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鄱阳县生态旅游扶贫的前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态旅游扶贫模式在国际上运用十分普遍,而且运作的也非常成功。由于我国国情不同,生态旅游扶贫还没有全面展开,但正朝这方面努力,这就需要我们基层扶贫工作者善于思考,深入基层调研,收集资料和现实状况。国家把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提升为国家重点建设工程,给鄱阳县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挑战。鄱阳县是江西省最大的县之一,人口众多,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现就鄱阳县生态旅游扶贫的前景分析如下。
一、鄱阳县地理位置的优势
鄱阳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处鄱阳东岸,东径116023’45”至117012’50”,北纬28046’36”至29042’03”,两接九江地区,南与余干、万年县隔河相望,北邻彭泽县和安徽省东平县,东靠景德镇市、乐平市,县境内东西宽71.8公里,南北90.2公里,鄱阳湖面积达313平方公里,内湖达545.7平方公里,水库90平方公里,县城面积为4214.68平方公里,各类水线——河、湖、水库面共81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9.38%。湿地资源总面积为192417公顷,是一个天然的生态系统调节器,物种异常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探幽旅游开发前景。
二、鄱阳县的旅游气候条件
鄱阳县属亚热带,平均日照时数为2018.3小时,年平均气温17.7℃,年降水量1600毫米,年均蒸发量为1716毫米,年均无霜期达273天,十分适宜农作物生长。鄱阳县的低山地区以常年绿阔叶林为主,丘陵地区以杂灌或封山育林形成的森林为主,大多生长良好。岗地及湖滨地区,植被已完全破坏,主要是人工及天然马尾松,且生长不良。在鄱阳湖边缘的湖滩、草洲分布着茂密的草植物和沼泽植物。其农业生产则以种植水稻为主,根据不同的生产条件分为早稻,一季晚稻,二季晚稻。同时种植麦子、大豆、油菜、棉花等作物,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三、鄱阳县交通旅游区位优势
鄱阳县交通能力近年来得到进一步提升。便捷的交通干线四通八达,方便出行和旅游。境内现有省道田乐线81公里、景湖线52.01公里、京九和景鹰调整公路贯穿于鄱阳县境内,随着九江——景德镇铁路的修建,东可达皖赣线,西可达京九线。京九铁路将横穿城北部,成为鄱阳旅游向外发展带动经济的关键。鄱阳县有昌江、乐安圩、信江、饶河4余主线和潼津、西河两条航道线,有一条通往南昌、九江、景德镇及长江口岸的主水道。公路有南北及车辆十字形干线,大芝路、人民北路穿境而过。为鄱阳县生态旅游扶贫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四、鄱阳县生态旅游扶贫背景
鄱阳县生态旅游扶贫应抓住国家开发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机遇,找准切入点,争取国家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提升鄱阳生态旅游的品位和影响力。鄱阳县是鄱阳湖地区最具有代表性和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县,其鄱阳湖的面积达313平方公里,湿地面积为192417公顷,是一个没有受到任何污染的天然生态旅游圣地。鄱阳湖蕴藏着丰富的鱼类、虾类、贝类等各种水生植物和多种浮游生物,是世界生命湖泊网成员和国际重要湿地,也是亚洲最大的侯鸟栖息地,全世界90%的白鹤和上百种侯鸟在鄱阳县白沙洲保护区越冬,这都是优良的生态探幽旅游资源,是鄱阳县生态扶贫的发展方向。鄱阳湖也存在着自然灾害,主要为水患和风灾,鄱阳湖最显著的特点是“涨水一大片,枯水一条线”,这给生活在湖边的群众生活生产带来不便,是周边村落致贫的主要原因,周边村落的群众主要靠打渔、放牧为生,没有其它经济来源。由于国家对候鸟的保护力度加大,使那些自清代就以捕杀候鸟为生的村民生活更加艰难,加剧了村民与生态环境和政府的矛盾,对社会稳定产生不利影响。为解决这一尖锐矛盾,政府因加大对鄱阳湖周边村落的扶持力度,为策应国家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一个良好和安定的社会环境,也为生态旅游扶贫提供良好的开发平台。
五、鄱阳县生态旅游扶贫开发方式
1、观光观赏扶贫产业与体育赛事相结合
中国湖城鄱阳县拥有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和湿地环境,以自然的河流、草州、泥滩、岛屿、泛滥地、池塘等湿地为主体景观,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开展各项体育竞赛的天然场地。这么多年来,鄱阳湖湿地公园举办了许多有全国影响的赛事和各种观光旅游节。如“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邀请赛、中华龙舟大赛、光棍帐蓬节、泥滩节”等。这些活动改变了鄱阳人的审美方式和生活态度,相当一部分人投身到运动休闲旅游开发中来,其中大多是当地农民和渔民。“中华龙舟大赛”的品牌效应也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来鄱阳观赏旅游,大大推动了鄱阳县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就业率飞速增长。为了加快鄱阳县体育旅游扶贫开发的步伐,使今年5月份在鄱阳湖湿地公园举办的“中华龙舟大赛”成为全国龙舟大赛的黄金赛段,鄱阳县动员全县之力,投入体育旅游扶贫当中,整合社会各界资金1000多万元,改造了比赛场地和相关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为周围的村民和渔民提供了就业致富的平台。根据上届比赛的效益统计,共为周边贫困村民和贫困渔民增加就业岗位达400多个,开发各种相应的体育旅游产业达200多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前所未有的,不仅提高了贫困村民与贫困渔民的收入,还提高了他们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只要有机结合好体育旅游和扶贫开发的关系,相信这一扶贫方式将是促进湖区社会、经济、生态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2、生态移民与湿地文化相结合
凡是生态较原始的地方,社会和经济都相对滞后,贫困也相对集中。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周边的村落虽然环境优美,景色迷人,但几乎没有良田,村民大多都是靠下湖打渔、捕鸟为生,过着“水上漂”的日子。群众大量的捕捞鱼类和猎杀候鸟,与保护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政策发生冲突。应尽快解决这一矛盾,帮助村民和渔民摆脱贫穷。这就要求我们扶贫人深入渔村下湖上舟,详细了解渔民和村民的真实情况和想法,找准致贫原因和搬迁后的生存方式。这些渔村历史悠久,而且特色各异,文化底蕴深厚,故事生动传世,有着良好的探幽旅游前景。生态移民是这些远离县城的岛屿村落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走向现代文明的开始,这样既保护了古老的传承,也给候鸟一个安全的栖息地。为了能行之有效地推进生态移民工程,鄱阳县政府应组织渔政、旅游、农业、水利、电力、卫生、教肓、民政、土管、通迅、扶贫和移民、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共同制定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周边的贫困村落和“水上漂”一族的生态移民搬迁规划。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和新农村建设的标准,组织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周边湖区生态移民安置区和生态渔村的建设,完善生活基础设施,配套好水、电、路、通讯和商业服务网点,统筹建设好生态移民安置区的教育、卫生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立健全生态移民区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让移民群众有病能就医,孩子能上学,最低生活有保障。只有完善了这些机制才能真正体现生态移民扶贫方式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扶贫开发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