约(Michail,2000)。在社会学领域,学者普遍认为创业活动会受到社会文化、心理因素、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等多方面环境因素的影响(Stinchcombe,1965;Staley&Morse,1971;E1-Namaki,1986)。
Scott(1995)在社会学领域提出的制度环境是用来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制度发展状况,他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制度环境是由当地各类规则和条件构成。不同的制度与规则会造成不同的创业结果,因此,创业研究应格外重视制度环境的作用(Baumol,i993)。研究者们普遍认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创业行为比另外一个地方更多的原因是当地的制度环境(Scott,2001),这就隐含了一个基本的假设国家或地区具体的制度安排导致了创业行为的差异。学者研究发现创业的制度环境是影响创业行为的重要因素(Staley&Morse,1971;Shapero,1984)。
学者普遍采用Kostova基于Scott(1995)制度环境的三要素提出的国家制度轮廓(Country Institutional Profiles,CIP)模型来衡量一个国家创业制度环境。Kostova(1995)认为对制度环境的传统认知由于宏观制度的因素而难以评估和测量,基于此,她开发出一套基于行动者个体对当地制度环境感知的模型一管制(1
二、创业导向的研究演进及其对创业行为的影响
现今较为广泛应用的创业导向的三维度则最早起源于Miller(i983)对创业型企业的研究,即创新性、先动性和风险承担性。Lumpkin和Dess(1996)最先提出创业导向(Entrepreneurship Orientation)的概念,并把业导向定义为能够促使新企业的创建和创业的进入行为过程,同时在Miller(1983)三维度基础上提出了自主性和竞争进取性两个维度。而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普遍采用三维度的创业导向框架研究其对组织财务绩效、成长性、运作满意度等方面影响~night,2000;wiklund,1999;DimitratosLioukas&Carter,2004)。创业导向在国内研究实践中大量学者也验证了三维度创业导向在企业管理研究中的信效度,分别研究了其对企业绩效、企业能力、创新氛围和个体创造力等影响(张骁,胡丽娜,2013;胡望斌,张玉利,2011;宋典等,2011)。
近年来很多学者基于不同层次对创业导向进行了研究。宏观层面上,动荡复杂的环境对创业导向存在正向影响(Camana.et al,2002;Coulthard,2007);民族文化和国家制度也会对创业导向产生影响(Fayonea et al,2010;Kreiser et a1,2010)。中观层面上的研究成果更为突出,研究发现组织战略、组织支持感、领导类型等因素都会对创业导向产生影响(Frese et.al,2007;Meynhardt,2012;Morris,2007);创业导向也会通过例如组织结构、组织承诺、战略导向等因素进而影响企业的绩效(Matsuno,2002;Clercq&Rius,2007;Gurbuz&Aykol,2009)。而在微观层面,主要以创业者人格特质与创业导向的关系研究为主(Cools&Broek,2008)。
创业的核心是创新(Schumpeter,1934),是在整合资源的前提下将创新转化为产品并进行商业化的过程。张钢等(2008)认为科技型创业是科技成果商业化的重要方式,是连接技术发明、技术创新与新产品或新服务的桥梁,也可以将科技创业理解为以科技的商业化作为企业创立核心的创业过程(Wright,2007)。严志勇(2003)等将科技型创业界定为技术和资本共同投入的创业过程。
创业倾向概念的形成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对倾向的解释,即倾向对行为预测的作用(Ajzen,1991)。Ajzen(1991)提出个体对行为的感知、对相关外部环境的感知和对行为可控性的感知都能够对行为倾向进行准确的预测。Ajzen对倾向的研究为个体行为的发生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研究视角,但是计划行为理论关注长期的目标,忽略创业行为的偶发性。Shapero和Sokol提出创业事件理论进一步对创业领域的倾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他们认为创业倾向的产生源于个体的创业可行性和主观希求性。
现有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创业倾向有显著影响(Denoble,1999;Wilson,2007),同时个人背景包括年龄、性别、教育和工作经验等要素也对大学生的创业倾向有显著影响(Stein,2004)。国内学者陈劲等(2007)研究发现大学生个体的决断能力、生活态度、经济条件、资源获取便利性等都会影响到其创业倾向。
结语
在“双创”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科技创业是推动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的驱动力,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从微观层面来讲,合理的创业制度设计及完善的创业服务对大学生就业观、创业观及冒险精神的培养和引导具有重要意义,从宏观层面来讲,合理的大学生创业制度及完善的大学生创业服务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乃至国家创新驱动的推进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对新时期相关管理部门的政策设计、高校学生管理部门的学生培养及创业教育方面提供了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