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青海养殖渔业技术发展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青海养殖渔业技术发展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省地处青藏高原、三江源头,地理、气候条件独特。境内水体总面积137万公顷,其中有鱼水面约107万公顷,可用于渔业养殖开发水域面积4万公顷。目前全省有水产养殖面积共3.8万公顷,其中水库3.3万公顷、湖泊0.42万公顷、池塘413公顷(包括人工鱼塘和河滩地)、网箱养殖2万平方米(截止2010年8月底)。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冷凉水体资源,发展具有高原特色的冷水性养殖渔业,尽快将水体资源优势转化为渔业经济优势,是我省水产技术推广工作者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我省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状况

“十一五”期间,我省的水产技术推广工作有了长足发展,在新品种引进和土著鱼类驯养繁育等方面有所突破,对基层的技术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大水面增殖和水库网箱养殖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1.1开展高白鲑为主的大水面增殖。2009年以来,重点在龙羊峡水库进行了高白鲑大水面增殖。经生长监测,其长势显著、成活率高、规格整齐、分布区域广,已形成一定的资源量。从该水库水域面积、饵料生物量丰欠、生存适宜环境等方面分析是我省目前高白鲑投放水域见效最为显著的水库。今后宜将龙羊峡水库作为高白鲑大水面增殖和品种结构调整的重点水域,集中力量进行投放增殖,以此来增加全省渔业产量。

1.2河蟹规模化养殖初见成效。我省河蟹规模养殖从本世纪初发展以来,现形成可鲁克湖和贵德黄河滩地两大养殖基地,约有养殖面积0.44万公顷,年产优质河蟹3—5万公斤。可鲁克湖河蟹具有反季节上市(3—5月)和高原纯天然绿色食品两大特色,目前已取得有机食品认证并获得青海省名牌水产品的称号。2009年以来,可鲁克湖河蟹进入了北京超市,深受北京市民的认可和沿海客商的青睐,其品质可与名牌阳澄湖大闸蟹相媲美,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1.3沿黄群众网箱养殖发展势头较好。近两年沿黄水库群众网箱养殖发展势头迅猛,至2010年8月底全省水库网箱发展到535个,养殖面积2万平方米。养殖品种有普通虹鳟、金鳟、三倍体虹鳟、目笋白鲑、哲罗鲑、青海湖裸鲤等。其中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计划在三年内建成网箱面积2.33万平方米,有望成为我省冷水鱼网箱养殖的龙头企业。预计2010年全省网箱养殖产量达15万公斤以上。

1.4池塘养殖向休闲渔业转变。目前我省池塘养殖的实际利用面积413公顷,主要集中在海东民和、乐都、平安,海南贵德县,以及西宁市、湟中县等地。从本世纪初我省池塘养鱼基本没有单纯靠养殖为业的,都是以垂钓为主,结合餐饮、娱乐等开展休闲渔业。但限于经营者基础设施差,投入严重不足,休闲渔业的规模和档次较低,大多只能算渗淡经营。

1.5土著鱼类养殖是我省冷水鱼特色养殖的发展方向。土著鱼类作为本地特色水产品,目前青海湖裸鲤、花斑裸鲤等土著鱼类人工繁育技术均已获得成功,今后的养殖开发工作应借鉴新疆、四川等地的成功模式,大力开展我省土著鱼类养殖技术的试验研究和规模化养殖,努力打造本土特色品牌。同时深入开展土著鱼类养殖新品种的研发,增加养殖品种储备,以缓解对天然鱼类的偷捕压力,这也是我省今后冷水鱼特色养殖的发展方向。

2目前我省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形势分析

2.1我省丰富的冷凉水体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我省可供渔业开发利用的水域面积约4万公顷,这些水域水体洁净、水质良好、具有明显的冷水水体特征,具备生产绿色水产品的资源优势。我省沿黄水库网箱养殖规模理论上讲可容纳33.3万平方米,具有生产虹鳟、金鳟等冷水性商品鱼2000万公斤的渔业潜力。而目前网箱养殖规模仅2万平方米,沿黄大水面增殖除龙羊峡水库形成一定产量外,其余水库均没有形成渔业产量,其渔业潜力远未发挥出来,开发利用率不足,致使本省自产鱼比重很小,与丰富的水体资源渔产力很不相称。

2.2养殖技术、产品销路及市场风险等问题需要规避。目前沿黄水库群众网箱养殖的积极性很高,但虹鳟网箱养殖户普遍存在技术缺乏、饲料成本高、赢利空间小等养殖生产问题和市场风险。当务之急是从养殖技术、日常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规避其养殖风险。据调查目前在省内普通虹鳟鱼年均销量不足百吨,但西安、武汉等地虹鳟的销量持续增加;我国每年进口三文鱼2000万公斤,国内产量不足100万公斤,其市场潜力巨大。为此我省的虹鳟网箱养殖市场定位主要是凭借无污染绿色水产品的地域影响力和品质认可度来拓展国内大市场,目前养殖的普通虹鳟除少量满足省内市场外,主要销往西安、武汉等外地市场,同时要积极引导群众逐步由普遍虹鳟养殖向三倍体虹鳟规模化养殖转变,适应市场需求的需要。在运营模式上主要以企业和渔民合作组织为主,以便规避市场风险。

2.3冷水鱼养殖将成为特色优势产业。近年来我省在冷水鱼新品种引进和土著经济鱼类品种的试验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积累了经验,打下了一定的工作基础,筛选出如高白鲑、池沼公鱼、三倍体虹鳟以及河蟹等适宜推广的优良引进品种和青海湖裸鲤、花斑裸鲤等土著鱼类养殖品种。为此,今后要结合我省水域资源特点,突出我省养殖特色,做好主推品种的示范养殖和筛选工作,进一步发展规模化养殖,做大冷水鱼特色产业。

3我省养殖渔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发展思路和措施

3.1指导思想今后五年,我省水产技术推广工作要紧紧围绕在保护好渔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冷凉水域资源,采取集约化养殖和大水面增殖相结合,引进品种和本土品种并养,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加速推进我省冷水鱼产业发展这一方针,主推特色养殖品种、技术和模式,加强推广体系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加大技术示范和新品种、新技术开发储备,强化渔民培训力度,提高技术服务质量,促进渔业生产比“十一五”翻一番。

3.2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省水产养殖产量达到450万公斤,创产值1.4亿元,总产值比2008年增长6.3倍,年均增加1700万元。

3.3发展思路

3.3.1稳定池沼公鱼产量,推广高白鲑养殖。“十二五”期间,引导龙羊峡水库池沼公鱼产业的良性发展,使其每年稳定在100万公斤产量的前提下,加大高白鲑投放力度,从2010年起连续三年投放鱼苗800万尾以上,到2015年高白鲑产量达到50万公斤。

3.3.2大力推广三倍体虹鳟的网箱养殖。在龙羊峡、李家峡、苏只、公伯峡等沿黄水库向个体养殖户和民营企业大力推广三倍体虹鳟网箱养殖,同时做好群众网箱养殖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2015年虹鳟养殖(以三倍体虹鳟为主)产量达到100万公斤。

3.3.3推广土著鱼类网箱养殖。土著鱼类人工养殖很具开发潜力,其人工繁育技术已相对成熟,人工饲育条件下生长速度较快,作为本地特色品种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在“十二五”期间,在龙羊峡等沿黄水库推广土著鱼类网箱养殖,以缓解天然鱼类偷捕压力。

2015年土著鱼类网箱养殖产量达到100万公斤。

3.3.4推广河蟹规模化精养。生产无污染绿色“高原大闸蟹”,突出“三品”(提高品质、打造品牌、养殖精品)是我省今后河蟹养殖产业发展的主方向。重点在海西可鲁克湖和贵德发展绿色精品蟹,提高河蟹品质和产量,扩大品牌宣传,拓展市场销路,使我省河蟹进入大闸蟹高端市场。力争到2015年精品河蟹产量达到20万公斤。

3.3.5大力引导发展东部农业区特色休闲渔业。利用沿黄李家峡、公伯峡、苏只等大中型水库及东部农业区中小型水库渔业资源进行鲤鲫草等常规鱼类和土著鱼类增养殖,生产比市场价位高的无公害绿色水产品,发展高原绿色水产业,至2015年渔业产量达到80万公斤。同时把东部农业区休闲渔业纳入渔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当中,制定休闲渔业发展的战略性发展规划,在经营上打破单一生产、单一垂钓的简单模式,结合农家乐风味餐饮,开展集垂钓、娱乐、餐饮、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经营,带动海东和沿黄地区池塘、水库的休闲渔业发展。

3.3.6继续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本土鱼类的驯养,做好技术储备。“十二五”期间,引进目松白鲑、凹目白鲑、哲罗鱼等鲑鳟鱼类新品种进行示范养殖,同时开展本土品种的开发,新技术、新模式的研究等,做好技术储备工作。

3.3.7做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和渔业资源养护工作。有效开展养殖水域渔业环境监测以及病害防治和测报工作,如水库网箱养殖对水域富营养化影响监测及评价,群众养殖病害防治技术指导和服务。做好渔业资源养护工作,为水产健康养殖提供生态安全保障,做到环境保护与养殖生产并重、渔业生态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3.4保障措施

3.4.1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做好示范推广和宣传工作,使我省沿黄及东部农业区各地政府引起高度重视,把促进冷水鱼产业的发展和做好生态保护工作作为同等重要的工作来抓,从体系建设、养殖基地建设、渔民培训、产品市场营销、打造品牌等方面制定具体的工作措施,并做好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安排资金予以扶持,创造良好的渔业发展环境。

3.4.2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争取政府加大资金投入,保证财政每年继续拿出专项资金,在网箱养殖、河蟹精养、大水面增殖等生产养殖方面,以及基层推广体系建设,渔民培训和基础研究,实施品牌战略,开拓省外市场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比如三倍体虹鳟养殖生长周期长(3年以上)、持续投入资金较大,所以这期间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予以一定的资金扶持,鼓励和保护群众的养殖积极性,引导养殖户规范养殖规程和管理模式,确保产品品质。

3.4.3加强基层推广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目前我省主要渔区海东地区、海南州和海西州等地都建有渔政站,但水产站只有1个地区站和4个县级水产站,且专业人才匮乏,没有专项工作经费,对基层水产养殖的技术服务功效十分微弱。“十二五”期间重点对沿黄共和、贵德、尖扎、化隆、循化及海西德令哈、格尔木市等基层水产站争取资金投入,开展人员培训,增强技术力量,保证有人员和经费,做好本地区的水产技术推广、指导和服务工作。

3.4.4开展渔业科学技术研究,做好技术支撑和技术储备。一是研究筛选适于冷水养殖的优良新品种,做好品种储备。二是加强对引进新品种的养殖技术、繁育技术和生物学研究,为进一步推广提供技术支撑。三是继续花斑裸鲤养殖技术的开发研究,逐步解决饲料、病防、养殖技术等问题,不断总结土著鱼类开发模式。四是开展养殖生产、产品加工、市场销售等产业发展研究。

3.4.5加强渔业养殖技术培训。目前我省渔业从业人员尤其沿黄网箱养殖户、河蟹养殖人员和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养殖技术缺乏,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这将成为我省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子,加强渔业养殖技术培训迫在眉睫。一是对重点地区养殖户进行集中技术培训,使其掌握标准化健康养殖操作技术和渔场管理技术,从而提高其管理和养殖水平,降低养殖成本和风险。二是对民营企业、中介组织管理层、养殖大户等管理人员进行重点强化培训,掌握绿色产品的标准化养殖生产规程和操作模式,更新经营理念,培养品牌意识,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三是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聘用外地专家、高级技工等人员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培训标准化高效养殖技术;同时组织养殖和管理人员到省外考察培训学习,借鉴省外较为成熟的冷水鱼集约化养殖模式,考察外地水产品营销方式和手段,通过交流合作拓展营销渠道。四是对现有推广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技能培训,增强专业素质,提高服务能力。

3.4.6培育龙头企业,引导渔业合作经济组织。争取政府支持,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培育渔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发展多种形式的渔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农渔民稳定增收、企业持续发展的“双赢”;加强渔业企业间的联合,增强实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在主要渔业生产区引导成立渔业协会,发展渔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统一采购苗种和饲料、统一销售等方面发挥合作组织的作用,以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和风险抵御能力。并通过合作组织有计划地联合开展三倍体虹鳟等适宜品种的规模化养殖,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养殖户收入,培育营销大户,保障养殖户和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3.4.7实施品牌战略,进军省外市场。依托我省丰富的冷凉水体资源优势和特色,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强化宣传和市场推介,打好高原绿色这张特色牌,努力提高我省渔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促进我省特色渔业持续快速发展。一是将绿色养殖生产操作规程贯穿于整个生产环节,做好绿色食品认证,以绿色产品认可度的宣传来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积极开展市场推介工作。通过市场调研,进行大力宣传,在沿海大城市大型超市组织推介会,设立专柜进行宣传销售,强化高原绿色食品宣传。三是逐步建立沿海大中城市产品营销网络,扩大销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