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科研行业工资水平演进研究:1993~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章通过1993~2012年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科研行业工资的水平、地方差距及其演进情况。研究发现,1993年以来科研行业工资总额与人均工资总额不断上升,但是实际工资增长幅度较小,文章建议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加大科技投入;落实“收入倍增计划”,完善科技人员工资增长机制;加大对中西部落后地区科技行业与队伍的扶持力度。
关键词:科研行业;科技人员;绩效工资
中图分类号:F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26-0001-05
1 问题的提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进入21世纪,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将深刻地改变经济和社会的面貌。科技创新,人才为本,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切实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实施本纲要提供人才保障。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要把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培养和凝聚各类科技人才特别是优秀拔尖人才,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改进和完善职称制度、院士制度、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博士后制度等高层次人才制度,进一步形成培养选拔高级专家的制度体系,使大批优秀拔尖人才得以脱颖而出。”而建设一支高质量的科研队伍要求保证科技人员供给的充足性和稳定性,良好的经济待遇是吸引和保留优质科技人员的政策之一。
国内对工资收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探讨行业工资差距(王倩,2013;王询、彭树宏,2012);二是探讨特定行业工资问题,如公务员工资(,2011)、教师工资(姜金秋、杜育红,2013);三是探讨工资增长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朱启荣,2013;罗小兰,2007)。总体上看,学者对我国工资差距研究相对成熟,而对于我国特定行业的工资研究不多,特别是对于我国科研行业的工资研究少之又少。而科研行业工资待遇低的状况,严重影响了我们科技进步和科技人员(特别是基层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根据2008年《全国县域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县域科技工作者家庭收支状况低于县域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平均水平,近三成县域科技工作者月收入不足900元。与此同时,58%的县域科技工作者认为薪水不高、福利待遇低是他们现在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县域科技工作者普遍认为自己在社会地位中处在“中等”或者“中下”的位置;大多数县域科技工作者认为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最主要因素是收入分配不公和腐败现象严重,高达65%的科技工作者认为目前我国的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基于这种背景,本文聚焦于科研行业工资水平,从绝对变化、相对变化与地区比较三个方面,对1993~2012年20年来我国科研行业工资水平的历史演进进行详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科研行业工资水平的合理性做出评估,最后提出完善科研行业工资水平政策建议。
2 科研行业工资绝对水平变化情况分析
2.1 科研行业工资总额变化情况
1993年以来,我国科研行业工资总额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如表1所示,1993~2002年增长速度相对比较慢,由63.4亿元增长到289.5亿元,10年增长了4.56倍,年均增长为16.4%,占国家工资总额比例由1.29%增长到2.12%;2003年以后工资总额增长加快,由2003年的454.4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2259.4亿元,10年增长了4.97倍,年均增长17.4%,增长速度比前一个10年加快了1%,占国家工资总额比例由2003年的2.96%增长到2012年的3.18%,最高出现在2010年的3.42%。虽然2012年科研行业工资总额比1993年增长了35.63倍,但是其比例远远低于制造业(24.9%)、教育行业(11%)、建筑业(10.4%)、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9.9%)、金融业(6.5%)、卫生与社会工作(5.2%)、采矿业(5%)、交通邮政仓储业(4.9%)、批发零售业(4.6%),在行业中排名第10,不占有优势。
2.2 科研行业年人均工资总额变化情况
伴随着科研行业工资总额的不断增长,我国科研行业年人均工资总额也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图1 1993~2012年科研行业年人均工资总额单位:元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4~2013年)
如图1所示,科研行业年人均工资总额增长分为两个10年。1993~2002年人均工资总额增长比较快,1993年为3664元,1999年才超过10000元,达到11121元,2002年为17760元,未超过20000元,但是10年间增长了4.84倍,超过同期工资总额的增长倍数,年均增长率为17.1%;2003年以后,科研行业年人均工资总额增长迅速,由2003年的20442元增长到2012年的69254元,10年仅仅增长了3.38倍,年均增长率为12.9%,不仅低于同期工资总额增长率,也大大低于第一个10年的增长率。从另外一面看,2012年科研行业年人均工资总额是1993年的18.9倍,也低于科研行业工资总额的35.63倍,因此,其年均增长率必然较低。
2.3 科研行业职工工资指数变化情况
职工平均工资指数指报告期职工平均工资与基期职工平均工资的比率,是反映不同时期职工货币工资水平变动情况的相对数。计算公式为:职工平均工资指数=报告期职工平均工资/基期职工平均工资。
图2 1993~2012年科研行业职工工资指数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4~2013年)
职工平均工资指数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科研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变动情况。1993~2012年科研行业职工工资指数均大于1,说明1993年以来,科研行业职工工资每年都有所增加;但是工资指数呈现下降的趋势,1993年为124%,到了2012年下降到了107%,降幅达到13.7%,说明我国科研行业职工工资增长机制尚未建立。工资指数的大小反映了工资增长速度的快慢,20年来科研行业工资增长速度的范围在7%~63%以内,其中增长速度较快的年份为1994年(63%)、1993年(24%)、2007年(21%)、2001年(19%)、2008年(18%),增长速度较慢的年份为2012年(7%)、2009年(11%)、2010年(12%)。
3 科研行业工资相对水平变化情况分析
采用绝对数据对科技人员工资的增长情况进行分析,并不能真实地反映我国科技人员收入水平,因为绝对数据没有考虑到经济发展状况、物价水平变化等因素,因此具有很强的局限性。而采用相对数据则能克服以上缺陷,本部分采用以下三种方法来探讨我国科研行业工资水平相对变化情况。
3.1 扣除物价水平(CPI)变动的实际工资
职工平均实际工资指扣除物价变动因素后的职工平均工资,计算公式为:实际工资=报告期平均工资/报告期消费价格指数=基期平均工资×平均实际工资指数。
图3 1993~2012年科研行业实际工资指数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4~2013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993~2012年)
从图3我们看出1993~2012年科研行业实际工资变化情况。20年间只有1995年的工资指数小于1,这说明1995年我国科技人员的实际工资变动情况为负,即科技人员的实际工资有一定的下降。其余19年中,实际工资指数较高的年份有1994年(1.396)、2001年(1.183)、2007年(1.162)及2002年的(1.158),说明这些年份科技人员实际工资的增长较快,幅度也比较大;增长速度较慢的年份为2012年(1.044)、1996年(107.7)、2011年(108.6)及2010年(108.7)。20年来,实际工资指数的变动范围为4.4%~39.6%,其范围远远小于平均职工工资指数7%~63%的范围。总体来看,实际工资指数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由最高1994年的1.396下降到2012年的1.044,由此可见,20年来我国科技人员工资水平虽然呈上升趋势,但扣除物价因素的影响,科研行业实际工资呈现增长幅度小,速度慢且不断下降的特点。
3.2 科研行业工资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指标的比较(人均GDP)
1993~2012年,我国科研行业工资始终高于人均GDP,比值都大于1,20年来均值为1.78。从发展趋势看,我国科研行业工资与人均GDP的比值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后再平缓下降变动的倒U趋势,1993~2002年基本上处于上升趋势,且最高值出现在2002年,这一比值为2.22;后一个10年基本上处于下降趋势,2012年为1.8,与2000年数据持平,其中最低值出现在1993年,比值仅为1.38。
图4 科研行业工资与人均GDP比较
数据来源: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993~2012年)
关于比值多大才达到比较合理的要求,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但是曲恒昌(1995)提出的发展中国家教师工资与人均GDP的比重大概在2.5∶1~3.5∶1,值得科研行业借鉴。曲恒昌、曾晓东(2011)指出:工资制度存在“经济学逻辑”、“政治学逻辑”与“管制逻辑”,经济学逻辑是“参照系”,它为协议双方提供基本共识。借鉴曲恒昌的研究,我国科技人员工资还有待大幅度的提升,才能稳定科技人才队伍,不断提高科研行业的吸引力。
3.3 科研行业工资水平与其他行业的比较
通过表2数据发现,1993~2012年我国科研行业工资均高于社会平均工资,两者比例都在100%以上。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4~2013年)
20年来的发展趋势呈现出比较大的波动,其中包括三个上升期,包括1993~1997年、1998~2002年、2004~2008年,且上升趋势进一步凸显,最大值出现在2008年的157.5%;下降期有三个,包括1997~1998年、2002~2003年与2009~2012年,最低点为1993年的115.8%;与此同时,科研行业工资水平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差距逐渐拉大,1993年科研行业工资水平高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533元,超过社会平均工资水平15.8%,到了2012年,科研行业工资水平高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22485元,超过社会平均工资水平48%。因此,与社会平均工资相比,1993年以来,我国科研行业的相对工资水平总体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并且已远远超过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科研行业的收入水平与其所积累的人力资本量相匹配。
科研行业工资水平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相比,处于中等水平,如表3。金融与通信业工资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并且科研行业工资与其差距不断拉大;电力与我国科研行业工资差距最小,基本上处于相当水平;房地产、教育与政府部门、农业工资低于科研行业工资。因此总体看来,我国科研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20年来均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科研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相对较高。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4~2013年)
4 科研行业工资水平地区差距比较分析
4.1 科研行业工资总额比较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4年、2002年、2013年)
我们选取8个发达省份与8个落后省份数据(16个省份的选取根据2012年各省GDP排名确定,我们把前6位的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河北作为对象,鉴于北京与上海的发达程度,把这2个城市加上;落后地区包括、宁夏、海南、青海、贵州、江西、甘肃、新疆;为了保持数据的可比性,1993年与2002年数据均来自以上省份),对我国科研行业工资总额进行比较。如表4所示,发达地区科研行业工资总额由1993年的32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151亿元,20年增长了35.9倍,年均增长率为20.7%,高于全国科研行业工资总额增长率,其占全国比例由50.4%上升到50.9%;落后地区科研行业工资总额由1993年的5.1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31.7亿元,20年增长了25.8倍,年均增长率为18.6%,大大低于全国科研行业工资总额增长率,其占全国比例由8%下降到5.8%,劣势地位更加明显。两个地区差距不断扩大,总额差距由1993年的24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019.3亿元,差距扩大的增长率为21.8%,高于发达地区总额等增长率,其所占比例差距也由42.4%增长到45.1%。因此,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科研行业工资总额差距在不断扩大。
4.2 科研行业平均工资比较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数量、科技人员队伍等因素,我国各省份间科研行业平均工资差距明显。1993年科研行业平均工资最高的上海是5371元,最低为贵州的2704元,两者相差1.98倍;到了2012年,最高的上海达到129633元,最低的贵州仅仅39087元,两者差距进一步扩大到3.31倍,也就是从事同样的科研工作,上海科技人员的工资是贵州的3倍以上。因此,科研行业平均工资在各省份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4.3 科研行业平均工资占人均GDP比较
在我国整体科研行业的工资水平尚未达到合理水平之下,各省份之间科研行业平均工资占人均GDP比例也存在比较大的差距。1993年,我国各省科研行业平均工资与全国人均GDP的比值范围在1.02~2.02之间,到了2012年,这一比值范围扩大到1.02~3.38之间,最小值1.02小于国家整体的1.38,说明我国部分落后省份科研行业平均工资占人均GDP比例太低,不利于科技人员积极性的发挥,这包括贵州、江西、广西、海南等省;而最高值的3.38,高于国家整体的1.8,说明我国部分发达省份处于比较合理的状态,这包括上海、北京、天津、广东等省份。比值在2以上的仅有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广东5个省市,其余都在2以下,因此,我国科研行业工资水平并不高。
5 结语与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从绝对变化情况来看,1993年以来,我国科研行业的我国科研行业工资总额持续增长,占国家工资总额比例不断上升,但是在行业中不占据优势;人均工资总额第二个10年增长迅速,但是未超过工资总额的增长率,并且职工工资指数在波动中不断下降。
第二,从相对变化情况来看,扣除CPI的影响,我国科研行业实际工资呈现增长幅度小,速度慢且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科研行业工资水平与人均GDP的比值虽然有一定上升,但是比值过低;科研行业工资水平高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但是与其他行业比,不具有明显优势,导致科研行业吸引力不足。
第三,从地区比较来看,省级间科研行业工资总额差距不断扩大,也就导致我国各省份间科研行业平均工资差距明显;各省间科研行业平均工资占人均GDP比例的差距高于国家总体比例的差距。
目前,我国科研行业工资的水平并不高,科技人员的工资增长速度过慢,严重影响了科研行业的吸引力。201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完善分配、激励、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有利于激发人才活力和维护人才合法权益的激励保障机制。完善各类人才薪酬制度,加强对收入分配的宏观管理,逐步建立秩序规范、激发活力、注重公平、监管有力的工资制度。”近几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多次提出积极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高科技队伍的待遇。针对
目前我国科研行业工资水平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5.1 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加大科技投入,特别是科研行业工资总额的投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必须把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日前的《世界竞争力年鉴2012》,在被调查的59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排名第23,排名低于2011年和2007年,“科技瓶颈”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美国著名学者迈克尔・波特指出:“一个国家的经济繁荣,是该国产业竞争优势扩张和提升的结果:亦即产业界在现有的基础上,达到更广泛和深入的竞争优势。”科技的进步无疑对这种竞争优势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我国各级政府应当根据国家《科技进步法》的规定,加大财政性资金投入,并制定产业、税收、金融、政府采购等政策,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推动科技术经费,特别是科技工资总额的持续稳定增长,使国家财政科研行业工资总额占国家工资总额比例不断提升。
5.2 落实“收入倍增计划”,完善科技人员工资增长机制
2012年党的十提出了“收入倍增计划”,居民收入倍增目标第一次明确纳入党的报告之中。因此各地方政府必须采取多项措施,不断提高包括科技人员在内的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我国科技人员工资的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职称晋级增长两种,在自然增长上,我们需要综合考虑物价水平和经济发展情况,设计科技人员工资增长的相应幅度,比较合理的做法是将科技人员工资的增长率与物价指数的增长率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相结合,保证实际工资有比较大的增长,以达到与人均GDP的合理比值范围;在职称晋级增长上,需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增加岗位绩效工资制中不同级别科技人员之间基本工资的差别,保证教师在岗位晋升后工资有相当幅度的增长。另外,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有13个岗位级别和65个薪级,通过减少薪级工资的级数,扩大不同薪级之间的工资差额,能提高教师薪级增加所带来的工资上涨水平。
5.3 加大对中西部落后地区科技行业与队伍的扶持力度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地区政府的财力各异,导致我国部分落后地区科技人员工资比较低,且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在进一步拉大。建议中央和发达省份加大对落后地区科技行业的扶持力度,加强科技横向合作,一方面可以降低科技创新风险,另一方面,也能提升落后地区科技实力。其次要加强区域间科技人员的交流,通过项目的形式,保障科技人员足够的科研经费。
参考文献
[1] 王倩.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工资差异及其人力资本投资的A-J效应分析[J].江汉论坛,2013,(6).
[2] 王询,彭树宏.中国行业工资差距的演化与特征[J].中国人口科学,2012,(5).
[3] .科学合理确定我国公务员工资水平的路径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2011,(11).
[4] 姜金秋,杜育红.我国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分析(1990~2010)[J].上海教育科研,2013,(5).
[5] 朱启荣.工资变动对我国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竞争力的影响[J].世界经济研究,2013,(2).
[6] 罗小兰.我国最低工资标准农民工就业效应分析[J].财经研究,2007,(11).
[7] 曲恒昌,曾晓东.OECD国家中小学教师工资制度的逻辑基础[J].比较教育研究,2011,(2).
[8] 迈克尔・波特(美).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9] 李文军,吕向阳.区域财政科技支出差距及其治理研究:1992~2011年[J].新疆社会科学,2013,(4).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科技资源协同配置服务平台(2012BAH25F00)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熊婧(1981-),女,广西桂林人,广西科技情报研究所办公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员,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