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培养高中生地理因果关系分析能力的策略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培养高中生地理因果关系分析能力的策略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中地理培养的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笔者下面就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因果关系分析能力做一探讨,以期提高地理教学的针对性,进而实现高效教学。

一、探究地理因果关系的思维模式

地理事项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找出规律,分析地理事项的成因,对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有很大好处。地理因果关系即地理事项与其产生原因之间的关系,有些问题可以由果究因,有些则是由因导果。通常可采用收敛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两种模式。

1.收敛式思维

由果究因宜采用收敛式思维模式,即从已知的地理事项出发探究其形成的影响因素。如华北地区是我国最缺水的地方,试分析形成原因。

2.发散式思维

由因导果宜采用发散式思维模式,即从某一地理事项出发探究其对地理环境的多方面影响。如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引起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事件的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等等。

二、探究地理因果关系的方法

探究地理事项的因果关系,可采用因素分析法和类比推理法。

1.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从某一地理事项出发展开分析,分析出影响该类地理事项的诸多因素。如结合中外工业的形成和发展,分析影响工业发展区位的因素。分析后可归纳为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应包括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环境、政府政策等。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这些因素可能带来的结果及影响。

2.类比推理法

教材中涉及的许多地理事项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似性,可以从不同实例中归纳出它们形成的原因,有同类归纳法和求同存异推理法。

同类归纳法是指将相似的地理事项进行比较,对其中的共性加以概括、总结,归纳出通用的形成原因。

有些地理事项之间既有相同属性,又存在明显差异,探究时不仅要分析形成的共同原因,还要分析出存在差异的原因,有比较才有鉴别,从而提高学习的针对性,这时候就要采用求同存异推理法。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在气候特征上都是雨热同期,但年降水量、最低月气温不同,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多、最低月气温高于0℃,而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少、最低月气温低于0℃,所以两种气候在特征上又有明显差异。

三、探究地理因果关系的策略

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探究因果关系的步骤,将科学的思维渗透到因果关系教学中。具体策略可按下列图示:

如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就可以按照这种策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形成了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那么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以上面的因果联系图为线索,层层推进,可知因为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黄土高原生态恶化加剧,水土流失严重,由此可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应该是人为原因。

四、探究地理因果关系时的注意事项

1.全面把握因果,防止分析不全

在分析地理因果关系时,要用综合观点,多角度、全方位分析和推理,防止分析不全,特别是反映人地关系的地理事项,一般要从自然和人文因素、动态和静态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2.结合时空范围,防止超限推理

一些地理事项本身有着明显的地域性和时间性,解题时要关注时空信息分析因果关系,防止超限推理。如北印度洋季风环流由于受季风影响,洋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即冬季――东北风――向西――逆时针,夏季――西南风――向东――顺时针。

3.抓主导因素,防止主次不分

地理事项的影响因素很多,但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有的因素影响程度较深,起主导作用,有的因素影响程度较浅,起次要作用。分析某一事项的因果关系时要学会抓主导因素,也就是起最主要作用的因素,防止主次不分或主次颠倒。如形成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特征的因素有:(1)深处内陆,距海远;(2)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3)地形以高原、山脉和盆地为主。而主导因素是深处内陆,距海远。而形成青藏高原地区高寒特征的主导因素则是海拔高。

以上分析了地理因果关系的思维模式,并对探究地理因果关系的方法、策略及注意事项做了阐述。高中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目标除此之外还有归纳能力、对比能力、演绎能力等,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高中地理学科的特点,适时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掌握方法,进而养成自我的一种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并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林芝地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