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巴山硬汉 7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巴山硬汉 7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物小名片

杨彬,男,45岁,巴中市巴州区水宁寺镇枇杷村人。

2014年5月,被评为第五届全国自强模范,受到、总理和刘云山、张高丽同志的接见。2014年,被省委确定为全省31个群众工作先进典型之一。

初见杨彬,若不是他架着双拐,你不会觉得他是残疾人。他是仪表堂堂的巴山汉子,眉宇间有一股英豪之气。看着他艰难而又自信地行走着,身后留下了一个个深深的“脚印”。

不当军官当村官

1987年,19岁的杨彬决定放弃高考,走出大巴山到部队当兵。这个决定,气得老父亲10多天不和他说话,直到临走当天才在母亲的劝说下,去送了他。在徐州服役期间,他表现优异,很快当上了连队文书。若正常发展,考军校、提干将会顺理成章。

1989年,杨彬回乡探亲,看到家乡依然是“山高路又远,打米磨面翻几碥,一盏油灯照三晚”的困境,他坐不住了,想返乡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他旁敲侧击地告诉了母亲,吓得母亲大惊失色,“儿啊,上次就气得你老汉10多天不理你,这次怕要打死你哦!”杨彬也不敢直端端地把想法告诉父亲,他买来烧酒,弄了几个菜,和父亲边吃边聊,等到父子俩都有些醉意,他才壮着胆子说出自己的想法。老父亲的酒当即惊醒了一半,但没有发火,只是说:“我在这村里干了几十年都没整出来,你娃娃能整个啥名堂?”回到部队,杨彬给父亲写了一封8页的长信,详详细细地把自己的想法和规划告诉父亲。没过多久,父亲的回信到了,字里行间是强烈的怀疑,却也勉强应允。

1990年服役期满,杨彬回到家乡开始了自己的村官生涯。“不当军官当村官”,对有些人来说是无奈之举,对杨彬而言却是实现抱负。23岁当村民小组组长,26岁成为村主任,30岁当选村党支部书记,通电、通水、通路,调整产业结构,杨彬一步一个脚印艰难地实现着当初的理想。

修路致富,难题一个一个解

大巴山区,地少人多、靠天吃饭,长期的贫困导致乡亲们争水争地打架械斗。在这里,老百姓把土地看得比命还重。要说修路都觉得应该,要占自己的土地却万万不行。作为刚上任的村官,要修成3.5公里的通村公路谈何容易。

没钱请人勘测,就土法上马、放线规划;没有机器设备,就钢钎铁锤、雷管放炮。最难的还是占地。二组的罗元义刚修了房子,修路要占他家承包地,他就跑到组长家哭闹,还背起铺盖睡到承包地里,把菜刀插在地上,怒吼着谁敢占他的地就宰了谁。村组干部都做不通罗元义的工作,20多岁的杨彬硬着头皮去找他。杨彬说:“老罗,我是当过兵的人,要砍人你是砍不到我的。”一句话就把罗元义镇住了。杨彬向他承诺,在第二年土地调整时一定给他补出来,实在调不出来就拿自家最好的田给他。罗元义的态度有了很大转变。杨彬又拿罗元义家养猪的事举例:路修通了,肩抬卖猪会变成上门收猪,路费、人工节约多少,一个个好处说得明明白白。看着已经心回意转却还抹不开面子的罗元义,杨彬帮他收拾起铺盖卷,拔出菜刀,送他回家。像这样的事,杨彬在工作中不知经历了多少。

除了占地难,筹款也是一道难题。村里贫困户、残疾户多,眼看着最后一公里路修不下去了。杨彬就跟妻子商量,拿出了自家开小商店挣来的1.5万元先垫上。1996年,终于修通了3.5公里接连邻村的公路,结束了祖祖辈辈不通公路的历史。

1998年,杨彬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在村里发展起蚕桑、蘑菇产业,村里的养殖大户和致富能手逐渐多起来,村民的生活也一天天好起来。

“残酷的玩笑”压不垮真汉子

就在一切都顺风顺水的时候,老天爷却给了这个巴山汉子一个晴天霹雳。2003年10月10日下午,天下着大雨,杨彬在镇上开完会搭摩托车回家,途中与一辆小车迎面相撞,他当时就失去了知觉。到了医院,医生告诉杨彬的父母和妻子,为了保住他的命只有截肢!

第二天,杨彬醒来,发现自己左腿大半截没有了,整个人都懵了。这一年,他才35岁。以后的日子怎么办?父母、妻子、孩子怎么办?村上的工作怎么办?桩桩件件现实问题迎面扑来。看着妻子辛劳地照顾自己,看着日渐苍老的父母,更有从七里八乡赶来看望的乡亲,坚强的杨彬不敢在人前流露出丝毫的怯懦,只能在四下无人时,悄悄躲在被子里流泪。

“在我最绝望无助的时候,是乡亲们给了我好好生活下去的勇气。从入院第一天直到出院,不断有老百姓来看望我,送来的鸡蛋、猪蹄、水果,堆满了房间。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时四组的焦连秀老人,都七十来岁了,还拄着拐杖,挽着一小竹筐鸡蛋来看我。她说:‘彬娃子,这儿只有13个蛋,本想等家里的鸡下满20个才来看你,害怕放久了莫法吃,就给你送来了。’她家里条件并不好,13个鸡蛋也许是那时她家最值钱的东西。我想拒绝但又怕伤了老人的心,只好紧紧握住她老人家的手,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老人家也哭了。我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站起来。”手术后20天,因为长期垫付村上的开支,家里穷得叮当响,杨彬只好出院回家休养。回村当天,乡亲们早早就到村口等着,一看到杨彬的担架,纷纷围拢过来争着抬。

看着乡亲们期盼的眼神,听着乡亲们朴实的话语,一股股暖流温暖着杨彬。此时此刻,他觉得车祸截肢不过就是个“残酷的玩笑”,他暗下决心:“哪怕是拄着拐杖,也要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乡亲们永远的“彬哥”

按照医生要求,原本要休养40天后才能装假肢。但杨彬等不得,回家休养了20多天就装上假肢,强撑着站起来走。为了不耽搁村上的工作,他还经常让妻子、父亲背着到村委会、农户家里、田间地头开展工作。

2004年11月,杨彬再次高票当选村支书。他搞起了干部坐班制、便民代办制和困难群众挂联制。记者看到在枇杷村的《便民服务代办卡》上,印着联系人杨彬和他的电话号码,清清楚楚地标明户籍户口关系证明、农村低保审批、粮食直补咨询等9项代办服务。过去,村民们到镇上办事,坐摩的要15-20元,来回就是30-40元,现在却不花一分钱。

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杨彬看到因为生命通道断绝给救灾带来的巨大困难,就想到自己村里只有一条生命线肯定不行,一定要再建一条出村道路。今年4月,枇杷村的又一条出村路通车了,比之前的路距离镇上近了8公里。这些年来,杨彬带领乡亲们修了18公里村道,相当部分还是7米的宽路,整个枇杷村形成了村道环线和交叉路网,这在大巴山区实属不易。

村里的五保户罗元法患精神病多年,兄弟姐妹都不愿意管。杨彬却和妻子一起去照顾他,买米买面,给他洗澡,还送他到精神病院治疗。村里的陈惠南、金灿灿等4名孤儿生活没着落,他想方设法为他们争取低保,将他们送到区福利中心,还经常给他们送学习用品。这些年来,他先后帮助了10多名失学儿童、40多户贫困家庭。

现在,杨彬最关心的还是枇杷村的经济发展。他在全村积极推广核桃、银杏、皂角等经济作物种植,开展“巴山新居”聚居点建设,想方设法帮助群众就业。

乡亲们看到的是精气神依然如故的他,却不知道他一直都在硬撑、硬扛着。最初他拄着单拐,由于右腿长期负重造成股骨头坏死,不得不用双拐。大巴山区人口分散,这山一户那山一家,有的地方健全人去都很困难,拄着双拐就更加困难,杨彬却坚持一户户地走下来,付出的艰辛和时间可想而知。乡亲们被杨彬感动了,都说:杨书记成了残疾人,还在为我们的事情奔波,有这样的带头人,我们还有什么不放心?

如今,杨彬被村民亲切地唤作“彬哥”,在村民眼里“彬哥”不只是一个称谓,而是扶贫救弱的一个符号,是枇杷村1000余村民的“主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