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成都市电子厂外来务工人员健康干预预防艾滋病效果评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成都市电子厂外来务工人员健康干预预防艾滋病效果评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索健康教育对外来务工人员预防艾滋病的效果,为开展流动人口预防艾滋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成都市3家电子厂外来务工人员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使用相同问卷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干预前调查770人,传播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220%~887%,国家政策为253%~362%,对艾滋病感染者持积极态度者为327%、288%。干预后调查738人,外来员工对艾滋病的知识态度改善,知晓率为694%~932%。目标人群与商业者或者固定发生变化不显著,但安全套的使用率升高,差异显著。结论: 健康教育对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干预效果明显,对预防艾滋病及降低其社会危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艾滋病;流动人口;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512.91【文献标志码】A

艾滋病( AIDS) 是由艾滋病病毒( HIV) 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1]。我国艾滋病疫情上升速度虽然减缓,但疫情已从高危人群扩散至一般人群,并且流行和传播模式的多样化对防治工作提出新的挑战[2]。流动人口是中国社会的一群特殊群体,该人群基数大[3],具有年轻力壮,旺盛,远离家庭,流动性强,不易管理等特征,极易发生高危。据张巧红等[4]学者报道,流动人口HIV感染率高于总人群感染率,已成为HIV病毒传播的重点人群。健康教育是现今艾滋病主要预防措施之一,具有易实施、适用性好、较经济等特点[5]。在流动人口中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提高流动人口防艾意识,切断艾滋病传播途径,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6]。本研究对某市3家电子厂外来务工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及效果评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的选取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我市范围内抽取3家电子厂,对其在职的外来务工人员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干预,排除标准为:(1)拥有本市户口的在职员工;(2)年龄65岁者;(3)不能完成整个健康干预过程者。本研究中,所有纳入的预者都知情同意,自愿参加。

12干预方法

干预前,在电子厂负责人的协助下,召集外来职工,发放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问卷, 进行调查, 调查问卷当场回收,文盲采用询问调查方式。然后,对目标人群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干预,每2个月1次,共3次,使其对艾滋病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另外,在工厂进行展板宣传,定期播放音像制品,向职工发放印有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册、纸巾、台历等,并且提供热线咨询电话。干预后,采用与干预前相同调查问卷,对外来职工进行调查。

13调查问卷

参考2012国家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7],以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设计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问卷,主要分成5个部分,艾滋病传播途径相关知识,国家对艾滋病病人政策,对待艾滋患者态度以及行为改变,包含22个条目,全部为选择题。

14统计分析

利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 录入有效的问卷。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检验水准取双侧α=005。

2结果

21有效问卷

本研究在3家电子厂中,干预前发放802份问卷,回收77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0%。干预后,发放796份问卷,回收73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7%。

22人口学特征

干预前调查770人,其中男性405人(526%),女性365人(474%);年龄在19~48岁之间,平均年龄28±673岁;汉族734人(953%);初中学历人数占比例最多,有505人(656%),其次是高中学历137人(178%),小学及以下有105人(136%),大专及以上只有23人(30%)。

干预后调查738人,其中男性396人(537%),女性342人(463%);年龄在19~41岁之间,平均年龄(27±565)岁,汉族702人(951%);初中学历人数占比例最多,有481人(652%),其次是高中学历134人(182%),小学及以下有101人(137%),大专及以上只有22人(30%)。干预前后人口学特征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传播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

健康教育干预前,务工人员对各条目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分布不均。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542%~887%。对于非艾滋病传播途径(蚊虫叮咬、共餐、共同劳动)知晓率为220%~697%,不少人认为蚊虫叮咬能够传播艾滋病。对于能减少艾滋病传播措施的4个条目,答对率为467%~691%,值得注意的是正确使用安全套知晓率只有490%。经健康教育干预后,务工人员对于各条目艾滋病相关知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答对率升高,为694%~932%。各条目干预前后差异的比较P

24国家对艾滋病感染者政策

2003年, 我国政府对艾滋病感染者提出了“四免一关怀”政策,即:国家实施艾滋病自愿免费血液初筛检测;对农民和城镇经济困难人群中的艾滋病患者实行免费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遗孤实行免费就学;对孕妇实施免费艾滋病咨询、筛查和抗病毒药物治疗;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庭纳入政府救助范围。本次干预前的调查结果发现,目标外来务工人员对于相关的国家政策认知率为253%~362%,见表2。整体认知水平偏低,相当一部分人对于“四免一关怀”政策没有概念。经过3次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干预及相关的健康教育后,被调查者对该政策的认知水平大幅度升高,认知率为692%~741%。各条目干预前后差异的比较P

25对待艾滋病人态度

干预前,被调查者对于“愿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从前一样交往”以及“同情和安慰得艾滋病者”占有效调查者人数比例较低。经干预后,持积极态度的人数增多,比例升高,干预前后差异显著。见表3。

26行为改变

健康教育前后外来务工人员“近3个月是否与商业者发生”以及 “近3个月是否与固定发生”变化不显著,P>005。而干预后,安全套的使用率升高,差异显著,P

4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被调查者务工人员对各条目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分布不均,对于常见艾滋病相关知识有一定的认知,但是,对于垂直传播途径,蚊虫叮咬不能够传播艾滋病等知识比较陌生,正确使用安全套知晓率较低,徐晓燕等[8]研究也有相类似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政府在2003年就提出了“四免一关怀”政策,只有大约1/3的人知晓,低于霍伟等[9]的研究。这可能与被调查文化程度低相关,本次受访者超过半数为初中学历,该人群文化程度低,艾滋病防治知识获得途径窄[6],主动获取知识的意愿弱,知识接受能力不强,袁青等[10]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文化程度偏低人群是艾滋病的高发人群。这非常不利于艾滋病的防控。

健康教育干预后,受访者对艾滋病预防知识有较全面的认识, 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大大提高,说明此次健康教育干预方法对于艾滋病防治具有一定的效果。有文献[11-13]也指出,艾滋病健康教育在促使流动人口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有效预防措施等方面的基本常识,提高其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从而自觉采取安全健康行为,尽可能减少HIV/AIDS的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经过将近半年的宣传教育活动,电子厂外来务工人员对于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有所改善,超过半数的人表示愿意与艾滋病患者和从前一样交往,高于徐晓燕等[8]研究,但是,有接近半数的职工仍然对于艾滋病患者存在歧视心理,不能同情和安慰艾滋病患者。说明转变人们对艾滋病的歧视的态度依然任重道远。

流动人口年轻力壮,对性的需求高[14,15],本研究目标人群经过健康教育后,对于商业性或者固定性改变不明显。发生时,使用安全套的频率升高,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能有效预防艾滋病性病。但是,总体上发生过程中,使用安全套的频率并不高,可能是与流动人口的习惯,安全套的价格偏高以及取用不便相关,提示我们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仍是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总之,流动人口文化水平较低,主动获取有关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差,对艾滋病认知水平不高,获取艾滋病知识途径少,防控意识薄弱。对流动人口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流动人口对艾滋病认识,熟知国家相关的政策,减少对艾滋病感染的歧视,形成主动防控艾滋病的意识,改善性过程中的行为,这对于减少我国艾滋病发病率,降低艾滋病社会危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寿.中国流动人口艾滋病综合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 中国卫生统计,2013(3): 357-361.

[2]黄仕彪.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研究进展. 河北医学, 2014(9): 1575-1577.

[3]王清.流动人口特征与艾滋病防治对策思考.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S1): 151-155.

[4]张巧红, 傅继华,吕繁.人口流动与艾滋病传播. 预防医学论坛, 2006(2): 216-218.

[5]赵二江等, 艾滋病的流行现状与预防措施. 现代预防医学, 2012(7): 1597-1599.

[6]张丽花,乐汉娥.武汉市~口区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中国公共卫生, 2014(3): 299-301.

[7]2012国家哨点-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2012).

[8]徐晓燕.外来务工人员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中国健康教育,2006(3): 208-210.

[9]霍伟,姚晓明.石家庄车站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 医学动物防制, 2011(4): 345-350.

[10]袁青.深圳市宝安区某街道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 实用预防医学, 2011(3): 548-550.

[11]韩英.苏州地区外来务工人员梅毒和HIV感染情况及预防知识的调查分析.中国性科学, 2013,22(11): 37-39.

[12]张满文.忻州市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信行调查分析.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4(3): 313-314.

[13]Angadi MM. Impact of health education on knowledge regarding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 J Indian Med Assoc, 2013 111(1): 28-30.

[14]戎志东.民营企业外来务工人员传染病防治的健康干预效果.环境与职业医学,2014(1): 55-57.

[15]Souza R. A qualitative study of roles performed by peer workers in the context of HIV in India . J Assoc Nurses AIDS Care, 2014,25(2):176-187.

(收稿日期:2014-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