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陆九渊教育思想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陆九渊教育思想对语文教育的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陆九渊“道不外索”教育思想强调学生在学习前必须自己“立志”,说明他察觉了学生内在学习需求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性;陆九渊还指出学生的自信心、怀疑精神、坚强的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对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倡导“自立自得”、“师友辅导”、“优游读书”等学习原则和方法,充分显示了他注重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

(一)“自立自得”:重视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

“自立自得”的教学思想,让学生通过教育,树立远大重道义的志向或目标,摒弃卑小的好利禄的志向或目标。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主动自觉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进取奋斗的精神。对于今天的语文教育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1、“立志”与学习

陆九渊强调的“志”类似于现代心理学中的“动机”,“立志”即是激发学习动机。他还指出,立志必须“自立”,教师的责任只是予以正确指导。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学生学习行为的内部状态,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保证。陆九渊认为要让学生自己“立志”,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动机形成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学生主体意识的因素有许许多多,但最主要的莫过于学习动机对其的支配了。学习动机是学习需要的一种表现形态。具体说来,它包括学生的学习意图、学习愿望、学习兴趣等需要成分。学习动机强烈的学生,其主体意识必然强烈,参与的积极性高;相反,无明确学习动机的人表现出极为微弱的主体意识,参与的积极性低。

2、怀疑精神与学习

陆九渊提倡在学习中要具有怀疑精神,独立思考的精神。他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22心理学研究表明,宽松的学习环境、批判怀疑的态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沃土。目前,我国语文教育对学生的束缚过多,缺少师生之间的平等交往和协作,学生比较迷信教师、书本和权威,没有养成怀疑和批判的习惯。“学则须疑”,学习过程中,只有能质疑、会质疑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启发学生经过独立的思考,让他们勇于质疑、追问和探索,大胆阐发自己的创见,如:对名家名篇的质疑,对教参资料的探讨,对教材编排体例的思考等等,以此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创新的好习惯。

3、自信心与学习

心理学理论认为,自信心是个体对自己有价值感的一种自我体验,也是人产生积极主动行为的重要心理条件。学生如果缺乏自信心,面对困难,就可能退缩不前,不敢接受挑战,不敢主动尝试。这样的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永远处于被动地位,不可能产生积极主动的行为。教学中,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增强服务意识,为学生学习创设情景,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相信每一位学生通过努力都可以有所发展。教师应及时激励学生,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评价。

(二)“注重心教”:重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统一

陆九渊强调学生的“自立自得”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教师的指导。“自得”不是自然而得,“学生为主体”并不是什么都全让学生自己去摸索。

1、差异心理思想与因材施教

差异心理思想,是指在承认学生的差异的基础上,即承认学生在生理、心理、道德、审美、知识技能和思想等各方面的不同,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然后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施针对性教育。

2、情绪感染

陆九渊指出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别注重运用情绪、情感帮助提高教学效果。语文课堂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这个过程,课文成为情感流动的载体。教师要加以点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从而获得情感上的升华,以此抒情、言志、传道。

3、启发诱导

陆九渊还提出“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指出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领悟。这对我国当代教育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多解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于同一篇文体的感受是不同的。教学切忌求同过多,而应尽量引导学生用发散的眼光,全方位地审视文章的立意、价值……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重视获得知识的方法。在启发诱导中让学生体验到发现的快乐,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