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们民族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人的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就连近几年的高考,也非常注意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考查。所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一件迫在眉睫的工作。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方法很多,在此我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实践体会:

一、创设民主情境,鼓励学生探索求异

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宽松、愉快、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前提。我们语文教学必须打破教学上的老框框,鼓励学生勤思考,多提问。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他们对一些现成的理论和传统观点从不同的方向进行大胆的质疑,探索求异,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任何科学理论的创新,首先都是建立在求异思维上的,没有“求异”,就没有“创新”。并且语文作为一门具有浓厚人文性和思维性的学科,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和看法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例如,我在教学《两小儿辨日》一文时,课文中两小儿对早上、中午的太阳离人远、近的问题提出不同的意见,究竟谁对谁错呢?面对这个问题,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紧锁眉头,毫无头绪。看到学生求助的眼神,我便鼓励他们:“解决这个问题,的确有点难度。但我们应该逆水行舟,知难而进。”接着,又引导他们:“我们能否用我们的生活常识、自然科学等现代科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时,学生探索求异的欲望被点燃,大家跃跃欲试。我使抓住机会组织讨论。我一边巡视,一边听取;一边启发,一边鼓励。通过鼓励、引导、交流、探究,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创造思维的细胞被激活,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在饱满的学习情绪和热烈的讨论中发现了更为广泛、更为深刻的问题。反之,如果照本宣科,把教参的理解强硬地灌输给学生,用既定的标准答案来衡量学生的回答,就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久而久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就可能枯竭。

二、插上想象的翅膀,拓展学生思维

想象是创造的灵魂,丰富的想象力是创造才能的翅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首先,利用现有教材创设想象情境。现有的许多教材都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可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扩写、续写、假使某种情况作想象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以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例如在教学《穷人》时,我在指导学生赏析完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物的性格特点,展开想象,以《桑娜拉开了帐子》为题,续写一篇叙述渔夫夫妇今后怎样抚养七个孩子的文章。结果,许多同学都通过叙述渔夫夫妇一夜朴实的对话,让他们的勤劳、善良的高贵品质跃然纸上。通过这些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拓宽他们的想象空间,也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创作水平。

第二,在写作中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近几年来,不管是中考还是高考,曾多次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考查。虽然小学生离中考、高考的时间还有很长,但在习作中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打好基础,也是刻不容缓的事。几年来,我都很注意这个方面的训练,曾引导学生从多种命题的写作练习中放飞思绪、想象成篇。

如《假如我是校长》是让学生处于某种情景之中,凭借生活上的逻辑,展开想象,构思作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在我们身边》是让学生按提供的材料去创想,编造出超越时空的传奇性情节;《克隆××》是让学生植根于现实,展示生活的愿望,指未来创造性想象;《从“滥竽充数”的故事中想到的》是让学生进行多角度想象。在紧张的想象习作训练中,学生的思维领域拓宽了,不同知识点之间产生新的连接,一个个新的意象就产生了,从而促进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第三,利用多媒体,引发学生想象。教师在教学中恰倒好处地利用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开启想象之门的触发点,引起他们心灵的共鸣和无限的遐想。如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时,我运用投影,把反映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内容的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孤船只影,越去越远,只见滔滔的长江水,流向天边。同学们纷纷想象出诗人离别的情景,并据此创作了一篇篇反映诗人依依惜别的想象作文。

三、创设自主氛围,激励学生主动质疑

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质疑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古人有云:“学贵自疑。”“疑是思之路,学之端。”质疑问难是学生思维活跃的体现。课堂教学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自主地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去阅读,去思考,去质疑。因为仅仅是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始终未能摆脱被动状态,学生的自主学习因素始终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一句话,就是把教师的先讲先问,改变为学生的先讲先问,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理解的让学生讲,疑难的让学生问,教师从学生讲、问的信息中再作反馈。所以,教学时,我总是创造机会让学生质疑提问。如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之后,便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诸葛亮草船借箭,为什么选择在第三天四更时候?为什么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为什么下令让船一字儿摆开?为什么又叫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围绕这些问题,我马上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通过互相交流、质疑、论辩、合作探究,使问题迎刃而解。丰富多彩的想象,可以打破学生思维的常规与定势,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阳春市潭水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校: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