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金融服务登陆纳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成为上市公司后,宇信易诚在金融IT业务领域的成长会更具空间;而对美国投资者来说,中国、银行业、金融IT服务,将是一个非常容易理解的故事。
3月14日,北京宇信易诚科技有限公司悄然登陆纳斯达克,证券代码YTEC,成为国内金融行业IT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中登陆纳市的第一股。股票首日开盘价8.29美元,最初发行420万股。
而对于宇信易诚来说,上市融资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意义或许还在于它所提供的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正如宇信易诚CEO洪卫东在声明中所称:“在纳斯达克上市有助于我们提升品牌影响力,巩固市场领先地位。成为一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之后,我们将成为中国各大银行在IT解决方案和服务领域的优先、可信赖选择。”
在美国,金融IT服务已成为每年5000亿美元的巨大产业,而这一行业的龙头第一数据市值更是达到184亿美元。在金融IT化刚刚起步的中国,宇信易诚显然对这一市场已有所准备。
“宇信易诚至少可以在中国的金融IT服务领域排名前五位。”何长青对此有十足把握,也许,他表现得还谦虚了一些。宇信易诚实际上是三家企业的合并体:宇信鸿泰、易诚世纪和来自美国的擎通基金。后者帮助了前两家公司的合并,并将其收购,最终完成纳斯达克的上市。
在此之前,宇信鸿泰、易诚世纪都已经站在了金融IT服务的“金字塔尖”。面向银行业、以应用软件开发和信息技术服务为核心业务,客户资源遍及了国内80%的银行,这是宇信鸿泰常常被人勾勒的商业外型。根据IDC2005年的市场研究报告,宇信鸿泰和IBM、毕博等外资IT服务商一起,被列入中国银行业IT服务商的前10名。
易诚世纪也背景深厚,它的核心领域是电子支付,工商银行的网上银行系统是它最著名的项目之一。根据赛迪顾问的《2005年中国网上银行市场报告》,它的网上银行产品拥有的用户数量达到1887.1万家,占当时国内网上银行用户总数的70%以上。而易观国际银行业分析师周磊对这家公司也十分推崇,“易诚世纪是国内少有的非常专精且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它的渠道建设、网上银行和呼叫中心一直具备领先同业的水准。”
“两家公司的业务高度互补,合并后内部整合进行十分顺利,可以说现在我们已经属于这个领域内国内的一流企业。”何长青说。
成长
宇信鸿泰的成长始于上个世纪末。1999年,身为销售的洪卫东离开了上个世纪在系统集成领域如日中天的西科姆公司,随同他一起离开的还有做同一团队的吴红、财务出身的王燕梅。当时他们选择了金融IT领域作为创业的方向。“但那时主要是做硬件集成,坦率地说,技术门槛并不高。”何长青评价道。
来自建设银行的硬件订单帮助公司度过了最初的创业阶段―直到2004年之前,宇信鸿泰85%的销售收入都是来自于建设银行。2002年,程序员出身、曾与洪卫东等人共事多年的何长青进入了宇信鸿泰。此时这家公司正从硬件集成向软件服务转型,“我们从很小的软件单子开始做,从一点一滴做到银行的软件大项目,软件收入给整个公司带来的营收提升也非常明显。”何长青回忆道。
从2002年开始,公司的软件收入从几百万元不断攀升,以每年一倍的增长速度前行。 “2004年对我们有里程碑的意义,软件收入达到了4000万元人民币,第一次超过了硬件收入,除了有一两百万是来自广东发展银行、人民银行,其余绝大部分的收入仍然是来自建设银行。”何长青说,“当时我们就在考虑,既然有这么好的客户资源,为什么不专注这个领域?可以说,这是真正的以客户为导向,我们从硬件转向软件,很大原因也是从建设银行看到了金融软件服务的需求。在这之后,2005年和2006年,软件收入继续每年翻一番。”
2006年,宇信鸿泰的销售收入达到了3.1亿元人民币,净利润近4800万元,其中,软件相关部分贡献的利润超过了80%。
融合
也就在宇信鸿泰迅疾前行的这几年间,国内银行系统向业务集中和数据集中的整合,给金融IT服务商带来了空前的震动。“工行两三年前就率先完成了数据大集中,紧跟着是建行、农行,交行也刚刚完成,预计中行明年也会完成,数据集中了之后意味着项目全部变成总行行为,总行级别控制的项目规模空前,它会要求合作伙伴一定要达到某个级别的规模,中小规模的服务商大量被淘汰,这个行业的变更速度远远超过我们的想像。”何长青说。
“另一个警示是,过去的联想、中联、南天、长天曾经是金融IT服务领域中绝对的行业领导者,如今的业务都发生了蜕变。”何长青感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企业间的并购必将频频发生。
“2005年年中的时候,因为建设银行网银项目的机会,我和曾硕联系,希望他的易诚世纪可以和宇信鸿泰联手来承接项目,”何长青回忆说,“我们谈的很投机,从做项目谈到了公司合并的可能性上。”
“我们从事的是软件应用为主的金融服务,而易诚世纪的网银产品首屈一指,业务高度互补。”这一点,何长青反复强调。而同时,宇信鸿泰和易诚世纪也有着极其相似的背景和企业文化。但是还没等宇信鸿泰和易诚世纪就具体的合并产生再次交集,代表美国擎通基金的张天志就找到了它们。
张天志的中国之行目的很明确,寻找那些具备投资价值的中小实业公司,完成并购,通过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由专业投资人发起在资本市场公开上市筹集资金,再收购有潜力的实业公司,通过实业公司的上市达成SPAC管理团队和实业公司双方的收益)上市实现投资回报。他把目光放在了正在兴起、且前景可观的金融IT领域,在筛选了50多家企业之后,他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这两家公司身上。
一切几乎是顺理成章,擎通基金、宇信鸿泰和易诚世纪在2005年11月签署了一份三方合并协议,基本确定了后来的宇信易诚框架。紧接着,宇信鸿泰和易诚世纪花了6个月时间,探讨两个实业公司的合并方式。2006年11月24日,擎通基金与宇信易诚合并,张天志出任董事长,宇信鸿泰原总裁洪卫东出任CEO,易诚世纪原总裁曾硕出任COO,新公司宇信易诚正式登陆OTCBB(Over the Counter Bulletin Board,场外柜台证券交易实时报价服务系统),同时申请纳斯达克市场。2007年3月14日,宇信易诚在纳斯达克挂牌。
方式
与中国企业热衷直接IPO上市不同,宇信易诚走的是SPAC方式,此前擎通基金已经先在美国OTCBB市场上市。对这种方式,颇有一些专业人士感到遗憾。与直接IPO上市相比,这种“买壳上市”无法得到直接上市的种种利益,周磊认为,以宇信鸿泰和易诚世纪的市场地位,完全可以凭借自身实力稍后上市。而水清木华研究中心的总监周炎武则认为,以国内A股目前看涨的形势,单纯从资金角度考虑,选择国内上市也许是比纳市更好的选择。
“和其它行业不同,我们的客户决定了公司本身的行事需要很低调,隐身幕后提供金融IT服务,”何长青说,“同时,由于自身的规模和盈利能力有限,我们不能选择直接IPO上市,那样的成本可能是几百万美元甚至更高,而SPAC方式的成本只是其十分之一。”何长青解释道。
张天志则这样描述公司的美好前景:“我们在一些关键领域占据着明显的行业领先地位,例如网上银行、呼叫中心和银行风险管理等等。而对于美国投资者来说,中国、银行业、金融服务科技,是一个非常容易理解的故事。”