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城市.人.自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城市.人.自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于2005年10月11日至14日在中国重庆召开。“城市・人・自然”成为这届峰会主题,这是峰会第一次在中国,也是首次在亚洲举办。

中国迅速的崛起,经济持续的高增长,让全世界都感到中国的经济活力。重庆,作为中国西部唯一的中央直辖市,作为长江上游事实上的商贸和制造业、航运中心,已经初露“具国际化影响力的大城市”锋芒。

三年前,重庆召开了首次国际性的盛会――亚洲议会和平协会第三届年会,这是中国、重庆,向世界发出的首次信息:让世界了解西部,了解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给西部带来更多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由亚洲议长峰会,到今年的亚太市长峰会。三年多来,表面上看,重庆人仅仅迈出了一步,即由亚洲扩大到太平洋地区。然而,记者观察到的却不只是一小步:由议会谈论政治话题的议长,到管理城市、发展经济的市长,重庆人构建国际性都市的注意力,实际上更多的是想从经济上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影响力。而且,从亚洲范围一下扩展到太平洋,重庆的视野一下更开阔了,全球就有四大洲进入了重庆的合作范围,毗邻亚洲的大洋洲,太平洋对岸的南北美洲。刚登上世界都市舞台的重庆会更成熟、更发达、更有魅力,活跃在世界都市喧嚷的舞台上。

《重庆宣言》

在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幻想中,马可・波罗这样对成吉思汗说:“城市也认为自己意味着建筑和人群,但是这两者都不足以支撑起那厚重的城墙。对于一座城市,你所喜欢的不在于多少个奇景,而在于她对你提出的问题所给予的回答。”

《重庆宣言》给予我们的回答是:城市、人与自然之间可以发出更为美妙的声音―――城市不仅意味着更多建筑的增加、更大面积的绿化、更便利的交通,更意味着城市与她的人民可以拥有更为丰富的内心世界,与她所处的自然环境更为和谐。在人口的迅速膨胀中,城市不应当被我们视作征服的对象,而应是共同成长的伙伴,我们应当将温情脉脉的城市印记植入心底。

《重庆宣言》是亚太城市市长峰会第一次以宣言形式形成会议成果。因此《重庆宣言》的发表,在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重庆宣言》对城市、人、自然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行了新的诠释,指明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表达了与会城市求同存异、相互借鉴、加强合作、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望。该宣言的发表有利于亚太地区之间加强沟通,对构建繁荣、稳定、和谐的亚太地区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它将作为与会城市的共识和行为准则载入史册。

由3100万重庆人执导并参与演出的2005年亚太市长峰会最激动人心的盛世舞剧,早已圆满谢幕,而它对重庆的深远影响才刚刚开始。赢得各国认同的《重庆宣言》再次证明,文明的差异性不仅不是不同文明冲突的理由,反而是其共生共存共荣的基础。越过峰会交流、促进、理解、互让、包容,可以看到,人类共同遵守的和谐、安静、自然共生,协调发展的最高请求和无上境界即将开始。

峰会效应――西部城市抱团做大

在2005年10月18日出台的国家“十一五”规划中,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成渝地区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将成为区域规划的重点关照对象。 成渝经济区首次进入中央政府视野。成渝经济区相关发展思路及其衍生效应成为峰会中最为热辣新鲜的议论焦点之一。

“将成渝地区列入‘十一五’规划,是加快西部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一步。历史上成渝地区本就是一个经济共同体,产业联系比较紧密,”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感慨道,“可重庆被列为直辖市后,行政壁垒反而阻碍了成渝之间的经济合作。”

成都市副市长朱志宏表示,此次规划为成渝两市发展提供了一个历史性机遇,已经“分家”8年的四川和重庆,将在经济上再次合二为一。因为成渝两地存在着牢固的市场基础。成渝之间有着相当数量的中小城市群,以及庞大的产业互补关系,这实际上为西部大开发的纵深发展,提供了足够的“载重能力”。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伟大产物,是文明人类的自然生息地。在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大潮中,亚太地区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地区,城市发展方兴未艾,城市化进程波澜壮阔。亚太城市市长峰会,作为亚太地区城市之间交流与沟通的高层论坛,作为经济全球化中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独特作用。本届市长峰会以“城市、人、自然”为主题,凸显了和谐发展的科学理念,体现了文明进步的时代要求,表达了人类社会的共同愿望。我们深信,突出这一主题、凝聚各方共识的《重庆宣言》,必将在亚太城市合作与发展的历史画卷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载入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光辉史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亚太地区众多城市虽然天各一方、山海相隔,但共同的愿望、共同的利益、共同的未来把我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开创交流与合作、和平与进步的壮丽前景,共同抒写“城市、人、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篇章。

“城市、人、自然”中,人是主体、核心、纽带,有了人,才有城市。

城市生生不息的可持续发展,是人民从古至今孜孜以求的梦想。中国历经数千年的“天人合一”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这一理念中,宇宙是一个整体,人是宇宙的一部分,蕴涵着对城市、人、自然三者关系的深入思考和高度智慧,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城市,相融共生休戚相关。

思索――城市发展的教训

在这届峰会上,“城市、人、自然”被重新界定和认知。各国市长一致认为在发展的热浪中,如何面对人类活动加剧而带来的自然生态系统破坏和不可再生资源存量萎缩,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是所有城市必须认真面对的严峻问题。

作为人口、财富和文化的高度聚集之所,城市代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水平。在城市里生活,是城里人的骄傲,是农村人的理想。然而,自工业革命以来城市迅速膨胀的进程中,人类在创造了骄人的现代文明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钢筋水泥森林取代了原有的大树小草,河流发黑发臭,空气日益污浊,噪音越来越大,垃圾越堆越多……不但身居其中的市民失去了曾有的宁静和清洁,污染还祸及乡村,危及鸟兽。

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关系;如何正确选择城市发展目标和路径,不能简单追求经济发展和城市繁荣。而最终要让人类生活得更好,如何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探讨资源节约、污水处理、空气净化、垃圾处理和城市绿化等方面的经验,共同创造适宜人的人居环境……一系列的话题成为关注的焦点。

有些记忆注定是作为教训而存在的。如果说新奥尔良是人类“征服”自然过程中缺乏环保意识、严重破坏自然环境的一个极至案例,那么古老而脆弱的三江源亦已在地球的另一端,对“人类的破坏之手”有了临面切肤的感知。

所幸的是,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世界各国开始了深刻的反思和全新的探索。人类终于认识到,高楼大厦不是现代城市的唯一,自然化、人文化、生态化才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方向,人与自然和谐才是城市发展的方向。

发展――给自然留下空间

正如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院长曾国平说的一样:“城市,并不仅是一个概念式的名词,也不仅是提供人栖息之所,应该把城市当作生命般看待。人和城市是融为一体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就是一座城市,而城市也就是指这里面的人。城市和人在进行无声的对话。”

正因为如此,现在我们倡导的“和谐社会”,这种和谐既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人生在世有两个关系必须处理:一个是人与人的关系,另一个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看到,在人类的发展中,如果对自己家园承受自然考验能力的评估越少,留给自然的空间越少,那么对自然灾害的缓冲力就会慢慢变得荡然无存。为什么这次新奥尔良的飓风灾难会如此巨大?那是因为人类并没有为自然留下适当的空间。”有学者这样说。

同时,另一位学者也提出这样的看法:“人类并非不要变革和发展,更不可能不建设和创造。但是,城市的扩建和经济的发展一定要为自然留下适当的空间。因为我们生存的环境和空间本来就是自然的。同时,为自然留下了空间,正如我们的计算机留有了足够的内存,才能使机器正常而充分地运转。”

长安大学,国际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与环境研究培训中心主任李佩成教授认为:“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从古到今,直至未来都是不会停止的。改造是绝对的,不要回避,问题在于如何改造。”

他认为,“和谐相处”,就是在改造过程中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因势利导,在变更自然不适合甚至有害于人类生存的条件时,要排除损毁性的或引发生态灾难的粗暴行为,使人与被改造的自然对象处在相伴相生,蓬勃共荣的态势中。

“无数事例都可证明,科学地认识自然和正确地改造自然之间,可以实现辩证的统一,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蓝、地绿、山清、水秀、人富的境界。”李佩成这样说。

城市与人――怎样丰富文化内涵

城市与人,就如一棵大树的树叶与枝干,缺少树叶的大树何其苍白,而没有了枝干,树叶也无所附丽。

2005年10月13日下午,本届亚太市长峰会举行的第三场主题发言――“人文风采:市民素质的永恒话题”尤让人印象深刻。来自中国台中市的市长胡志强、成都市副市长朱志宏、香港瑞安集团首席执行官罗康瑞,和来自英国莱斯特郡的戴维・帕森郡长等人就人与城市的关系进行的演讲,给山城重庆留下了永远的思考。

一座城市是不是要拥有属于自身的文化?如何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对于城市的决策者而言,其决心与勇气到底能在哪种程度上改变一座城市,传统文化与市民素质的关系,如何摒其所短、扬其所长,促进市民素质的提高?……

文化等同城市的灵魂,如果缺少了文化,城市就没有灵魂。胡志强的观点在于,文化的发展,提升了市民素质,他们知道自己活着的意义,于是,他们变得珍惜这个城市的荣誉,变得更加努力,为这座城市创造价值。这位来自台中市的市长还强调,在发展市民文化的同时,台中市同时也重视经济发展,因为人不可能空着肚子搞文化。他的发言赢得了如雷的掌声。

发言者认为,市民素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促进市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是政府的重要责任,也是困扰政府的难题。城市管理者可能会面临这样一些问题:社会犯罪时有发生;市民不愿意服从政府公权力;市民过多关心自身利益,不愿意帮助他人和回报社会;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影响城市形象等等。

那么,对于这些关系城市发展的人为因素,能探索一个提高市民素质、城市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显得极其重要。帕森给出的一个回答是:在城市中,每个人都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主体,而不仅仅靠某个机构、政府部门,使市民的素质提高,丰富城市的内涵。而这一点恰好是我们城市居民所欠缺的。

每一个曾经辉煌的国家都与一座伟大的城市交相辉映。14世纪的威尼斯之于意大利,16世纪的里斯本之于葡萄牙,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之于荷兰,18世纪的伦敦、巴黎之于英国、法国,20世纪的纽约之于美国……毫无疑问城市是现代文明的象征,我们希望更多的城市成为下一个不同凡响的代表。

历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情况简介

亚太城市市长峰会由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市发起,会议秘书处设在布里斯班市。自1996年第一届会议举办以来,每两年举办一次,分别由澳大利亚和澳大利亚以外的城市轮流举办,至今已举办了四届。2003年10月,在澳大利亚举行的第四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上,重庆市成功获得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举办权。

1996年,布里斯班市举办了第一届峰会,来自16个国家34个城市的约550名代表出席了峰会。

1999年2月28日―3月3日,第二届峰会在布里斯班举行,会议的主题是关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如环境保护和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等。来自21个国家63个亚太地区城市的6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2001年5月6日―8日,第三届峰会在美国西雅图举行,峰会主题是“新技术时代的城市创新”。来自25个国家84个城市600多名代表出席了峰会。

2003年10月20日―21日,第四届峰会在布里斯班市举行,峰会主题为“城市未来的展望”。来自21个国家99个城市的近600名代表出席峰会。

2005年10月11日―14日,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在中国重庆举行。峰会主题为“城市、人、自然”,并有11个副题。来自41个国家123个城市的800多名代表出席了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