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名校办分校”中实现双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名校办分校”中实现双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2004年以来,我校先后开办了7所分校。我们的思路是,名校办分校要遵循教育规律,不能搞“连锁店”,要搞“联邦制”。让总校与分校在成长中互动,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 把“名校办分校”作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契机

我们没有简单地把办分校操作成“挂牌”办学,而是抓住学校建设过程中最核心的要素“干部教师队伍”来作文章。

在北京小学广外分校中,所有的干部、教师都由本校产生,每两到三年轮换一次;其他分校的干部、教师尽管从所在区的骨干中产生,但也要提前半年到本校进行培训。

2010年9月,由西城区内的北京小学、北京小学广外分校、北京小学走读部和即将投入使用的北京小学红山分校组成的北京教育集团成立。该集团实行“骨干教师交流制度”,让总校的骨干教师走进分校的课堂,让分校的骨干走进总校的课堂。我们还建立了“教育教学成果交流与研讨制度”,总校分校将轮流承办研讨活动。另外,我们还创新了“学生专项活动交流制度”,准备加强学生的相互交往。

在这种交流中,实现优秀师资的流动与交流,互促教学水平的提高,在相互学习中实现双赢。正是在这种方式中,我们双方的优秀教师都得到了锻炼,促进了日常教学水平的提高。

要起到示范、影响分校的作用,就要在教学研究上不断出思想、出思路、出经验。为此,我们必须在搞好日常教学的同时,提升学校的职能:一方面培育学生,另一方面培育教师,把学校建成基于教育教学的研发基地。多年来,我们一直加强教育教学研究的力度,加强学科教学建设的力度,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培养的力度。实践证明,这种思路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 “真合作、真培训”,把“名校办分校”落到实处

我们认为,要真正实现名校办分校的预期目的,就必须对干部教师队伍进行师德与技能、理念与实践的全方位培训。这样,才是真正的合作,才是真正的培训。

我们的培训的方式为“师徒挂钩,以教代培”,包括名师、市骨干教师做师傅、跟班听课、上研究课、理论学习、撰写随笔、挂职锻炼等。

1.加强培训制度、机制建设与日常管理

我们把岗前半年培训作为必须坚持的制度加以落实。一方面,成立了北京小学教育专家服务中心,集合了我校一批在教育教学上有经验、高水平的特级教师、专家教师、骨干教师,负责实施对分校干部教师的招聘、培训工作。另一方面,分校也高度重视,制定了自己的教师发展战略,力求在此培训过程中提高教师的层次与水平。他们严格规定了培训教师听课、讲课的数量;通过培训教师互评、指导教师终结鉴定、汇报课等形式,保证培训工作有效进行;通过撰写“反思录”、建立“教师博客”等形式,促使教师将培训成果内化为个人的“认知结构”,领悟北京小学的文化内涵。

2.在专家指导中学习先进教育理念

我们强调,培训不能只学习一些方式方法,而应该透过实践,学习名优教师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北京小学有着一支精良的干部、教师队伍。目前,在职特级教师4人,市学科带头人5人,中学高级教师16人,市区骨干50多人,形成了有“专家坐阵”、“名师带路”的丰厚教学指导资源。不仅在北京小学学习培训的教师主动接受名师的“点拨”,留在分校坚持上课的教师也在专家、名师的亲临指导中得到提高。北京小学语文专家王春明老师、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张静莲、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张光缨,手把手帮助到总校学习、培训的教师备课、讲课,对他们所做的每一节课精心点评。

3.以学校的优秀文化影响培训教师

李明新校长、高玉丽书记分别为分校教学干部和德育干部做专题报告,使分校教师对北京小学的文化有了深刻认识。本校还邀请分校干部教师参加总校的重要活动,使分校干部教师学习、感悟北京小学的学校文化内涵,真正走进北京小学,融入北京小学的大家庭中。丰台万年花城分校的刘显洋校长在参加了总校的三年规划研讨后,深有感触地说:“北小的教育是有强烈思想性的行为,无论是行政领导、专家学者,还是校长教师,都是具有思想的行动者。也正是有共同的价值追求,我们才能看到北小人都把全部的精力和心思集中在工作上。从校领导到教师,每一个人都能让我感觉到他们对工作总是那样精神饱满、充满热情和激情。两年中,我时时都被他们的工作精神和工作状态所感染。”

■ 坚持把“做强本校”作为“名校办分校”的首要策略

针对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现实,我们认识到,必须提升本校的功能。因此,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立足于把本校办成教育教学的研发基地,出思想、出思路、出经验,然后转化为分校发展的优质教育资源,使分校能够学习、借鉴,以此引领他们的发展。

出思想。我们学校一直坚持建设学习型学校,干部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比如在办学上,不断鲜明“主体性办学思想”;在教学上,形成了“实与活”的教学思想;在评价上,倡导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增值性评价”理念等。

出经验。我们不断借助课题的研究,提炼学校的办学、教育教学的经验,使分校能看得见、摸得着、学得来、用得上。比如,在我校构建“实与活”的学科教学经验的学习、借鉴过程中,大兴分校就着手针对本校的实际制定学科教学的具体要求,促进了校本研究。各个学科不断推出的教研活动,也为分校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再比如,我们总结的“自我教育”经验、“年级工作制”管理经验,也对分校产生了深刻影响。

出名师。名优教师对分校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我们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德技双馨的名优教师。我们陆续为10多个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特色教师召开了研讨会,以“三个一”的方式总结、推广他们的经验,促进他们水平的提高。同时,学校还批准了10位名优教师成立了工作室,深化推广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培训中,分校教师走进他们,学习他们,感悟他们,既学习了教学方法,又学习到了他们的工作精神。

正是因为坚持以上的做法,我们实现了“本校”和“分校”双赢的预期设想,没有出现“浓茶变淡茶“的问题。

从本校看,办学形象更加鲜明,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多年来,通过探索,形成了在本市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实与活”的教学思想,培养了一批在全国、北京市具有影响力的名优教师,推出了学科建设的改革系列丛书,受到专家的称赞、教师的欢迎。北京小学的办学在社会上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从分校看,这种通过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实现高端基础上教育资源均衡化的举措,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分校逐步形成良好的学校文化态势,干部教师工作干劲足,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教研学习的氛围越来越浓,课堂教学提高了层次,管理的效益逐步增强。立足本地,寻求学校、干部、教师自主发展的办学思路已经形成。分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本地受到家长的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